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9 17:14:00 来源:雅昌艺术网
[北京匡时]畅怀——近代碑学流派专场
畅怀——近代碑学流派专场
匡时畅怀夜场,一向被众爱好书法的藏家所关注,不仅作品精彩,在学术上也保持一定的高度。继17年“碑学五大家”专场之后,本次春拍,特别推出了“近代碑学流派”专场,含近代碑学大家十一人,书法作品59件。专场中马一浮书赠毛泽东周恩来对联,多见于各类书刊记载,此次真迹呈现,甚可庆幸。吴昌硕的《篆书十一言联》是小字长联,字小气势大。徐悲鸿的《致周扬信札》极为有趣,揭示了一段美术轶事。”弘一玄父往来函札墨迹专题”见证了二人的情谊。此外还有于右任、谢无量等名家精品,内容丰富,书法精彩。
康有为
康有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著有《广艺舟双楫》,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唐孙过庭《书谱》的第二名著。其理论影响了近、现、当代。弟子中有梁启超、刘海粟、徐悲鸿、萧娴等。
康有为的书法无论是临什么帖都是表现自己。所谓自己就是“欲兼诸美”理想和态度。康有为说:“千年来无人能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篆隶钟鼎哉!吾不自量,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他晚年书赠甘作屏《天青室白联》题记中有:“自宋后千年皆帖学,至近百年始讲北碑,然张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邓完白写南碑、汉隶而无帖,包慎伯全南帖而无碑。千年以来,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况兼汉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谬欲兼之”。这就造成了康圣人“临碑旬月,遍临百碑”。
康有为早年从师朱九江,对篆隶是有过深入的学习。25岁入京后购汉、魏、六朝、唐、宋碑版数百本,每日临习,下笔远俗。最得力于《石门铭》、《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圆笔魏碑书法。他书法非常有特点:逆峰蓄势,涩笔迟进,长枪大戟,回环盘迂,绞曲圆转,铺送推拉。线条老辣雄浑,结构纵横奇宕,连带沉穆舒静。被誉为“南海体”。自诩其书:“奇态异变,杂沓笔端,操之极熟,当有境界”。
康有为心性通达,行事亦真,书之小道,一挥即就。粗看不计工拙,实则用笔精到。丁文隽在《书法精论》说的最为准确:“康书纯以神行,不斤斤计较点画笔墨,乃其独到之处,一般书家难以语此”。这个难语其实就是康有为书法中以圆为阳的精神内涵。
康有为作品
LOT 1602 康有为 行书“金膏水碧” 纸本镜心
备注:江天铎上款。江天铎(1880-1940),字竞庵,一字靳盦。广州花城人。早年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历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兼徐世昌总统的法律顾问、农商部次长、水利局总裁、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副委员长、北京民国大学校长、内务部次长等。工书法、诗文,收藏古籍、书画颇多。
39×121 cm
RMB: 200,000-250,000
LOT 1603 康有为 行书七言诗 纸本立轴 1899年作 149×82 cm
RMB: 300,000-400,000
LOT 1607 康有为 致康同薇、康同璧家书册 纸本镜心
说明:
1、此册共计信札十二通十六纸,皆康有为家书,除一札致“子节”者,余皆书付其女康同薇、康同璧。
2、康有为一生共有十二个子女,六人早夭,真正长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张夫人所生二女同薇和同璧乃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直接参与戊戌变法,后者在变法失败后曾代表父亲赴欧美演讲。两人皆为当时的女界名流。
3、康有为另有养子康同荷,此丛札中有“荷母子想安好”等语,盖指此子。
4、此套丛札据信文内容可推知为康有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在外时之家书,家庭开支,亲友安排,真情流露,而虽称家书,然琐事国事,皆有提及。如其中一信言及“联军近河南行在”,当指庚子年八国联军之事,又有一信明确标明时间辛丑正月。
5、当时康有为家眷似在香港澳门间。按庚子辛丑时,康同薇是其父在香港的全权代表。
备注:附信封六枚,《万国矿务考》一册。
尺寸不一 RMB: 1,000,000-1,200,000
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梁氏于政治上的影响掩盖了他的书法成就。
