时间:2018-11-29 16:05:58 来源:中华文化溯源
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不凡——宋代美学一千年”的专场中,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以3亿港币起拍,4.636亿港币成交,创下了苏轼作品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成为佳士得亚洲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刷新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于四年前同一天创下的3.4亿港元纪录。
【宋】苏轼《枯木怪石图》
水墨纸本 手卷 画长﹕26.3 x 50公分 画连题跋长:26.3 x 185.5公分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此后,想必对《木石图》的讨论会热闹一阵,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又一次因金钱而燃起。
《木石图》中米芾的题跋: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这次佳士得拍卖的《木石图》
《木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亲往萧县圣泉寺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约1937年,《木石图》被日本书画收藏家阿部房次郎以超过万金的价格购藏。
但《木石图》并不如网上所说,是苏轼唯一真迹!东坡书法有台北故宫《寒食帖》、上海博物馆藏《答谢民师论文帖卷》、日本大阪美术馆藏《李白仙诗卷》、吉林省博物馆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赋》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的画作《潇湘竹石图》也传出自苏轼。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中说不尽的话题。除了为人津津乐道的诗文以外,东坡先生还是文人绘画的先驱,创立了“墨戏”这样的文人绘画概念。不过,苏轼的墨戏,基本都是一个题材——枯木竹石。
苏轼将情感流露于笔端的怪石与枯木之中。英国的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认为,此画令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成为重要的艺术主题,是苏轼“为艺术史带来的贡献”。(源引中国美术报)
(传)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现藏中国美术馆
所谓“墨戏”,即以水墨传达情韵、以线条展现骨气,明确了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立骨的发展方向
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一书中著录苏轼绘画16幅,除《自画背面图》外,其他绘画取材皆囿于“枯木竹石”的范围。而在黄庭坚的相关记载中,苏轼所画大致为“竹石”和“木石”两类。
因此后世将“枯木竹石”的初创权归于东坡名下。
元人汤垕《画鉴》中有“东坡枯木奇石”条云:
东坡先生翰墨文章照耀千古,复能留心墨戏,作墨竹师文与可,枯木奇石,时出新意。
苏轼的弟弟苏辙,还专门写过一首诗《西轩画枯木怪石》:……东坡妙思传子孙,作詩仿佛追前人。筆墨墮地稱奇珍,閉藏不聽落泥塵。老人讀書眼病昏,一看落筆生精神。
苏轼天赋才艺,生前身后粉丝都不少,粉丝们主要的“追星”方式是收藏苏轼手迹。那时还没有拍卖这种竞价购买方式,大多是从苏轼手中议价购买。
先看看苏轼怎么看待自己的书法吧。宋代袁文在《瓮牖闲评》中记载,苏轼曾在一张粗纸上题字,大意是:这张纸很粗劣,只能用来制成纸钱,不过我在上面写过字后,这张纸会被后世用玉轴头装裱,收在锦囊之内,物之遇不遇大概如此。清人梁章钜在《浪迹丛谈》中也记述了这件事,不过他记载苏轼还有一句话:“后五百年当受百金之享。”
如果百金是指一百两黄金,折合今天的金价,每克270元,根据有些材料的记载,宋代的一两大概是42克,所以270×42×100=1134000,也就是人民币110万元左右。梁章钜感叹说:“然至今日,又岂止百金之享已哉!”梁章钜的时代,是距苏轼已有600年的清代,那时苏轼的一纸墨迹,已超过今日百万元的价格了。
和苏轼同时代的人,会花多少钱去买苏轼的字呢?
苏轼自己在《书黄泥板词后》中写过,他收到王诜(shēn)的信,对方诉苦说:“我朝夕收购您的书迹,没厌倦过,最近又用三匹缣换了两张纸。您有近作,也送我一些,别让我多费绢了。”苏轼见信,就用澄心堂纸、李承晏墨,写了刚创作的《黄泥板词》给了王诜。
缣(jiān)是一种双丝的细绢,在北宋,绢是纺织品中的主要品种,用途也最广泛。由于宋代以绢价作为经济犯罪的计赃量刑标准,所以留下了一些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绢价: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江南、两浙、广南等地绢每匹1贯;宋哲宗元符年间朝廷根据绢价变动情况,调整计赃的绢每匹1贯300文足;大观元年(1107年)变为1贯500文足,建炎元年(1127年)提高到每匹2贯足,绍兴三年(1133年)又提高到3贯足,而当时市场上的绢价“不下四五贯”。
绢被广泛用于绘画。图为《宋人画霜篠寒雏图》,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那个时代,绢的市场价大概一匹2贯钱左右(缣价可能更高些)。按照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这个公式,1贯钱约合今天1200元。所以保守估计,王诜至少花了7千元,买了苏轼两页书迹。
后来经“元祐党禁”,苏轼书迹被大量销毁。到宋徽宗宣和年间解禁时,苏轼的字已价格大涨啦。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局部),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据《春渚纪闻》《东坡事实》记载,宣和年间内府搜求苏轼书,1纸官价10贯钱,也就是人民币1.2万元左右吧。
陆树声《长水日抄》记载,宣和年间,有人花“三百千”,也就是300贯(约合今天35万元),买苏轼书写的《英州石桥铭》,还有人花“五万钱”,也就是50贯(约合今天5.6万元),买了苏轼榜书“月林堂”三个字。
榜书”是我国古代的应用书体之一,又称“擘窠大字”,书写时运全身之力把握之,驾驭之,犹如运印,虎虎有生气。图为苏轼《表忠观碑》
据《宣和书谱》记载,北宋熙宁年间,苏轼行书白团夹绢扇,或者画枯木竹石,20扇20贯(每扇1贯)。
俞樾《茶香室续钞》载,元代人张伯淳有苏轼书写的十把扇子,每一把“不减百金之直”,当时距苏轼去世不到二百年,然贵重已如“宝玉大弓矣”。
苏轼的字画扇特别抢手。宋代何薳(yuǎn)的《春渚纪闻》中有一个东坡画扇的典故,讲述的是苏轼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帮助制扇人还债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关于钱的事,真不知东坡先生如果活着,会作何感想?
看到自己的墨迹被人宝爱,苏轼会觉得这是一种文化自信,还是会不解作品怎会成为金融资本的道具?
突然羡慕起一个秀才来:徐十三秀才相见辄求字,度其所藏,当有数千幅,然犹贪求不已。这个秀才在今天,或许就是投资大咖吧?
最后,忘掉4.636亿,
附上《木石图》全画,请横屏欣赏 ↓
撰文 |溯源君
编辑 |何靖 陈雪
主编 |殷燕召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