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北京诚轩拍卖秋拍吴湖帆:我是一个有追求的“富三代”

时间:2018-10-25 16:21: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大师如潮水般涌现。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中国画坛"Hardcore"的十年里,齐白石结识了黄宾虹,徐悲鸿正在世界范围办巡展,傅抱石发表出版了超20部著(译)作,吴湖帆的创作萌发了自我革新的变格。

  正如吴湖帆在所著《画业》中称:“自1918年二十五岁时正式开始‘画业’,即以绘画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开始作为职业画家挂名卖画,以此标志人生旅程的新起点。”早年初涉画事的吴湖帆,在其祖父吴大澂及其挚友前辈们的耳濡目染下,画艺长进受到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富三代”的身份,使吴湖帆尚在少年时期便可接触到许许多多的历代名作真迹。

  1920年代,吴湖帆在广临“四王”真迹,细心揣摩如何到达由形似到神似;紧接着上溯“明四家”、董其昌,直至宋、元诸家,“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到1930年代,吴湖帆受聘担任故宫文物审查委员,主要工作是挑选出国展览的书画展品。如果说前二十年中吴湖帆所观所临的历代名作是散落在民间的星辰,那这样一个工作则是让他有幸得到了能够一览银河九天的良机。故宫一行,助吴湖帆在创作上更加注重南北二宗长处的融合,他的画作开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巧妙和面貌。

  观看吴湖帆三十年代的画作可知,他逐渐脱出早年的吴门家风,欲从单纯的四王正统派之外探索新的艺术脉络,令已趋凋敝的传统画学焕发新的生机。此时的吴湖帆,一方面力图融合南、北宗的技法于一炉,一方面径直上追宋元,汲取前代巨匠的菁华,加之观摩广泛,鉴识大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下幅《秋山萧寺》就是重要的例子。

  Lot 86 吴湖帆(1894—1968) 秋山萧寺

  甲戌(1934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范华原秋山萧寺图。甲戌三月,吴湖帆仿古。钤印:吴湖帆、丑簃书画、待五百年后人论定

  151.3x83.5cm. 约11.4平尺

  吴湖帆传世巨幅大作不多,三五平尺已能展现吴作之秀美,超过四尺整张已属少见,本作《秋山萧寺》画心高过150厘米,宽逾80厘米,尺幅超过十一平尺,堪为煌煌巨制,堪称目前所见的吴湖帆传世作品中数一数二的大尺幅佳构,在其创作生涯中实属少见。

  自南宋以降,受到范宽影响的画家代不乏人,明、清两代画家于作品上题仿范宽者为数颇多,不过由于范宽真迹稀见,一些仿作的风格与其亦不尽相类,相较而言,吴湖帆此作却能得华原风神。全轴体制精严,分为前、中、后三段式构图,而大山堂堂,居于正位,占据了画幅的绝大部分空间,显露出典型的北宋巨幛山水风貌。山石用颤动浓重的轮廓线,表现山体的坚硬,用绵绵密密的“雨点皴”表现岩石的质感,墨色由浅而深,层层点染,呈现出浑厚的体积感,很好地体现了《图画见闻志》所言范宽画“峰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征。《图绘宝鉴》描述范宽“山顶好作密林,水际作突兀大石”,《圣朝名画评》形容其画“真石老树挺生笔下”,都可以在吴湖帆的笔下找到与之对应的笔墨诠释。

《秋山萧寺》局部图

  考吴氏学习范宽作品的途径,盖有两种,一是真的接触到范宽的原作,二是根据前人临仿之作向上溯源。《石渠宝笈》著录过同名的范宽《秋山萧寺图》,为“水墨画山水,凡寺观五,村落七,皆隐见岩瀑树石间,间以栈骑舟梁景。”这些描述和吴画中的元素颇为符合,只是由于该作如今不传,未知是否即为吴画的渊源,而对比范宽可靠的名作《溪山行旅图》,可以发现吴画中景的安排与之颇为相近。据《吴湖帆日记》1934年1月27日条,吴氏曾获观王鉴《仿范华原山水》轴并大加赞赏,可见其对范宽传派的作品亦颇为留心。种种证据表明吴湖帆此轴必是潜心钻研范宽传统之后始能作,更难得的是吴氏并非一味模拟前人,而是别见心裁。中景和远景之间白云霭霭,有别于北宋图式,化解了巨碑式山水在气势上的压迫感,氤氲着恬淡的感觉。全画笔致工整柔和,不以峭拔取胜,仍然可以看出深厚的南宗底蕴,而设色主用淡花青、淡赭石两种,也颇为明净,加之是纸本的缘故,显得十分温润,可谓兼得雄秀之气。