梁启超学书凡经数变,早年有深厚的颜体、欧体功夫,写得一手秀雅的欧体楷书,后受乃师康有为影响,继康氏之后,扛起碑学复兴的大旗,于两汉分书、六朝真书、唐人楷法皆造诣精湛,并能将此诸种体势与用笔融会贯通,形成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内涵的新的真书体。梁启超的真书,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楷书绝非同体。梁氏真书,筑基于欧体,于欧体上融入北朝碑书笔法,但这不是简单的融合与拼凑,而是数十年积淀而成的创变之功,梁启超早年有扎实的馆阁之功,又长年浸淫于汉魏六朝碑版的收藏、研究与题跋,日日临摹而未殆。另外,梁启超还在碑书之外研习南朝书法,故其书能于碑的雄强之外别有温婉俊雅的文人韵致,形成了民国时独具一格的真书体。梁启超书法多真书及行楷,但梁启超真书力求变化之势,其书法之变,重在内蕴,体现在微妙的点画变化之中,如其真书横画中的起笔和收笔,捺画中末笔的翘笔,这些变化从表面看,似乎很细微,整个字看似呆板、僵硬、规矩,但实则蕴毫芒于万变之中,未可轻视也。事实上,梁启超的行楷书及行草书,也多夹杂有真书笔意,起笔多侧锋取势,运笔多铺毫,末笔多波碟,其起笔、收笔多尖利方峻之笔,如剑戟斫阵,威猛雄健,真力弥漫,然整体又温婉俊雅。梁氏真书多直笔法,然直中又用曲,故笔笔皆直,笔笔皆曲,一笔之中,一波三折,极尽变化之能事。
LOT 1608 梁启超 行书蝶恋花 纸本立轴 1925年作
出版:《憨斋珍藏书法集》P37,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展览:“憨斋珍藏书法”展,2007年3月,广东汕头。
备注:吴南生旧藏。
131×65 cm RMB: 400,000-500,000
袁克文
袁克文,字豹岑,号寒云,河南项城人,民国四公子之一。袁克文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触怒其父,逃往上海。1931年病逝于天津。葬于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生于权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围为其艺术的成长造就了难得的条件,而他天生聪颖,勤奋好学,艺术天赋很高,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诗词书画艺术基础,18岁时书法已臻成熟。袁克文主张书法要从篆书练起,他的书如画意,留白亦十分巧妙,求根溯源的意味很浓,颇有学者的风范。他的篆法取法于钟鼎文字,楷法从颜体入手,不但真、草、隶、篆四种字体均能书写,而且出手不俗,深得书法真谛。他的四体屏书法,楷书圆润柔情的捺脚,写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脚,连笔圆转的草书,变成了宽博涌动的图画,隶书之柔性美,在他的笔下变成了“折金钗”型的刚性美,篆书更是金石之圆劲苍朴。宁丑不媚,宁拙不巧是其书法的原则,也是他处世风格的体现。
LOT 1610 袁克文 行书五言联 纸本立轴
130×33 cm×2 RMB: 400,000-600,000
徐悲鸿
徐悲鸿以画名于世,其在近现代美术教育中所做出的贡献更为世人称道,而相对于他的绘画与其在美术教育史上的地位,其书法甚少被当今学者所重视,文献亦是不多。从零星书籍记载与其书法造诣中可知,徐悲鸿所研习历代书法作品中以魏碑最得精髓。
徐悲鸿《自述》中记载:早年在康有为门下学习书法,曾数遍临习过《经石峪金刚经》、《爨龙颜》、《张猛龙》、《石门铭》等碑拓。徐悲鸿的许多书学思想即来自康有为,如对魏碑的大力推崇,康有为曾评价《张猛龙碑》:“后世称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杰出,诸体并立。然自吾观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翚》、《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徐悲鸿亦曾言“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即是最好的佐证。而事实上他也是这一理论的实践者,徐悲鸿书字不加修饰,宁拙而不媚,宁支离而不轻滑,结体稚拙率真,文字不暇修饰,以此可见他受魏晋碑学影响之大。
LOT 1611 徐悲鸿 致周扬信札一通 纸本镜心 1953年作
28×187 cm RMB: 2,000,000-3,000,000
LOT 1612 徐悲鸿 行书五言联 纸本立轴
备注:
1.上款人杜维屏,杜月笙之子。早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国后投身金融业。其父杜月笙为中华书局的出资人及董事之一。徐悲鸿同中华书局有着长远的渊源和深厚的友谊,多部画册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人称“中华书局之友”,因此与杜家相交甚笃。
2.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
132.5×32.5 cm×2
RMB: 600,000-800,000
吴昌硕
