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4 19:36:01 来源:雅昌艺术网
1761 李可染(1907-1989)长征 镜心 设色纸本 1978年作
题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後尽开颜。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敬写毛主席诗意,可染于北京。
印文:可染、换了人间、毛主席诗意
展览:
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北京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3.“20世纪中国美术名家系列展:潘天寿、李可染、黄胄艺术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1年。
已知著录:
1.《长征》,李可染艺术基金会,2010年。
2. 《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近现代书画》,第146-147页,2010年。
3.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6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说明: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经鉴定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likeran.com)“李可染艺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332。
Li Keran Long March
mounted;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78
181×95 cm. 71 1/4×37 3/8 in. 约15.5平尺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 展览现场
“1978年12月创作的《长征》,比较之前的作品在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和其他条件上都有不同,这是我父亲一生中少有的环境宽松、生活安定、心情较为舒畅的时期,也是他在艺术上开始积累和收获中国画改革成果之时,画面与之前同题材作品相比结构更为单纯、笔墨更加丰富。
—李小可 《万水千山〈长征〉》”
“长途跋涉、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在大量写生作品的基础上,再创作、再升华,产生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勇气的山水画,“胆”、“魂”兼备,震撼人心,成为李可染一生革新活动的亮点。写生实践带来的丰硕成果,开百年山水新格局。
—李可染著 孙美兰导读 《可染论画》”
长征画稿(一)
长征画稿(二)
“我父亲李可染先生革命题材的创作始于上个世纪的1959年,至文化革命结束前,分别以《万山红遍》、《井冈山》、《韶山》、《长征》等题材创作了一些作品,由于当时特定历史背景,创作受到一定的侷限;但父亲努力通过这些作品,探索、解决如何用中国画的水墨语言去表现革命浪漫主义的题材。
1977年,父亲接受毛主席纪念堂的创作任务,同年5月在我母亲和李行简先生的陪同下,前往井冈山写生20馀天,完成了巨幅作品《革命摇篮井冈山》,此後鲜少有革命题材作品。1978年12月创作的《长征》,比较之前的作品在历史背景、创作动机和其他条件上都有不同,这是我父亲一生中少有的环境宽松、生活安定、心情较为舒畅的时期,也是他在艺术上开始积累和收获中国画改革成果之时,画面与之前同题材作品相比结构更为单纯、笔墨更加丰富;积墨法和浓郁的色彩使画面分量感加重,雄浑、厚重的笔墨将原本一座座、一层层的山峦化为更加整体、宏伟的山峰,使画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同时山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让画中的山水更具有象征性,不能说这幅作品描写的具体是哪一座山,她是父亲胸中的山水;是我父亲借毛主席诗意中的“万水千山”的博大意境,以李可染样式的新水墨语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东方写意精神。
—李小可 现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黄山书画院院长”
毛泽东《七律 长征》 手迹
这首诗在毛泽东诗词中流传最早、影响最大,李可染数度以此为主题创作。
1978年李可染、李小可在黄山写生
李可染在黄山写生
一曲讴歌人类精神的交响史诗
——读李可染山水画《长征》(1978年)
王鲁湘
自从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以後,一个最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就是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的绝佳题材,在新中国的新山水画创作中开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被理论家们誉为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作方法的典范”。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本来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既有造化自然的现实依据,又想落天外,视通万里,相当浪漫和自由。如果加上一点“革命”的素材,岂不就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了吗?这大概是毛泽东诗词山水画创作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风行的主要原因。一则是政治上绝对保险,主题先行,无可挑剔;二则是画家可以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使出平生手段,让想象力飞腾。
