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9 17:27:4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吴湖帆(1894-1968)《 瑞云峰》 立轴 设色纸本
113×46cm 约 4.7 平尺 估价RMB: 4,000,000-6,000,000
题签:湖帆公瑞云峰图真迹。吴氏家宝。元京敬题。
钤印:元京题
出版:
1.《梅景画笈》民国珂罗版。
2.《吴湖帆传略》第 110 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8 年 6 月。
3.《 吴 湖 帆 纪 念 集 —— 纪 念 吴 湖 帆 诞 辰一百一十周年》第 44 页,梅影书屋同门出版,2004 年。
4.《吴湖帆画集》第 16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 年。
画心题跋:
1.瑞云峰,己巳夏丑移吴湖帆对石写照。钤印:湖帆书画、静淑心赏、 梅景书屋
2. 己卯春日重为此峰润色越作画时已十年矣,东荘又识。钤印:吴 湖帆
3. 苏州城北阊门外之花步荘向有巨石二峰对峙,樷苒中相传犹是宋 代花石纲遗物。国初时辇一置织造行宫,得邀辰赏是谓瑞云峰,其一曰 冠云峰,仍在原址即今之留园也,湖帆识。钤印:吴湖帆、丑移词境
4. 己巳夏,邓丈孝先结六一消夏词社分咏瑞云奇峰,湖帆姑丈对石 写真,潘承厚、承弼获观并记。钤印:博山、景郑
“六一消夏”词社邓邦述、吴曾源、张茂炯、蔡晋镛、杨俊、顾建勋、 潘承谋、吴梅、王謇题跋:
1. 苍苔繍满 , 玲珑深院孤坐。浑似天池片云堕。灵渊刬秀,怅辇路、 氊车谁驮。后赏已无端,况风前寐锁。应擅嘉名,颠米去、其何可奈。 幸未遭逢太相左。静敷霜黛,漫认伊、棘驼荒卧。莫掩重阙,胜游倘过。 瑞云浓。 己巳之夏同人约为小词且严四声之倚,余以荒率每致粗疏,适丑移先生为瑞云峰留影属书旧句 因得改定数字即乞政之,沤梦词人述。钤印: 正闇填词
2. 奇峰高耸,浓青飞堕天际。云气氤氲露山意。珊瑚网漏,漫感慨、 宣和遗弃。鉴赏焕辰题,信幽光莫秘。犹溯曩时,沉海浪、千夫索上。 曳几度豪家尽罗。致态浓姿,秀最耐、寻绿窗风。味合与城,西冠云可配 。丑移主人属题旧作,九珠吴曾源录稿。钤印:吴曾原印
3. 灵峰秀挺,湖山佳处曾选。迢递网船书淮汴。潜龙拥护,未肯让、 黄标封徧。泗鼎讵长沦,会神光特顕。重向人间,供点缀、承平锦院。 可奈蓬莱瞬三浅。故宫残照,问盛时、□飞谁见。石倘能言,尚留一片。 调倚瑞云浓。 丑移先生属题瑞云峰图即求。根庐张茂炯。钤印:中清
4. 玲珑嵌空,烟峦飞堕庭院。曾见沧桑几迁变。何因偃卧未辇致 宣和前殿?道是根峰馀,枕閒堦碧藓。题字摩挲,空想像、灵芝涌现。 也傍章家旧池馆,乱堆苍玉,似庆云径换。(城北旧有灵芝石庆云峰, 皆宋时物,见烬馀录)迭章千年留痕数徧。丑移先生属录旧作。雁邨蔡 晋镛。钤印:熙堪
5. 云根秀伟,疑从天上星陨。中使曾传诏书问。网船远载,奈宝藏、 鲛宫偏靳。剑影化龙津,讶鲸涛雪滚。犀照波心,冲骇浪、神工广运。 缀园林见奇品。翠华何处,看至今、白云千仞。石也无言,鹫峰永镇。 瑞雪浓。 丑移世仁兄属録旧作即乞正之。楞秋杨俊。钤印:杨咏裳章
6. 玲珑皱秀,年年荒苑遗弃。朱勔重来定惊异。联舟载取,浪四涌、 曾沉渊底。系缆挽千夫,话徐家逸事。移到行宫,经几度、人工处置。 水榭周围巧相倚。送晖迎月,念那时、恰逢遭际。庆坠而今,把云榥闭。 丑移先生属录旧作即请正之,瓠斋顾建勋。钤印:巍臣