吴昌硕卓尔不凡的艺术才华,不仅超越前人,也不朽于后世。他的书法四体皆工,书作节奏感、韵律感极强。楷书从颜书入手,后学钟繇,自称“学钟太傅三十年”,他八十高龄尚能为人一笔不苟地书写小楷扇面。行草则初学王铎,后习黄庭坚、米芾,宕逸浑脱、朴拙险绝。隶书对《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西狭颂》特别是对《汉祀三公山碑》致力最深,又取《裴岑纪功碑》、《武梁祠画像题纪》等结体、笔势参入己意,形成自己结体宽博,韵味醇厚的面目。吴昌硕篆书成就最高,早年取法邓石如、杨沂孙及各类金石文字,中年后苦攻石鼓文,用笔遒劲,充分把握运笔的过程,整体呈现左低右高的梯形斜势,使字更显得气度宏放、疏朗开阔、生动别致。
LOT 1614 吴昌硕 篆书“怀德惟明” 绫本镜心
出版:《吴昌硕全集·书法卷一》P26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
38.5×120 cm RMB: 1,200,000-1,500,000
LOT 1615 吴昌硕 节临邋碣字 纸本镜心 1919年作
出版:《墨缘-古今水墨秀作图览》P39,天六书房出版,平成25年。
36.5×146.5 cm RMB: 300,000-500,000
弘一法师
李叔同早慧,自幼就受到良好的经史子集传统教育,少年时他的书法就已闻名津沽。他跟随天津常云庄先生、赵幼梅先生学习《说文解字》、《石鼓文》等篆书和篆刻,以及历代书法,尤以当时盛行北魏书法为主。从李叔同早期的书法墨迹来看,笔力坚实,结构严谨,主要临习有《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及秦汉篆隶中的《石鼓文》、《张迁碑》、《天发神谶碑》、《谷朗碑》等。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和书法也受到了康有为“变法维新”、“尊魏卑唐”的影响,甚至曾自刻“南海康君是吾师”一印,以明心志。他还受到了当时其他一些人的影响,如陶渊明45代孙,书写“光绪通宝”银元的清末著名书法家陶浚宣。
LOT 1618 弘一 行书“大德堂” 纸本镜心
出版:《东方艺术.书法》总第312期42-43页,2014年10月。
备注:此件与《百年遗墨》专场Lot967于右任作品为同一上款。
20.5×52.5 cm RMB: 1,200,000-1,500,000
LOT 1620 弘一 魏碑《道德经》 纸本镜心 1915年作
出版:
1.《20世纪名家书法》封底。线装书局,2010年。
2.《东方艺术‧书法》总第312期12-13页,2014年10月。说明:弘一法师晚年作品较多,早期魏碑楷书存世较少,且大多以对联为主,此作以横幅格式出现,本已珍稀,最重要的是,在弘一的早期作品中,其篇幅之大,无出其右。
64×134 cm
RMB: 3,000,000-4,000,000
LOT 1621 弘一 楷书“南无阿弥陀佛” 纸本立轴
出版:
1.《东方艺术‧书法》总第312期15页,2014年10月。
2.《20世纪书法四大家》,国家邮政总局出版,2012年。
说明:此作是弘一法师45岁所书,弘一在这个年岁的存世作品仅见三件,此是其中
之一。目前所知,弘一在45岁的作品,钤印于本作的三个印鉴同时使用。
63×32 cm RMB: 600,000-800,000
LOT 1625 弘一 楷书四言联 纸本立轴
出版:
1.《东方艺术‧书法》总第312期24页,2014年10月。
2.《20世纪名家书法》P26。线装书局,2010年。
3.《20世纪书法四大家》,国家邮政总局出版,2012年。
56×16.5 cm×2 RMB: 300,000-400,000
马一浮
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马一浮擅长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马一浮在《戏题鬻书启诗》中自谓:“恨无勾漏丹砂诀,幸有羲之笔阵图。”由此诗可知,他自己的书法所成,自视不低,且独钟于王羲之。纵观其学书之路,早年以唐碑入手,尤喜爱欧阳父子,二十岁后遍临魏晋南北朝书,植根于钟王诸帖。他的篆书直接取法李阳冰,隶书则以《石门颂》为宗。最为世人认可的还是其行草书体,集各种书体于一身,自成风格。亦善治印,为西泠印社成员,其印朴茂而富韵致。马一浮生前曾言,他平生最喜王羲之的《兰亭序》与《圣教序》。故对其用力也最勤,尤其学《圣教序》的成分更多。无论点画、笔法,间架、结构,甚至是行距、章法,深受《圣教序》影响。
当然,马一浮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赞誉,主要得自他博大精深的才学。曾受过马一浮亲炙的丰子恺更是服膺他的学问人品和书艺,称其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LOT 1634 马一浮 行书对联两副 纸本立轴
著录:
1.《马一浮交往录》P109、P130,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马一浮交往录》P108,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3.《马一浮全集》第三册(下)诗集P793,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202×42cm×2 166.5×35.5cm×2
