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收藏 AI画作能否改写市场格局
时间:2018-9-27 16:59:43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胡晓钰
不久前,还有论调断言“唯有艺术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眼下,人工智能的画作已然成为市场中的聚光点——一幅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肖像画将在10月亮相佳士得拍卖,估价为7000-1万美元之间。在国内,首届全球AI艺术大赛正在征集阶段,获奖作品也将走上拍场。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绘画技术的成熟,艺术品市场也将形成新的秩序,变得“平价”;也有人认为,AI艺术会有属于自己的消费市场,形成新的艺术分支……
新兴的艺术
10 月 23 日- 25 日,佳士得将成为首个出售 AI 艺术品的大型拍卖行,以“适应艺术市场的变化”。拍卖的作品是一幅名为Edmond的肖像画。法国艺术组织Obvious在网络中输入了横跨14-20世纪超过15000幅人像,然后机器根据训练指令创作出若干新作品,Edmond便是其中的一幅。
关于AI的艺术作品拍卖,此前有过先例。2016年,Alphabet旗下谷歌曾在旧金山举行一场画展和拍卖会,29幅画作卖出了97605美元。今年2月,Obvious团队将它的第一幅作品Le Comte de Belamy卖给了一位巴黎收藏家,价格约为1.143万美元。即将在佳士得上拍的Edmond肖像画的意义不同以往——佳士得的一篇新闻稿提到,“这标志着 AI 艺术将踏上世界拍卖舞台”。
初步试水艺术市场,1万美元左右的价格让业界人士感慨“相较于大师级的作品,AI作品不知道便宜了多少倍”。部分业界人士认为AI艺术的来临将改写艺术市场秩序:一旦人工智能绘画技术成熟,一件作品的获得将更快更廉价的时候,艺术品的价格被人工智能作品拉低并不是没有可能,对于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工艺品市场的冲击开始显露。
前瞻的危机感并未阻碍AI艺术前行的脚步。面对AI作品在艺术市场零星出现,缺乏全球性活动的现状,由清华大学相关部门、艺评网和英诺天使基金共同发起的“首届全球AI艺术大赛”便应运而生了,评选结束后,还将设有拍卖环节。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让艺术变廉价”的问题,大赛发起人孔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I艺术能否被中国市场接受还是一个问号。”在大赛征集阶段,AI艺术的面貌超过了孔中早先的预期:“很多项目不光是艺术家在做,而是由科技能力较强的团队做出来的。每个团队要有算法,有围绕算法设计产品的能力,每一个项目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作品不只是一幅油画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融合的多元的面貌。”对此艺评人王晶晶认为,与强调物以稀为贵、原创唯一性的传统艺术属性不同,AI艺术偏向“共享型”,具有多人参与、快捷创作的特点。对现有艺术市场的影响,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分流,可能将形成一个AI艺术消费市场,与原有艺术市场并行。
孔中表示:“随着时代发展,会有新人喜欢新的东西,AI艺术,相当于给艺术市场带来了新门类。AI艺术不可能取代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对于中低端艺术市场会有较大冲击。如果平庸的作品不具备巨大增值潜力,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机器便可以取而代之。”
谁会被AI取代
“艺术创造不只是人类的专属品。”这句话是即将携作品在佳士得上拍的Obvious团队的座右铭。其中的一位成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守的艺术界更接受实体作品。他们明白我们不是在试图欺骗艺术界,是想要成为现代艺术家。”
AI艺术的到来某种程度上将艺术家身份置于了一种窘境,机器人能否抢走艺术家的饭碗,成为了许多媒体关注的话题。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陈炯眼中,AI时代会让艺术家身份褪去光环:“尽管今天艺术家还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代表了专业、教育背景、文化知识,甚至是生活态度和财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这些标签在未来或许不再只是贴在专业人士身上的标签。人人都能够运用科技进行艺术创作,人人都能称之为艺术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艺术家也就变得平价起来,不再是众人眼里的阳春白雪。”
然而,在一些在画廊、艺术机构有着多年从业经历的资深人士眼中,人工智能与艺术家还不可相提并论。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曹茂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艺术品的诞生依赖于“艺术家”的修养与思维,而不是“人人”可以运用的技术,“艺术家的思想不仅是特立独有的,同时还是在随着阅历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不断运动的。此外,艺术创作的媒介不仅仅是绘画和摄影作品,‘在场性’艺术需要具体的艺术家参与到现场完成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影像艺术”。
在AI艺术初步起航的时刻,人工智能与艺术家的互动关系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人工智能解放的脑力劳动,在此基础上是要让人类进行很多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主任翟振明曾对现阶段艺术家与机器的合理关系进行阐释。
对于机器人抢走谁的饭碗的问题,孔中给出了解读:“现阶段,机器很难赋予艺术品情感要素。能部分解决审美问题,解决不了感情问题。对于水平比较低的艺术家或者说画匠,机器作品确实能构成威胁,深圳大芬村的生意或许会受到影响;但是对于优秀的艺术家,可能人工智能会成为他们的工具,提升创作过程。”AI艺术的到来对艺术家如同一次检验。真正有才能的艺术家可以一直创作下去,而在艺术行业劳动的人确实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前景何在
AI艺术试水艺术市场的当下,对于中低端艺术市场和部分艺术家人群来说,将面临一定的冲击。但在许多业界活动的组织者、机构经营者、院校学者眼中,与人工智能的“角力”将为艺术领域带来许多机遇。据曹茂超介绍,白盒子艺术馆在2015年便为著名艺术家缪晓春呈现了他的“算法绘画”,刚刚结束的展览则是年轻艺术家张周捷的计算机生成创作,两个艺术的作品都运用了科技与智能。作为798艺术区中最有代表性的机构之一,已经开启了AI艺术展风向的新模式。
眼下,首届全球AI艺术大赛正在征集阶段。面对已经报名的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个团队的算法和作品,孔中表示,虽然现在还有许多全新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前景是很广的。“由于参评AI作品的复杂性,评选标准尚未最终确定。目前评审团队有科学家和艺术家,暂时的标准可总括为‘人类智慧为起始,以机器算法为终点’。AI艺术前景很广,我们并不局限在传统艺术的范畴之中。随着社会发展,会有更多新形态的艺术表现出现,人工智能可以和很多东西结合,创作出新的类别,具有时代特征。跳脱出纯艺范畴,AI艺术有许多产业机遇和赋能空间,向服装、影视、汽车等等多方面延展。”据了解,BAT三家均是此次大赛的活动合作伙伴。按照原计划,获奖作品将于评奖后亮相阿里线上拍卖平台。
谈及AI艺术的前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提出,人类艺术家可能将与深度学习技术展开一场“反模仿与模仿”的竞争。“艺术家将深度学习技术当成一种新的绘图软件来加以积极学习,即运用这些工具来进行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创作,就像高明的摄影师也能够通过对于手中机器的技术参数的调整来完成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创作一样。就此,人类美术发展中是否会出现一个(或不止一个)新的艺术流派,也未为可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