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20 19:32:15 来源:雅昌艺术网
王绂《笔舫图卷》1414年作 手卷 水墨纸本 画心24×46cm;题跋24×667cm
[北京保利]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2018年06月17日下午18:00点,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北京四季酒店举槌,本场共40件精品上拍。其中,王绂《笔舫图卷》以980万元起拍,1800万元落槌,加佣金最终以2070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12,000,000-20,000,000)
王绂(1362-1416)字孟端,号友石生,江苏无锡人,祖父辈皆隐居不仕,乐善好义。王绂幼年聪慧好学,才分极高,洪武十一年,王绂补征召进京供职。但好景不长,因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谋逆案,获罪被贬谪戍山西朔州,年仅十九岁。戍守朔北时,他的才情、诗情、画艺都为人所重。在戍边二十年后,王绂才得以返家,他已经三十九岁,与好友韩奕隐居九龙山。在安逸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下,他潜心于画艺,日益精进。现存书画作品,大多作于隐居之后。
王绂《笔舫图卷》局部
王绂 1414年作 《北京八景》图卷之《太液清波》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但这样的好日子并未持续太久。明初的统治者要求士要都要为国家所用,否则即被杀害,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贵溪夏伯启叔侄。永乐元年(1403),43岁的王绂以善书,被荐入职文渊阁,但无官无品,薪俸微薄,生活清苦,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永乐十年(1412),升为中书舍人,官职七品,自此他常陪侍永乐皇帝左右,永乐十一、十二年(1413-1414),还曾两度扈从北京。王绂此件《笔舫图》,创作年代在永乐十二年,正是其人生的黄金阶段。他经历了守边、隐居之后,终能入仕,官居七品,并常陪待在永乐皇帝左右,与永乐帝两次巡狩北京。此作便是其第二次扈从赴京时所作,这与他最典型的代表作《北京八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同一年所作,为其画艺的巅峰时期。
《笔舫图》后纸题跋中提及人物:
解缙、张士荣、张士远、文宝之孙嗣英
此《笔舫图》画心有张纯修、谢松洲两位收藏大家的藏印。后纸有明初曾棨、郭贞、胡说、谢洁、贾漳、缪顺、陈范、张显宗、吴原颐等二十三家题跋,王绂便为其补图。而画的主人为元末明初著名笔工张文宝。张文宝是吴兴人。擅制笔。他曾经自备一船,名为笔舫。沿江而行,往来于士大夫之间,往来叨陪。后纸缪顺、任麒二人题跋中,还提到了张文宝的二位孙辈,张士远和张士荣。
此《笔舫图》纯用水墨,取法上,更多取法黄公望,湿笔淡墨,构图平远。江水因山体的阻隔而微微泛起涟漪,水波的表现也是王绂常用的直线条,这种平直的水波,在《秋林隐居图》、《为密斋作山水》,以及辽宁博物馆所藏《观音、金刚经合璧全卷》上都能见到。远处用似有似无的笔墨表现水天相接,山水相依,给人以宏大浩渺之感。而在这波光粼粼之上,一支小舟,悠游于水天之间。而小舟的主人便是张文宝。画中的张文宝闲适的坐于船头,一边慢慢划浆,一边欣赏这大自然塑造跑的飘渺宽阔、静逸闲适的自然风光。
从此卷题跋可知,曾棨题跋时,已经是为张文宝的孙辈张士荣、张士远题了。之后张文宝的七世孙张宗大,请文伯仁题跋,从张文宝算起到张宗大,将近两百年,一直在张家宝藏。画心“子安珍藏记”一印,为康熙时期著名收藏家张纯修藏印,米芾《乐兄帖》、解缙《自书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以及赵左《山间秋色图》(武汉博物馆藏)等诸多历代名迹上,都有其藏印。“林邨爰居”为雍正时谢松洲藏印,雍正初,谢松洲受命鉴别内府所藏真赝,因即以所画山水进呈,得蒙嘉奖,由此可知他精于鉴赏,擅山水,禹之鼎《秋林觅句图》(浙江博物馆藏)卷上,有谢松洲题跋。在张、谢二人之后,入藏顾氏过云楼,并著录于其《过云楼书画记》中。
总之,此卷历经张氏七代家藏,入清后,历张、谢、顾三人递藏,流转传承极为明确。而王绂传世作品极少,传世手卷在十件左右,而此件是其中一件。宋元书画年久日稀,明初墨迹亦难得一见,如此长卷,笔墨精妙,且兼具订史之功用,不可多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