RMB: 2,000,000-2,600,000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艺术作品,呈现出极为突出的个性特点。他的书法艺术分期也是比较明显的。前期主要是潜心研究魏碑,探求我法。应该说,他在前期就写出了个人风格突出的楷书、行书作品,其“魏体行楷”卓然自立、独步当代。早年他为了研究魏碑,保护古代碑刻,呕心沥血,不惜代价,多方搜求北朝碑志、造像记等古代书法资料,“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其诗正是他前期学书的真实写照。他的“魏体行楷”,是在魏碑结字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篆隶笔法乃至行草书的笔势运用于行楷书中,而且糅合得十分和谐自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学魏碑,将众多的魏碑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LOT1636 于右任 行书李空同诗 纸本镜心
备注:Lot1635-Lot1640为同一藏家提供。
181×49 cm RMB: 350,000-400,000
LOT 1639 于右任 行书五言联 纸本镜心
出版:《书坛巨匠于右任》P44,陕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备注:Lot1635-Lot1640为同一藏家提供。
178×47 cm×2 RMB: 400,000-500,000
LOT 1645 于右任 行书五言联 纸本立轴
钤印:右任
出版:《翰墨聚珍—翰墨斋书画精品选》P328,河南美术出版社,2014年。
164×42 cm×2 RMB: 600,000-800,000
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少年时即以诗名世,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之后从事教育和著述,任国内多所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谢无量对秦汉篆隶、魏晋六朝的碑帖曾下过相当的工夫。特别广泛地吸收了南朝书法含蓄旷达的多种碑刻面貌,着重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线进行长期的学习临摹和探索。点谢无量的夫人说他:“师法二王,游心篆隶和南北朝碑刻”。谢无量应该也受到晚晴大学者书法家沈曾植的影响。谢无量对王羲之的识鉴在他题张毅崛藏宋拓《圣教序》诗中就能看到:“右军风格最清真,貌似如何领得神。浪比俗书趁姿媚,古今皮相几多人”。
谢无量作品
LOT 1651 谢无量 行书七言诗 纸本镜心 41×64 cm
RMB: 80,000-100,000
王蘧常
王蘧常,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浙江嘉兴人。其父王钧畇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工书法,博学。蘧常幼年受父影响,七岁时能作诗。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于光华、大夏、复旦、交通等大学。
从近代书法史的角度看,王蘧常走的是一条自乾嘉"尚碑"、"尚气"的一路,强调的是线条的朴茂雄厚,结字的天趣横溢,章法的错落变化,是帖学系统的又一大反拨,由于推动这一潮流的是一批文化人,有些甚至是高官显贵,如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沈曾植等,所以,北碑南帖自此分流。王蘧常之书法成就要高,是因为他有很多意趣及文化上的附加值,而且他所创立的美学形式是前无古人的,所以郑逸梅先生称其为“天才”,一点不为过。
LOT 1657 王遽常 草书毛主席词 纸本立轴 134×68 cm
RMB: 200,000-300,000
来楚生
来楚生先生书画印兼修,化合之间,游刃有余。他的艺术道路、追求方向乃至他的人生哲学,都秉承了中国知识分了的优良传统,他以及与他同时的前辈的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前行的经验。强烈的情感投注、孜孜不倦地耕耘,奠定了他在艺坛上的祟高地位。无论是他的书、画、印无一不令人感受到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所表达的生命意味。
来楚生先生的书法无论篆、隶、行、草均造诣极高,他是一位多能的艺术家,而在这多能的背后则蕴藏了先生深厚的学识。来楚生先生深谙书理,取法直追汉唐魏晋,如此才使他的书法艺术有别于其他者,而更溢古意,另开风气,从而为我国现代书法史上辟一新叶。
LOT1659 来楚生 隶书毛主席词 纸本镜心 1961年作
出版:《岂斋藏来楚生书画篆刻作品集》P73,北京匡时,2014年。
备注:张永恺旧藏。
68.5×108 cm RMB: 130,000-150,000
LOT1660 来楚生 说文要字 纸本镜心
备注:张永恺旧藏。
25×171 cm RMB: 110,000-150,000
北京匡时2018春季拍卖会
预展:
6月13日 - 6月14日
拍卖:
6月15日 - 6月16日
北京嘉里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