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吴师点墨,羽诗馀情——2018西泠秋拍呈献吴大羽《点墨馀情》

时间:2018-11-22 14:44:07  来源:西泠拍卖

——由吴大羽的一生看中国现代抽象绘画演变

  90年前,国立艺术院(1929年改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组建初期,担任首任艺术院西画系主任的是吴大羽(1903年12月5日-1988年1月1日)。不论是13年的一线教学,吴大羽教育出并影响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一批中流砥柱,还是在个人创作方面,他对中国现代抽象绘画的坚持探索,我们都应该称他为“吴师”。

  吴师坚持了一辈子的创作,特别是到了晚年,只有少数熟悉他的人才了解,而他的学生:董希文、王式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人早就名扬中外。也正是在他的学生、熟悉他的人和他一双儿女的努力下,2010年后,吴大羽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用他自己的一生向我们揭示、描述着中国20世纪的艺术教育和抽象艺术发展脉络。

  他亦热爱诗歌,他所写下的是“羽诗”,熟悉他的人都会公认,吴大羽的一生就是一首跌宕起伏却从未言弃的“羽诗”。吴冠中当年曾经说过,中国艺术界有个吴大羽现象。如果说这一现象在过去代表着历史的负担和错失,今后,将代表真理的坚守和歌唱,而我们有幸成为这个故事的见证人和讲述者。

  吴师一生,谱写“羽诗”

  生于清朝末期宜兴城镇大家庭的吴大羽,从小接受着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熏陶,少年时期便开始在上海学画、工作、创作漫画,发表短文和诗篇。1922年,19岁的他自费去欧洲留学,5年对于油画和雕塑的学习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道路。

国立艺专时期,吴大羽和家人同事在西湖边的合影

  1928年,25岁的吴师回到国内,抱着一腔热血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和自己的创作中去。从1928年-1937年的这段时间,可以视为吴大羽创作生涯的一个阶段,也是他人生最得意无阻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作品以具象为主,留有不少以家人、生活所见为描绘对象充满生活情趣的画作和爱国主义题材大尺幅油画作品的记录。

  1938-1947年,1950-1960年,1966-1976年,吴大羽先后因为抗战爆发学校西迁过程中的“学潮”问题,流派不合,文革等历史原因经历了三个人生低谷。1949年,吴大羽拒绝了岳父一同前往台湾的邀请,与家人留在大陆。吴师的许多手稿、文献、书籍在文革中被抄走,有500多幅尺幅较大的纸上作品被抄走后,不知去向。

  我们可以看到,吴师在回国之初的创作时期,追求块面感、大地色系的塞尚式解析风格。后在50年代时走向了以厚涂颜料及由此形成的笔触痕迹来造型,来营造视觉质感的表现风格。而此时的世界艺术中心已经迁移至美国,波洛克、库宁、克莱恩等人也已经开始了画笔和色彩、抽象的“游戏”。

  2017西泠秋拍所呈献的吴大羽油画作品《瓶花》正是其创作于50年代左右的作品,以1200万起拍,4140万成交,足以可见各位藏家和市场对这位曾经被中国美术史遗忘的艺术大师的肯定和致敬。而今年西泠秋拍,我们有幸再次得见吴大羽绘于上海故居画室的另一幅作品,绘于1980年左右。

2018西泠秋拍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国”“美”九十周年纪念专题

吴大羽   点墨馀情

布面 油画

约1980年作

出版:《吴大羽作品集》P158,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刊载:《新京报》2015年7月18日刊B04版,《吴大羽的“一百零一个世界”》。

展览:“吴大羽文献展——被遗忘、被发现的星”,中国油画陈列馆,北京,2015年5月。

说明:委托人直接得自画家家属。

此画作于1980年左右,吴氏蛰居上海潜心创作,穷极其奥,是为抽象艺术运动领军先师融汇中西的典范之作,油画遗存尤为珍稀。

52.7×37.8cm

  如果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吴大羽的作品还处于半抽象的状态。那文革结束以后的十年时间,可谓是吴师此生最后一个也是留下作品最丰富最完整的创作时期。此时,吴大羽画出了生命中最精彩的一批抽象画,或为抽象油画,或为抽象蜡笔画,或为彩墨画。我们今天见到的这幅作品恰恰就是这一时期的心血之作。这一时期的作品尺幅不大,或多或少与清苦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阁楼一间,天地无限

  从1940年夏天开始,吴大羽夫妇便在当时上海延安中路百花巷内岳父家的房子里一直长期居住到去世。从那时起,吴大羽开始了“我实慎独,坚守孤深,徒效陶公之隐”的隐居生活。在此后的将近50年时间中,这座老房子一直陪伴着他,成为他的“南山”,任其驰骋于艺术的大千世界。

  他在1940年给吴冠中、朱德群的信中提到了“势象”,并开始了“势象之美”的研究。吴大羽说,“我的绘画依据,是势象、光色、韵调三方面的结合。光色作为色彩来理解,作为形和声的连结是关系时空的连结”。“势象”的提出,是吴大羽对抽象艺术探索的重要标志。而吴大羽对当时称为“形式主义艺术”的倾向,则成了1950年他被国立杭州艺专解聘的主要理由。

