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2 10:31:49 来源:雅昌艺术网
张大千(1899-1983) 拟石溪秋林清霭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946年)作 153 × 49 cm
题识:
晓迎幽翠树如盖,暮拂苍条浥清霭。远峰眉黛翦双眸,一曲飞泉动爽籁。石溪道人苍苍莽莽,子久正脉也。丙戌中秋后二日,峨眉山中坐雨写此破闷。大千居士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
自题签条:
大千居士拟石溪僧秋林清霭。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幽翠清霭,爽籁苍莽
张大千盛年佳构《拟石溪秋林清霭》
张大千对于传统用功极深,涉猎广博,研习精湛,融汇通达,汇为己用。早年受曾熙、李瑞清影响临习石涛,对于古人成法的精研和借鉴,可以说贯穿张大千的整个艺术生涯,其一生所参详摹习的对象,自明清上追宋元,再经敦煌面壁融继盛唐,而其中用功最深者,当推董巨、王蒙、四僧诸家。四僧中,大千用功最深者当为清湘、八大,论者在言及爰翁画学渊源时亦多以清湘、八大相谈。而若细探,石溪上人也是大千精为研习并反复临摹宗法的对象。
《拟石溪秋林清霭》局部图
大千绘画开蒙之师曾熙酷爱“二溪”,大千早年拜入其门下时,便藉缘观临过多幅藏于其处的石溪传世真迹。交游于沪上时期,大千常与庞虚斋、吴湖帆、陈巨来等名噪一时的海上收藏家盘桓。其时沪上颇形成了一股收藏“四僧”的风尚,大千在与沪上藏家往来论画鉴画的过程中,常能见到石溪传世真迹。单论大千自己,亦不乏石溪真迹入藏。根据1943年出版的《大风堂书画录》和1954年出版的《大风堂名迹》记录,张大千至少曾有四幅石溪传世画作入藏。多年的观摹品读,石溪的精妙之处,大千当能稔熟于心,写其之画亦可成竹在胸。
《拟石溪秋林清霭》局部图
据文献资料和现存作品可知,张大千曾于1939年为好友黄君璧作《仿石溪垂钓图》,其上题跋曰“石溪一脉,三百年来唯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又不仅如禅草衣之于王山人。客来山传其远游西康,遂放胆为此,它日君璧或见此画,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大千与黄君璧订交于1931年,据此题跋可知,在此之前大千便常仿石溪画法。
《拟石溪秋林清霭》局部图
据傅申研究,大千在上世纪20年代便能仿作出足以乱真的石溪,而在1930年前后则是其“伪作黄山画派作品最多的时期,其中以石涛、梅清、石溪为大多数”。可见大千尚在弱冠之时便对石溪画风谙熟于胸,至其而立,更是信手拈来。虽然自30年代末期,大千的兴趣逐渐转向董巨王蒙,但其对石溪的摹写亦偶有所作。只不过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后来的大千对子久已颇有心得,对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应手,且能参以己意,自出机杼。
《拟石溪秋林清霭》局部图
此幅《拟石溪秋林清霭》作于1946年中秋后两日,是时大千自敦煌归来,积淀颇深,正值其年富力强之际,多居四川,战后因缘际会,一批清宫旧藏高古书画入藏,使得张大千心情极为舒畅。与先贤名迹的朝夕相对,使大千笔下的山川烟云更为飘渺鲜活,血战古人的功力直上云霄。从抗战胜利后到离开大陆前的数年中,张大千心手两畅,佳作叠出,此件作品正是这一时期的拟古的巅峰之作。
《拟石溪秋林清霭》局部图
本幅以“仿石溪道人,得子久正脉”,在四尺大幅之上写远山连水,云气氤氲,山崖迭嶂,松竹掩映中,隐士幽居高阁,气定神闲,或揽卷,或远眺,一派悠然。画着色、墨,并以淡赭石铺底,褪尽火气而柔雅平和。画面结构严谨,布局雄奇中不失空灵,近水远山层迭铺陈,开和有序,层次井然。观者视线随之游走,真有江山无尽之慨。石溪山水,在平淡中求奇险,重山复水,开合有序,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富于变化,善于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
大千自题签条
本幅苍苍莽莽,自然高逸,得石溪之苍茫浑沦,兼具大千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大千略用石溪秃笔之法,擦染湿笔参合运用,令山体肌理之质感呈现自然,山树葱茏茂盛,建筑鳞次栉比,颇极石溪风姿。然此时大千目光所看之处早已超越百年之限,所宗派别亦不为一家一法。于是他由清、明、元而及两宋、盛唐,更能信手拈来彼家此法。再细读其皴擦点染,一草一木,一石一山,又觉前贤诸家成法难掩大千清爽潇洒的本来面目,汲古出新,精妙非常,是为大千盛年拟古之难得佳构。
《拟石溪秋林清霭》题识
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11/17-11/19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拍卖 Auctions
11/20-11/24
嘉德艺术中心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