李可染画毛泽东诗词的山水画,最有名的当属1964年的《万山红遍》,大大小小画过7张,已经成为李可染的代表作,并且成了新中国新山水画的符号。除此之外,虽然也画过几幅《井冈山》和《韶山》这样的革命圣地题材,但似乎就少见其它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山水画了。後来,在拍卖会上,陆续出现了一批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题材的作品,在红色题材炒作的背景下,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表现不俗。
李可染1964年的《万山红遍》
此以毛泽东诗词为题材的作品,大大小小画过七张,已经成为李可染的代表作,并且成了新中国新山水画的符号 ,本幅原家属藏,现已捐给正在建设中的李可染艺术馆
说起李可染画《长征》,事情还得从中国革命博物馆说起。《长征》题材不像《万山红遍》,後者是李可染在产生了创作欲望之後主动创作的,前者却始于中国革命博物馆交待的一个政治任务。195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请李可染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为题,创作了一幅山水画。接到这个任务後,李可染辗转反侧,构思了横和竖几个构图,画过很多张大大小小的画稿,最後确定的是横构图。要知道,1959年李可染尚处在写生山水的阶段,这一年他南下广西桂林,画了一批精彩的桂林山水,较大规模的山水写生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自1960年起,进入“采一炼十”的构成山水创作阶段。《长征》可以说是他在这个转折期的作品,是首次离开写生对像,虚构一幅山水画。这幅山水画必须是新山水画,能把可染数年的游历写生所得真山水的视觉经验容纳进去,让人一看就是新的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这幅山水画同时还必须是传统的,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万水千山”,必须超越写生山水的视觉囿限,能视通万里,这就一定要用上古人画大山水的经验和手法。好在1956年的三峡和陕南写生开始,李可染已经在写生中自觉地运用了“以小观大”和“高远”手法,在桂林写生中更是利用江水的曲折和山峦的重迭,画出过有四十多个层次的山水画。这些在写生山水创作中积累的经验无疑为他较为顺利地进入脱离写生的主题山水创作准备了条件。
李可染 1959年作 长征 镜心
中国嘉德2010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07,520,000
1959年创作的《长征》,一幅大的留在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还有一幅小的後来被香港友人收藏。这一幅竖构图的《长征》作于1978年,据毛泽东逝世,“文革”结束两年,距1959年十九年。上一年,1977年,李可染替毛泽东纪念堂完成了《革命摇篮井冈山》,显然意犹未尽,又用六尺大宣画了这幅《长征》钜製。有人拿李可染的《井冈山》系列创作图与《长征》相比。李可染在1974和1975年画过《井冈山图》和《井冈山主峰图》(分别在2010年于保利和瀚海拍卖),但那一年和之前,李可染并没有去过井冈山,这两幅画是根据摄影数据创作的,主题构图几乎一模一样,较大的区别在一有打红旗的点景人物,一空无一人。为创作毛泽东纪念堂的《革命摇篮井冈山》,1977年,李可染做完截趾手术後,很艰难地登上了井冈山。他对井冈山的最深刻的感觉是树太密了,既不露土也不露石,对山水画家的挑战极大。为了对付这一挑战,李可染後来发明了“密林烟树”画法。进入上世纪80年代,李可染还画过井冈山,基本构图和画法没有多大改变。
1978年创作的这幅竖构图,《长征》,同李可染的“井冈山”系列关系不大。只能说,由于创作井冈山系列,触发了李可染对曾经画过的一个老题材重新创作的欲望。这幅井冈山的山峰,近景右角小山头,有漓江山水的身影;中景部分有峡江山水的感觉,而远景山影显然揉进了黄山的雄姿。因此可以说,这幅《长征》中的山水是李可染一生写生山水的集合,融进了平生经历。他用自己走过的千山万水来表现当年红军走过的万水千山。我们可以想见,李可染构思和创作时,一定会把这两个意像重迭,他化为了红军,红军也化为了他,都是艰难的跋涉,都是艰难地攀登,一个为中国革命,一个为山水画革新,征服了一座高山,还有数不尽的高山,只有不断的走下去。在这个《长征》的题材中,李可染不仅深刻体会了红军和中国革命的艰难,也重温了自己走过的艺术革新道路,而且,这种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变成哲学的思考,《长征》是人类的史诗,是人类革命的缩影,是人类精神的写照。因此,李可染的这幅《长征》,也就超越了其特定的红色题材,甚至超越了其特定的历史史实,而成为一曲讴歌人类永不屈服不断进取的精神交响史诗。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