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10 16:46:24 来源:雅昌艺术网
[香港蘇富比]淳古浑朴——宋代雅器精萃
2018年10月3日上午,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淳古浑朴-宋代雅器精萃”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16件宋代雅器。其中,仇焱之旧藏南宋官窑青釉葵瓣洗以咨询价形式上拍,以5200万港币起拍,70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8135.1万港币成交。
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 14 公分,5 1/2 英寸
来源
仇焱之(1910-1980年)收藏
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6日,编号295
赵从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苏富比1986年11月18日,编号29
南宋官窑,续北宋官汝而生。官窑造于南宋国都杭州,北宋失地于金人,帝王遭俘虏,随之灭亡,宋室南迁改元,定都杭州改名临安府,属临时国都,然百废待举,宫殿朝廷皆需重新建设,内廷用器短缺亦属难事,苏杭一带瓷窑尚未能烧造出高质量官瓷,因此急需建构南宋官瓷作坊。
河南宝丰县汝窑瓷工是否自愿追随宋室南渡,虽属未知,但南宋时汝窑制器质量明显低落,仅存民窑水平,相较之下,持续供应金朝宫廷用器的河北定窑、河南钧窑与陕西耀州窑,所造之器质量尚高,并无立即的衰退与风格变化。在南方,土质、窑型、烧造方式、陶工皆异,续烧官瓷已然艰困,开创出南宋官窑之新风貌更属不易。
从古至今,汝官二瓷盛名远播,凤毛麟角,我们虽能统整传世汝瓷名册(《俊雅清凝-乐从堂藏宋瓷粹珍》,香港,2017年10月3日,页66-77),却难以归整传世官瓷数量,因汝瓷之造形、烧造方式、釉色、风格均甚一致,官瓷则异。杭州所造官瓷,属单色青瓷,近类汝器,然种类繁多,应或出自长期研发试烧,造就官窑瓷之多样釉色、面貌,亦因此更难一语含括官窑全貌。据考古证据,可知杭州老虎洞窑出产高质量官窑瓷,虽相关古籍记载缺稀,考虑官窑瓷多变之特征,难以断定南宋官窑均出自同一窑址,例如米黄釉官瓷之时代背景,究竟何时官窑停烧,哥窑崛起等议题,目前仍无法推知。所幸本品并不受此限。
一如历代名家能匠,杭州官窑瓷人撷取宋朝时代精神,再现于官窑瓷作。宋时两派儒家学说盛行,其一以欧阳修(1007-1072年)为代表的保守派,主张汲古鉴今,重视传统道德规范,另一派以王安石(1021-1086年)为首,主张改革变法,以期再现理想社稷,并以自身为范,毕生质朴俭素。此二学派亦深深影响当朝美学之取向,看似相互冲突,却皆现于官窑瓷:一方面,崇古之风反映于官窑器形与纹饰,多取自高古玉器与青铜器,典雅大器;再者,宋代特有的美感追求亦贯穿其中,官窑瓷之比例、轮廓精准清晰,造形纹样极简素雅。本件官窑青釉葵瓣洗,清新轻盈一如同朝单色漆作,乃宋代始有之艺术风格,以此为基础,宋朝艺术与工艺的发展成熟臻善,可谓超前同时期全球艺术几近千年,例如二十世纪主导德国及全球的包豪斯表现主义,即与其不谋而和,追求简约、功能性的艺术风格,至今仍深厚影响当代艺术与工艺发展。
此葵瓣洗,釉色变化温润澄澈,开片冰裂自然相缀,宛若宝玉,浑然天成。葵瓣式器形,轮廓线条柔美绵延,简约雅绝,乃最具代表性之南宋造形,亦可见于北宋汝瓷,如艾弗瑞.克拉克伉俪旧藏汝窑葵花式洗,2012年4月4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101(图一),与本品彷佛两宋美学相互呼应。
葵瓣式造形源自金属器形,柔弧线条则与当朝漆作关系更为密切,然近类漆例甚罕。葵瓣式漆盘多见瓣瓣交迭,相交处现「S」曲线,东京根津美术馆藏一件器形相类之漆盘,作七葵瓣,见博物馆展览图录《宋元の美:伝来の漆器を中心》,根津美术馆,东京,2004年,编号19(图二)。
此洗底部有七支钉痕,圈足无釉,应非采垫烧而成,或属南宋早期之作,官窑仍尚试验不同烧造方式,其他相类盘、洗多为圈足无釉,垫烧,或圈足挂釉,支烧。
