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40岁才出道,涂鸦似儿童的他为何是当下市场的焦点?

时间:2018-8-31 16:40:15  来源:雅昌艺术网

艺术家让·杜布菲

  近几年,“原生艺术”以及“素人艺术”猛然蹿红,令欧美当代艺术市场为之动容。随着需求急剧增加,专家和收藏家们开始讨论,那些未经训练的艺术家,何以颠覆艺术界的某些规则。

  而作为这些概念的创始者——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1901-1985)也同样在市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捧,如在近期纽约佩斯和瑞士豪瑟沃斯画廊就相继举办了两场大展,以呈现这位“20世纪最重要法国艺术家”对当下艺术的影响。而在拍场中,杜布菲近3年已逐渐跻身顶端行列,并在欧美及亚洲均有大量藏家。年近40才开始创作之路,灵感取材于精神病人,却用职业艺术家的手及眼对之进行归化,拒绝重复美学教条的杜布菲在新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又有哪些新的回音?

  天赋满点富二代,独爱精神病的艺术

  1901年,杜布菲出生在法国勒阿弗尔的一个酒商家庭。高中毕业后,他即抱定投身艺术的决心前往巴黎学画。但其实现理想的道路远非一帆风顺。很快,他就开始质疑别人向其推荐的那些所谓“艺术和文化名家”的造诣。经过在朱利安学院(l’Académie Julian)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年轻的杜布菲试图找到自己的创作之路,但却遇上瓶颈。此后,他一度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放弃绘画,帮助家里打理葡萄酒生意。

  直到将近40岁、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杜布菲才又重新拿起画笔,决定全身心恢复艺术创作。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于走访法国和瑞士的数家精神病院时受到启发,首先提出了“原生艺术”(Art Brut)的概念(于1945年提出)。他从社会边缘人、非科班出身的艺术爱好者、儿童及精神病患者的作品中惊喜地发现了游离于主流之外的新的艺术形式,并发出了“爱原生艺术更甚于文化艺术”的感叹(源自其最早发表的原生艺术宣言的标题)。

让·杜布菲,《楼房》,1946年

  上世纪50年代,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画廊(Galerie Rive Gauche)和纽约皮埃尔·马蒂斯画廊(Galerie Pierre Matisse)的支持下,杜布菲进行了大量创作,并醉心于发现各种新鲜事物。他先后创作了“浆糊”系列、“蝴蝶翅膀画”系列、“奶牛”系列、“拼组画” 系列、“地形学”、“肌理学”、“植物元素”和“物质学”等一系列作品。

让·杜布菲,《女人的身体》系列,1950年

让·杜布菲,《景观与阿格斯》,1955年

  60年代早期,正当其作品得到艺术界的满堂喝彩之际,他却再度“转型”。1962 年,杜布菲一边筹备将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的个人作品回顾展,一边着手创作“鸣路波”(L’Hourloupe)系列。他的这一创作阶段持续至1974年。“鸣路波”一词是杜布菲的自创词,由法语单词“狼”和“恶作剧”混合而成,向人们揭示了新的艺术创作空间。在 “鸣路波”时期,杜布菲以蓝、白、红等三色为基调进行绘画、雕塑、建筑及各种拼组的创作。

让·杜布菲,《乌尔卢普》系列作品,1963年

  1974年杜布菲自行在巴黎成立杜布菲基金会(Fondation Dubuffet),目的在于存放自己的创作,提供民众参观。他为自己的基金会定位在“公共事业机构”(Etablissement d’utilité publique),如今这裡也收藏杜布菲许多文献与作品。1970年代杜布菲依旧创作不懈,完成百多幅拼组而成的“记忆舞台”(Théatres de Memoire)拼组画系列。而且长时期绘制素描涂鸦,并应邀到各地参加展览,在他生前至少有12个重要博物馆举办过他的回顾展。1981年发表“心灵风景”(Psycho-sites)系列,他重新燃起对石版画的兴趣;又接续创作“偶拾风景”(Sites alératoires)、“对焦”(Mires)等系列作品。而“非地”(Non-lieux)系列是杜布菲生命最终的系列创作。晚年的作品风格,无疑是艺术家向儿童涂鸦以及原始艺术致敬,捕捉住纯真的力量,如同回到太古时代的混吨状态。1985年5月12日杜布菲逝世于巴黎,享年84岁。

让·杜布菲《Line with Five Characters》丝网版画 50.9 × 31 cm 1981

  让·杜布菲在有生之年即得到普遍认可与推崇。如今,其作品价格在艺术市场上大为看涨。不仅如此,得到这位原生艺术理论大师首肯的其他所有原生艺术“发起人”的作品也都在艺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杜布菲为何突然受宠?