  “文革”期间,吴大羽一家只能居住在二层的一间卧室,吴大羽的画室只能挪在位于顶层的只有10平米的狭小阁楼,从此也没有外人再进入过吴大羽的画室。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陋室”中,他从未停止思考与作画,留下艺术启示录式的作品和文字。正是他阁楼中留下的2500余幅作品(已发现存世油画作品149幅,以及蜡彩、水彩、色粉、彩墨、水墨、钢笔画、铅笔画、漫画、书法等),以及50余万字的文稿,形成了以抽象艺术为主线的油画探索之路,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写意性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艺术经验。

吴师的一窗一世界

  而阁楼的那一扇窗,便是吴师的万花筒,是他向阳看天的世界。许江说,“回过头看他的画,你会发现他始终画的是他的小窗户,小窗户外面的天地,今天买了一盆花放在那里,明天有个什么东西放在窗前,始终是一方天地。……有时候虽然寥寥数笔,但是有一种疾风扫落叶一样的东西,滂沱而来。”

  点墨一幅,登峰造极

  如果要仔细辨认《点墨馀情》的画面内容,便也隐约可见一扇窗。三段式画面的中间部分,或可理解为这扇窗。画中有瓶花有笑脸,还有被抽象了的众生势象。也正是因为如此,吴师的很多作品都用《无题》来命名,因为大象无形,象生万物,笔到之处,皆为所思。吴师认为,不能用画题来限制他的创作,“东西方艺术的结合,相互溶化,糅在一起,扔掉它,统统扔掉它,我画我自己的”。吴师此时画的已经不止是眼前的画,他画的是人生,画的是一眼望不穿看不透的思绪。

  赵无极回忆说,当年在校时,吴师对学生作品的批评和指示常提到一些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画家和理论,尤其是塞尚。有一次吴老师所说的:“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就是,所谓画家对自然的感受、自然流露,那就是画家与自然溶化至物我两忘、自然创作的境界。纵观吴师的一生,不正是追随着大师的脚步,加之其对绘画不分中西的独特理解,不固守尘封,终于在老年时期画出了如此惊人的抽象之作!他不用再隐藏不用再违心地具象,终于可以画忠于自己多年的思考和探索,画一生所求,永无止境的抽象艺术。

吴大羽(右)与赵无极

  吴大羽还曾潜心研习过书法,他认为书法的势象之美是中国艺术的特性之一,“无语符的书法和超形象的格局,是就时空的范围摆布下来的我的心里结构”,他打通了书法艺术和油画艺术的疆界,这是研究吴大羽艺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视境。

  吴师实际上非常注重“调性”的和谐,主张“谨慎进色,积时成彩”,所以你看他留存至今的作品,都有一个主色调,喜欢在一个主色调旋律下,适当搭配看似未经调色的干净的原色,却从不“脏”“乱”,就像吴师本人一样,不管是何时的影像资料,都干干净净,从容优雅。《点墨馀情》一画中,虽以黑色为主色调,这在他的画作中也是少见,但这黑色并不单一,或涂抹或勾勒有深浅的笔触展示了由此形成的颜色变化和空间构图,笔法的变化无穷像极了中国古典绘画中的水墨效果。还有红、黄、蓝三原色穿插其中,让黑色凸显出来,产生空间纵深。画面中色与色的律动,虚与实的穿插,还有看似从不同方向进行绘制的图案,让你产生凝视而百看皆有趣味的感觉。而疏松的画布上至今鲜艳的色彩,用的是赵无极1979年冬天从法国寄给恩师的颜料。

1978年的吴大羽

  在吴大羽的诗中,经常会用到“馀情”“悠悠”等词语,可谓是吴师真实情感的写照。在吴大羽的画作上,从来没有过签名、也从不留日期,他认为“重要的是让画自身去表达。见画就是我,签名就成了多余了。画是心灵感应的自然流露,感受的瞬间迸发,自由自在,任何人也无法去再现,连自己也不行。我是画了就算,从不计其命运”。据统计,已发现吴大羽存世油画作品149幅,又因为吴大羽的作品市场少见,所以更为珍贵,收藏价值不可估量。

岁月煎熬了万古的生命,一事无成地留下了他的败色,

浈芥聪明点点轮回着孤零,以忘情糜世也清醒不了素心。

我不考虑地震摧毁我画室,里藏着无比灿烂的光明,

但认识这个不必疑虑的事实,是乾坤终不销毁枯槁之一日。

我的至尊,请你就座这个夙位,端详站立在你面前的正直,

容我濡毫款款人间的艳丽,指点着万里江山从这开始。

这是自由,这是美备,这是尊严和高贵,

替你描绘出千样婉转百般的妩媚,从过去未来而现在,

是上帝与我共同协作的风采。

——吴大羽《画家之歌》

  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及那些历经暴风骤雨,却从不轻言放弃的中国二十世纪艺术家们!

西泠印社二〇一八年秋季拍卖会

上海巡展

12月1日至12月2日(周六、周日)

静安昆仑大酒店(上海市静安区华山路250号,原静安希尔顿酒店)

预展

12月12日至12月14日(周三至周五)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拍卖

12月15日至12月17日(周六至周一)

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