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徐悲鸿“御风神马”重磅亮相华艺国际秋拍

时间:2018-10-22 19:57:29  来源:新浪收藏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最为国内外评论家、收藏家所推重。他笔下的马,将西方绘画造型的严谨与中国传统笔墨的写意合而为一,神骏气昂,宛然若生,不仅开创了一代新风,更代表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可谓中华民族标志性的艺术符号,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艺国际2018秋拍重磅推出徐悲鸿“御风神马”书画专题,臻聚悲鸿先生三四十年代画马的精品佳构,或在国家危难之际砥砺国人,或赠与友人颂扬美好品德,从中不仅可以全面品鉴悲鸿先生的笔墨创新,更可体味寓于其间的精神气节,实属难能可贵。

  “天马来,龙之谋,游阊阖,观玉台。”自古以来,马便在中华文化之中被视作祥瑞之兽,占据受人尊崇的地位,包含着良好的寓意。“龙马精神”、“马到成功”……无论文人墨客,亦或贵胄福贾,无不取昂扬上进之意,乐于收藏以马为题之艺术佳构。中国历代都不乏画马名家,也各有特点和贡献,但如何突破线描勾勒的画马技法,以及为缰绳所束、丧失斗志的马匹形象,直至徐悲鸿的出现才有了重大的改变。


徐悲鸿

  徐悲鸿在其《中国画改良论》中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入之。”其早年以水彩练习画马,并且绘制了大量马的速写,解剖研究了马的肌肉骨骼等结构组织。用西方绘画物尽其理的方式为表现马的形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回国后又对用国画笔法表现马进行多种尝试。


徐悲鸿画马

  陈树人曾经赞其:“把国画从空想与抽象中拖向现实,对于国画的过去是有力地改革了陈旧的窠臼;对于国画的将来,是鲜明树立了崭新的鹄标。”

  白云堂旧藏《三骏图》篇

  徐悲鸿 三骏图

  设色纸本 镜框

  56.5×67cm

  注:白云堂黄君璧旧藏。

  出版:

  1。《白云堂藏画?下集》,第162-163页,图版85,1981年台湾国泰美术馆。

  2。日本二玄社精印单页原寸,1990年。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拍品

  光与色,一向在绘画语言中占重要地位。西方绘画用光影和色彩造型,以光为色彩之源。徐悲鸿早年在欧洲接受素描和油画训练,写实根基扎实,色彩感亦极为敏锐。以西画的光色观念,融入中国传统的赋色画法中,是徐悲鸿改良中国画的重要体现。

  《三骏图》用罗纹皮纸,未题年款,从用笔及落款判断,应属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所作,此时徐悲鸿的大写意画法已驾轻就熟,信笔挥洒。画中黑白棕三马从远处疾驰而来,于春风劲草之间,奋蹄如飞,意气风发,神骏气宇轩昂,精神奕奕之气势跃然纸上。


《三骏图》局部

  三马在奔腾中似有所互动,黑马昂首前望,白马低头弯颈呈依偎之姿,棕马边嘶鸣边向前追赶,各逞其态,在风驰电掣的动势之中亦生微妙的变化,足见画家日常观察捕捉马匹动态之用心。

  在墨法运用上,徐悲鸿以散锋大毫写马鬃、马尾,大笔楷楷,酣畅淋漓,马腿筋骨则以中锋行笔,骨力洞达,遒劲有力,四蹄撒欢的马,神韵在奔跑中得到了极致表现,堪称悲鸿奔马的上乘之作。

  此作尤为特殊的是色彩的运用。黑马胸前以变化极为丰富的蓝紫灰表现出高光;左侧小马,以赭石之深浅重轻表现不同部位肌肉的结构和光影;画面背景施以花青、藤黄,水气淋漓,光影斑驳,一如光色表现极为丰富的水彩画法,草原由前景的冷色调渐变至后景的暖色调,纵深感无限延伸。


《三骏图》局部

  这些皆显示了画家借鉴西画以改良中国画的探索,又很好地保持了中国画追求简雅、单纯与和谐的作风。若非扎实的素描根基与色彩训练,又合深厚传统底蕴于一身,是无法这样处理色彩并达到如此效果的,实为徐悲鸿绘马艺术中西融合的最佳实践。


徐悲鸿与黄君璧合影

  更难能可贵的是,此《三骏图》为著名画家黄君璧先生旧藏,画上钤“白云堂”藏印,并收录于君璧先生亲自整理出版的《白云堂藏画·下集》中,来源可考,传承有序。

  黄君璧是上世纪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曾拜师门下研习书画,与张大千、溥儒有“渡海三家”之称。黄氏亦是资深的书画收藏家,其所藏囊括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现代名家之精品,蔚为大观。