  杜布菲年过40之后才成为职业艺术家,但因为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所完成的油画、雕塑、素描与版画等超过万件。他从1964、1965年起便有系统地编辑自己的作品,一生共出版38册编年目录全集(Catalogue Raisonné)。这套书籍也成为杜布菲作品鑑定的最佳保证。

让·杜布菲拍卖市场历年成交额

  自1985年杜布菲过世以来,他的市场价格就呈现稳定的成长,幅员也不仅止于他的祖国法国而已,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都出现不少杜布菲迷。在90年代和2008年间的几次艺术市场大萧条中,杜布菲的行情都相当稳定。虽然并非资本和藏家收藏的头号目标,但市场曝光率和价格水平都有相当保障,最高价格一直处在500万左右的水准。

2015年佳士得《巴黎波尔卡》拍卖现场

  而在2012年之后,随着“原生艺术”以及“素人艺术”被作为市场新区域受到追捧,杜布菲的作品也随之水涨船高,从2015年开始迎来一轮显著的上涨。这主要应归功于2015年5月进行的一次非同小可的拍卖。这场拍卖会由佳士得公司在纽约举办,拍品之一是杜布菲于1961年创作的大幅油画作品《巴黎波尔卡》(Paris Polka, 作品尺寸190 x 220公分,出自《巴黎马戏团》作品系列)。佳士得表示,这是已知的杜布菲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因此,预估的成交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应该说,下这样的赌注带有一定风险,因为在此之前,杜布菲作品的成交价从未突破过1000万美元大关。但作品本身连同这场由名家策划的拍卖会(《展望过去》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均卓尔不群。最后,不但《巴黎波尔卡》不负众望,以248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且,整场拍卖会也取得了难以置信的骄人战绩,并成为有史以来总成交额最高的拍卖会之一。

  随着这幅重要作品的成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位法国艺术家的单件作品拍卖纪录竟提高了1700万美元之多(此前的最高纪录为740万美元,由1963年创作的大幅油画作品《傀儡城》(Cité Fantoche)在2014年11月11日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创下。)。在2000年至2017年期间,让·杜布菲作品的价格总体提升了161%。尽管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均在法国度过,但与法国相比(占其个人作品市场的20%),美国则表现出对其作品的更大兴趣(占其个人作品市场的51%)。

“让·杜布菲——景观蜕变”展览现场

  而在2016年,瑞士贝耶勒基金会(Fondation Beyeler)美术馆隆重举办了“让·杜布菲——景观蜕变“让·杜布菲——景观蜕变””的大型回顾展,为杜布菲热潮再添一把火,拍卖市场也随即进行跟进,接下来的2年中,杜布菲相继有多件作品超千万级别成交,每年总成交均在8000万美元以上,成交位列全球前列。

让·杜布菲《to Be and to Seem》150 x 195cm 布面油画 2017伦敦佳士得:1002.1万英镑

  而在风靡拍场之外,杜布菲生前合作的佩斯,以及新近加入的豪瑟沃斯画廊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位艺术家的行情。如在最近刚刚于瑞士苏黎世落下帷幕的“让·杜布菲与城市”中,豪瑟沃斯聚焦了近年来屡次在拍场取得高价的杜布菲有关城市的创作系列。包含“城市与乡村的牵线木偶”( Marionettes de la ville et de la campagne,1943-1945)“巴黎马戏团”(Paris Circus,1961-1962)“乌尔鲁普”(L’Hourloupe,1962-1974)以及“记忆剧场”(Théatres de mémoire ,1975-1979)多个系列中的作品,作品按照主题展列,以呈现艺术家与城市持续而微妙的互动。

让·杜布菲 《城市中的街道与楼房》 树脂 聚氨酯 50 x 210 x 142 cm 1969

  最后,杜布菲也是一位相当多产的版画家(版画作品占其个人作品市场的45%)。其作品的价格幅度大,约30%的作品均以低于5,000美元的价格成交,因此易于常人接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