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0-9 19:49:53 来源:雅昌艺术网
赵无极《06.10.68》1968年作 布面油画97×105cm
[中国嘉德]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2018年10月2日上午,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共157件精品上拍。其中,赵无极盛年经典创作《06.10.68》以1200万港币起拍,1500万港币落槌,加佣金最终以1740万港币成交。(拍前估价:HKD 15,000,000-25,000,000)
“从60年代开始,我可以放手作画,随心所欲,因为技术层面的问题已不存在……我要给画布生命,我想藉对比和同一色彩的多重震颤使画布跃动起来,在重重加迭的笔触间,我从容自在,强烈的和喧嚣的,对我的吸引力大于静默。每一天,都像是一场战斗。”
——赵无极
赵无极自1948年赴法,由一个怀抱艺术梦想,但尚未知己身创作之路要走向何方的懵懂青年,在历经12年的摸索、尝试之后,在1960年,他已找出自己的创作心法,并锤炼成熟,在欧美战后抽象艺术的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进入60年代,他已然与巴黎一线的艺术大师如苏拉吉、哈同齐名。负责代理他作品的,在欧洲是巴黎重量级的法兰西画廊(Galerie de France),在美国是旗下经营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名家如波洛克、德库宁与罗斯科等顶尖的库兹画廊(Kootz Gallery),透过两方双管齐下的推展,把赵无极的艺术推向国际,并为许多知名美术馆、海内外策展人与艺评家所肯定。例如在1965年至1968年,他曾先后于德国福克翁博物馆、洛杉矶伯尔斯画廊与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举办大型回顾展,名声鼎盛,美国媒体赞誉他为“轰动西方艺坛的东方画家”。其创作,也在此时期迈向黄金之巅,此次上拍的《06.10.68》即为其盛年的经典之作。
自1958年起,赵无极在画幅上的用色趋减,他刻意将色彩减缩到三种以下,甚至仅用单彩为主色,像是给予自我一个“在有限中创造无限”的挑战,《06.10.68》便是一件这样的作品。在此接近正方形的画幅之上,他以趋近单一的色彩,呈现此一无穷尽的变化,呼应了传统中国水墨中“墨非墨色,运墨而五色具”的精神思想。由《06.10.68》中组构画面的关键元素——线条的丰富表情与灵活的下笔动势,可见艺术家娴熟于传统书法的内蕴。回忆赵无极从小即随祖父练字、学书法,自对书艺之精妙有比西方同辈创作者更深的体悟,而在此,他将千年中国书法文化的精髓提取淬炼,用以西方的媒材与抽象的语境开创出一独一无二的创新之路。
“在画面上想说的话已能沸腾。能够把握表现新的空间,在空间里,能自由呼吸,往来自如。作为一个画家不仅需善用线条与色彩,还需蕴藉内心深处的感情,透过线条和色彩把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
—赵无极
如赵无极所言,创作的要领,除创造空间之外,还要表现内心的情感。而一幅幅抽象的绘画,正恰如其心情日记,纪录了他的生活、所思所想、以及对于环境和世界的观察。回溯创作《06.10.68》的1968年10月,此时赵无极的绘画事业虽相当成功,但他正经历痛失亲人的重挫。在这年,他所景仰、一直以来支持他创作与其感情甚笃的银行家父亲,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极端时期,在历经一连串对资本分子的批斗中过世。赵无极闻讯大悲,作为其子,他自1948年离家,已20年因政治景况的关系未曾回中国。他在自传《赵无极自画像》一书中开头第一页便提及:“未能见父亲一面的遗憾,使我终宵辗转,我常梦见他慈祥的眼光,当我天真地告诉他我想当画家,他的眼光是肯定的,没有这份信任,也许我不会坚持下去。”
再加上他当时的太太陈美琴的精神疾病于1968年转趋严峻,作为先生的赵无极,其沉重的心情压力与感受可想而知。《06.10.68》中大面积的咖啡褐彩,以及急促的短笔触,或也言说了他复杂的心境,以及对于故国父亲心底最深刻的怀想。而在那沉郁的浓重色彩间,艺术家特别安排在底部留出一道空白空间,配合中间区域跃动的飞白点彩,让画境在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与轻,空与满的战斗之间,得以稍作停歇,并获得内心终极的平衡。
总之, 《06.10.68》除了艺术家所展现纯熟而淬炼的美学价值之外,更记录了他生命中的悲怆与爱,使作品增添了在表象背后深刻的意义和内涵,使之得以扣人心弦。作品曾作为1993年《赵无极画集》的封面作品,并被收录于1995年赵无极首度于高雄市立美术馆的展览中,代表性不言而喻。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