白云堂鉴藏印

  1927年秋,徐悲鸿与黄君璧于广州订交,二人艺术理念与追求相通,时有书函往来,但深知深交却是在10年后。1937年,黄君璧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教授,徐悲鸿时任系主任。期间,二人有着密切的交往,教务之余时有相聚,或阔论画艺,或同游写生,或挥毫合作,或互赠作品。至1945年,黄君璧前后共得徐悲鸿作品十余幅,题材丰富,大多有借物寄托之意。


《白云堂藏画·下集》封面

  最为著名的是1938年为黄君璧所画白描坐像,画上洋洋洒洒书写了长篇诗文,诗中有“天下何人不识君,黄君到处留清名”,对黄氏可谓推崇有加。1944年冬,抗日抗战胜利前夕,徐悲鸿画《鸡鸣图》赠黄君璧,并题“雄鸡一唱天下白,君璧道长教之。”足见二人交情之深。


1938年徐悲鸿为黄君璧绘制画像

  “为同行朋友所作的作品,有惺惺相惜和游戏笔墨的一面,最自由,也最能烘托艺术氛围甚至渊源。”《三骏图》没有同期作品的沉郁丕变,有的是融洽、温暖,使观者望之心境平和,直渴望与家人或好友,放开胸怀,享受驰骋大草原之乐。

  水墨战马篇

  纵观悲鸿先生的骏马作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达着的是画家不同的心境与思想。既有 “秋风万里频回顾”的英雄豪迈,也有“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忧国忧民。画家赋予了笔下骏马鲜活的人物性格,通过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徐悲鸿 秋风立马、对联一堂

  水墨纸本 立轴

  1945年作

  立马:125×64cm

  对联:130×33cm×2

  《秋风立马》

  出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P138,2011年10月保利艺术博物馆。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三)”,2011年10月,保利艺术博物馆。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拍品

  《秋风立马》描绘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昂扬气象,体现着抗战胜利,希望在即,曙光在前的满满的正能量。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此时徐悲鸿虽病体未愈却仍焕发精神,将此风俊神清而气宇轩昂之神骏挥就于纸上,成就此幅《秋风立马》。其风度旷达自若,透着大气与高迈不凡。“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正是此骏胜利之姿与扬眉之气的最佳写照。


《秋风立马》局部

  从图中可见徐悲鸿很好地解决了马的形体布局与笔墨之间的和谐统一,马首马身、脖颈鬃蹄,造型精准而简练,笔墨刚健而爽朗。风鬃雾鬣率逸之笔充满弹性又富于动感,马蹄筋骨转折落笔宛若钢刀,力透纸背。

  徐悲鸿绘马对马蹄有格外的艺术处理,一是马腿比例更修长,符合野马之矫健与奔马之俊逸。其次马蹄在跳跃奔跑中呈现的伸展弯曲,看似简单几笔,实则在画面中对表现马的力量与重心之集结,能夺得神骏之灵性。

  徐悲鸿 回望

  水墨纸本 镜框

  1942年作

  66×36cm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拍品

  至于笔墨之妙,徐悲鸿能在坚固的写实精神基础上神明变化,整体坚持笔墨语言又有所取舍改造,树立新面貌。在《回望》中我们可见徐悲鸿整体上仍然坚持了传统的笔墨逸趣。此图中以沉着劲道之笔墨与浓重而富有层次的墨色,渲染骏马扎实的体块与肌肉,取“哀鸣思战斗,回立向苍天”之意,与传统笔墨虽有很大的区别但也具有很高的和谐性。实在是“不徒绘其形似,必求其精神筋力。盖精神完则意在,筋力健则势在。能于形似中得筋力,于筋力中传精神,具有生气,乃非死物。”

  徐悲鸿 战马图

  水墨纸本 镜框

  1939年作

  130×69cm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拍品

  同是现实主义绘画,中国艺术的特殊工具材料与创作手法以及神似论创作传统,决定相较西方中国绘画更以意向、气韵、情味取胜。徐悲鸿提出“肖属于艺,妙属于美”,要求艺术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其笔下神骏之妙除上文所述笔墨之妙,其精神之妙更是毋需赘言。徐悲鸿“以画报国”,其创作始终满怀爱国热情与振兴民族艺术之宏愿。三九年所作之《战马》图,一副雄赳赳气昂昂之势,像是即将奔赴战场。三九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之际,艺术作品应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艺术体现时代精神,真正传神而有内涵,徐悲鸿的《战马》堪当此任。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语于豪放之外。”徐悲鸿的马,跃动着时代的脉搏与顽强奋发的精神,谱写出民族与时代的优美篇章,总能给人以欣赏不尽的美感。

  华艺国际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2018年11月14日-15日

  拍卖:2018年11月16日-17日

  地点:广州琶洲南丰国际会展中心L2

  北京巡展

  时间:2018年10月24日-26日

  地点:北京华侨大厦二楼宴会厅

  上海巡展

  时间:2018年11月10日-11日

  地点:上海波特曼丽思卡尔顿酒店四楼申宴会厅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电话:86-020-87306600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湖路125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