著录仅见一件相似官窑青釉葵瓣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器形、尺寸均与本品相同,圈足无釉,洗底并有七枚支钉痕,惟釉色青中带灰,不若本品澄澈,开片纹更为致密,胎骨深灰棕色,口沿微损,曾多次展出于博物馆特展并载录于出版品中, 1935、36年并为中国政府选送至伦敦参与皇家艺术学院举办之「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大展,录于《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上海,1935年,卷II,图版80;并刊于《故宫宋瓷图录:南宋官窑》,台北,1974年,图版56;1989年并展于故宫博物院的官窑大展,《宋官窑特展》,台北,1989年,编号94;最近展出于特展《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台北,2016年,编号 II-30(图三)。院藏一件相类官窑青瓷菱花式洗,口沿间缀瓣尖,录于前述出处,编号 II-28。
存世与此葵瓣洗相似之例极罕,或可参考一件官窑葵花式盘,尺寸较大,盘壁略浅,釉色乳浊,青中泛蓝,属大维德基金会藏品,现贮大英博物馆,刊载于《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Ru, Guan, Jun, Guangdong and Yixing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1999年,页64及封底(图四)。
本葵瓣洗瓷胎纤薄端正,造形利落精确,线条优美流畅,青釉凝厚至口沿处渐薄,秾纤之间,令人爱不释手。釉色天青透蓝,光泽莹辉,触感滑润。造形简雅,无冗缀饰,仅以自然冰裂疏朗相衬,无瑕至美,更加突显瓷匠巧艺,全器宛若以晶透玉石雕成,巧夺天工。南宋续烧如此朴雅之器,而非追求虚华之色,足证两宋皇家品味与风格之延续。
此类官窑洗,无论作为实用或品赏,深得历朝鉴藏名家倾慕崇尚,代代不绝,乾隆皇帝亦列其中。乾隆九年(1744年),《活计文件》记载,乾隆帝品评一件官窑葵瓣洗,配紫檀座,定为“头等”,并诏命作包巾、锦匣后,送至紫禁城主殿之一,乾清宫。来年,并令将另一件官窑洗送至圆明园,贮于宝匣内。公元1749年,乾隆帝命制屉盒以藏一件官窑洗之底座,类同另一件清宫旧藏汝瓷包装设计,或用以保存御制诗画册页。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紫禁城东六宫之景阳宫内多宝格,陈设四件官窑洗,皆配紫檀座,此宫目前仍可见陈设骨董珍宝。
近代,此官窑葵瓣洗曾入藏两位二十世纪重要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仇焱之(图五)及赵从衍(图六),并先后于两场香港艺术品拍卖历史上最为人称道之拍卖会中拍出。仇焱之(1910-1980年)乃最受尊崇之华人古董商及鉴藏家之一,年幼即入行学艺,攻鉴藏,兼买卖,曾于沪港两地经商,后移居瑞士,曾辅助许多重要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包括大维德爵士、芭芭拉.赫顿、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胡惠春及安宅英一,助建他们之宝蓄雅藏,如玫茵堂中国艺术品收藏,协其谨思慎择。仇氏私人所藏,见于1980及1981年共三场拍卖会,释出大批珍品,轰动业界,于香港艺术品市场影响更是深远悠长。仇焱之旧藏广得景仰,至今已成中国艺术品最尊贵之来源记录。
一代船王赵从衍(1912-1999年)长年专注于搜藏中国艺术精品,并以书画、瓷器、玉器为重心,1978年曾于香港艺术馆展出其珍藏百件明清瓷器。深知仇氏收藏质精稀珍,赵氏亦为拍卖会的主要竞投者之一,为购心头所好,踊跃出价,明显以仇氏为楷模,藉此建立典藏。1986及1987年香港苏富比为赵从衍家族收藏举办拍卖专场时,场面之盛,不亚于前。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