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26 11:00:15 来源:雅昌艺术网
宋刻名帖,原石流传至今者,仅知有首都博物馆藏两种,一为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本;二为传魏钟繇书《宣示表》,二者皆为宋贾似道半闲堂刻石。此次发现宋刻《十七帖》原石,可以弥补从未见王羲之宋刻单帖原石流传的遗憾,意义深远。
《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的草书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而得名。《十七帖》摹刻极多。唐时弘文馆曾摩勒上石,其本末有一大“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俗称馆本,比较真实的再现了《十七帖》的原卷之貌。后世传本多据馆本辗转摹刻,面貌不一,有优有劣,其中以文末题记“僧权”二字半刻本为优,为世所重。这个体系中最有名的拓本当以安思远旧藏文征明朱释本宋拓十七帖为冠冕。文征明为其朱笔释文,并在卷尾题跋:“此帖自唐宋以来不下数种,而肥瘦不同,多失右军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劲,绳墨中自有逸趣,允称书家之祖。晋人笔法尽备是矣。”可以说对此本推崇备至。
安思远藏宋拓十七帖文徵明朱释本卷首
安思远藏宋拓十七帖文徵明朱释本卷尾
Lot 1802 宋刻十七帖原石 1块 附拓片1纸、题跋1页、出版物1册 石质 32.5×70×10 cm
嘉德秋拍此件宋刻文征明朱释本《十七帖》原石,存二十行,收《服食帖》末行、《知足下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处仁帖》、《七十帖》前四行,右下方有编号“二”,知为第二石。
宋刻十七帖原石编号“二”
今将文征明朱笔释文本复原未剪整纸本与原石、新拓作比较,除去年代划痕之外,笔锋刻痕均相合,字体特征都相符。从石质的细部特征来看,三者吻合。
十七帖宋刻原本
安思远藏宋拓十七帖文征明朱释本(复原整纸本)
十七帖宋刻原石新拓本
细审《朱处仁帖》第二行“取”字左下方自右至左有石筋,《七十帖》第四行“厚”字,左上方自左至右有石筋,此两处石筋皆为石质本身之标志,原石在此处略有凹陷,故传拓时有白色石线显现,并非划痕。今将上五本与此石相校,文征明朱笔释文本、快雨堂藏本、吴继仕跋本、宸翰阁本两处极为明显,另姜西溟藏本“取”字隐见(传拓方式之不同,故出现不同效果),“厚”字行当为剪失;知此石当为文征明朱释本系统宋刻原石。
宋刻十七帖原石《朱处仁帖》第二行“取”字
宋刻十七帖原石《七十帖》第四行“厚”字
此外,和文征明朱释本十七帖属于同一版本体系的还有宋拓十七帖姜宸英本,今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宋拓十七帖快雨堂藏本,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宋拓十七帖吴继仕跋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明拓十七帖宸翰阁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宋拓十七帖姜西溟藏本
宋拓十七帖快雨堂藏本
宋拓十七帖吴继仕跋本
明拓十七帖宸翰阁本
宋刻名帖,原石流传至今者,仅知有首都博物馆藏两种,一为晋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碧玉版本;二为传魏钟繇书《宣示表》,二者皆为宋贾似道半闲堂刻石。前者一九八二年,由北京市文物公司收购。后者曾见于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二〇〇九年秋季拍卖会,后被首都博物馆收购。此次发现《十七帖》第二石,可以弥补从未见王羲之宋刻单帖原石流传的遗憾,意义深远。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巡展 Exhibit
10/27-10/28
武汉大学 万林艺术博物馆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