《秋山萧寺》局部图

  吴湖帆在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精品巨制迭出,是其创作的鼎盛阶段,1943年其曾作《范华原关山秋霁图》,在技法上未出此轴之范围,这样看来,吴氏于三十年代前期所作即有如此尺幅及水准者,似乎显得更为珍贵了。

  Lot 89 吴湖帆(1894—1968) 古木丛篁

  丁亥(1947年)作 立轴 水墨纸本

  题签:(吴慈堪题)吴湖帆《枯木丛篁》。小钝。钤印:小钝斋主

  本幅:古木丛篁。拟墨井道人法,丁亥岁暮,吴湖帆灯下戏作。钤印:吴湖帆印、迢迢阁

  68x38cm. 约2.3平尺

  吴湖帆临古迹作品众多,且并不拘泥于早期创作风格尚未成熟之时,自三十年代中后期吴氏画作有了新的变格,逐渐展现出自成一家的风貌之后,他仍会创作大量的临古画作。

  上幅画中虽题拟吴历法,却全然为自家风格,近景见古木乔柯,坡岸边篁竹丛生,列队远飞的群鸟将画意延伸,信笔拈来,不失平淡天真,可见笔墨间的自信,属成熟期之作。

明·吴历《古木竹石图册》(部分)

  吴历(1632年—1718年)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属江苏)人 。吴历早年曾跟王鉴学画,同时做王时敏的学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鉴作风,皴染工细,清润秀丽。中年时期,在遍临宋元诸家基础上,着重吸取王蒙和吴镇之长,形成自己风格。他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汇诸家之长,自创新意,还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布局、明暗等方面,故史传论其:“作画每用西洋法,云气绵渺凌云,迥异平时。”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实感。

  吴湖帆《枯木丛篁》的题签为吴曾善(慈堪)所题:“吴湖帆《枯木丛篁》。小钝。”吴曾善早年迁居上海之时,曾以字画生意维持生计,期间与丰子恺、吴湖帆等画家均有合作。

吴曾善题字、旧藏

  吴曾善(1890-1966),字慈堪,号小钝,江苏苏州人,先后在苏沪两地任司法行政官、律师,曾任吴县律师公会会长,兼东吴大学法学教授,“七君子事件”中,任章乃器的辩护律师。吴曾善为钝斋吴郁生侄,书法得其亲传,故号小钝,吴湖帆与叔侄二人时有往来,曾为吴曾善画《慧因绮梦图》并作词。

  Lot 90 吴湖帆(1894—1968) 石上泉声带雨秋

  甲戌十二月(1935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32.5x36.5cm. 约1.1平尺

  题识: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子和先生雅属,甲戌十二月,吴湖帆。钤印:吴湖帆、东庄居士

  上幅《石上泉声带雨秋》中,吴湖帆题:“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子和先生雅属,甲戌十二月,吴湖帆。”

  子和先生,即陈子和,生于1910年,字复斋,广东顺德人,后移居台湾。是一位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赏家。擅大篆,风格挺健柔和,功力深厚,画攻花鸟,与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时有合作。陈子和以画松、柏闻名于当代。相当精擅于逆笔、偃笔、湿笔,画风苍劲浑厚,又带古拙之风,别树一格。后来创办华阳艺苑,并任教于大学艺术系教授,主编《艺坛》月刊,并与王壮为、高逸鸿、陈定山等画家组成“中国艺苑”,以弘扬传统书画为己任。

陈子和作品《虬松》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