7. 嶙峋透巧,嵌空苍润云绉。鲸浪掀沉巨鳌斗。千夫挽絙,供点缀、 平泉林岫。鹫岭纵飞来,信奇缘合凑。园囿兴衰,经几度、吟新感旧。 舞榭歌台兔狐走。绛霄楼石,剩冷烟、夕阳红瘦。漫翊封侯,箇中领袖。 根岳神运石在绛霄楼,锡爵盘固侯。己巳之夏偶与沤梦、九珠、楞秋、 根庐、巽堪、瓠斋、霜厓、佩诤作消夏词集,拈得瑞雪峰题各赋瑞云 浓一解,丑移主人见之为峰写照,索同人録稿于贉藉志墨缘,是岁孟 冬下浣瘦叶词人潘承谋识于彦均室。钤印:承谋私印、雪叶词人
8. 云腴未老,铜仙辞汉肠断。还在吴台旧庭院。阴厓水噬,记苦费、 鲛人红汗。(石曾没太湖中竭万夫力得之,见韵石斋笔谈。)照眼冷繁华, 笑朱门日短,移置梧宫,添影事、辰章藻焕。稳度曾宵绛霞展。逗天秋漏, 定圣娲、不曾匀炼。一饷无言,暮山几变。瑞云浓。丑移先生索书即正, 霜厓吴梅。钤印:霜厓居士
9. 嵌空皱瘦,沧桑三度经换。朱勔湖山岂真面。千夫勇曳,费董氏、 缗钱无算。旧剑遇延津,正阳□元一转。移向行宫,空想象、婵娟秋怨。 址废而今问谁管。语传齐野,稗史亭、雪芹曾见(大观园为江宁织造园, 人或误指此)吊古伤怀,愁肠几断。
调寄瑞云浓用杨补之词,此石故实见姜二酉韵石斋笔,谈及张宗 子《陶庵梦忆》顾丹午笔记,石座得而复失,延津剑合至为神奇,时历四朝似海候门,竟入天家,红羊劫后,荆棘铜驼兀立,斜阳萧索堪 叹,今则有亭翼然,裙屐来游,物之显晦,信有时也。丑移仁兄属题, 佩诤王謇。钤印:王謇
太湖石“瑞云峰”最早出自太湖西山岛东侧一小岛,原是岛上的一座小石峰,与另一座稍大些的并称为“大、小谢姑”。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苏州设立应奉局,佞臣朱勔在江浙搜集奇花异石,进贡于宋徽宗的汴京御园。经过精心挑选,朱勔拟将大、小谢姑两峰湖石并运至汴京。大谢姑顺利成行,被安置在御苑根岳,命名为“昭功神运石”,封为“盘固侯”。“小谢姑”未及起运,被留于太湖,成宋徽宗“花石纲”的遗物。直到明代弘治年间,小谢姑被苏州进士陈霁看中,将其运回置放于厅堂之前。明末徐树丕《识小录》中记载:陈霁“堂前有峰石五座,其最巨者日‘瑞云’,层灵迭秀,挺拔云际,诚巨观也”。后陈家日渐衰落几经易手,嘉靖年间由浙江乌程富贵望族董份购得,不久董氏与万历年进士太仆寺少卿徐泰时联姻,徐氏爱石,董氏遂此石作为女儿陪嫁相赠,运至徐氏在苏州的私邸东园(今留园)安置。徐泰时去世后,其子徐清之花费“三百金”终于将石峰竖立起来。到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时值清高宗南巡,驻跸苏州府织造署,织造太监为取悦乾隆帝,便将此石辗转迁至织造署西行宫的西花园内水池中供置(今为苏州的第十中学),瑞云峰正面朝北,对着皇帝的寝宫。咸丰十年(1860年),织造署毁于兵燹。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等人主持重建织造署[19]。辛亥革命后,织造署建筑再次遭到破坏。虽经多次劫难,但瑞云峰仍孑然独立。1928年,振华女校迁入原织造署。文革时原织造署大门前的一对石狮遭红卫兵烈火焚烧、冷水浇泼而严重受损,但瑞云峰竟然奇迹般地又逃过一劫。今瑞云峰伫立于苏州第十中学西花园水池内,位居“江南三大名石”之首。民国元老李根源誉为“苏城三绝”(另二绝为拙政园内文征明手植的紫藤与西园寺所藏的“继善血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峰由两大块太湖石迭置而成,上为布满70多孔洞的石峰,下为巨厚的盘石底座。峰座相配,色泽一致,宛若天成。峰高5.12米,宽3.25米,厚1.30米。底座高1米多,总高为6﹒25米。形若半月,涡洞相套,褶皱相迭,剔透玲珑,曲折研妙,且四面可赏。清初时李鱼翁入徐府观赏瑞云峰,依据宋代米芾品石之淮 “言石之美者,俱在漏、透、瘦三字”,极太湖石“皱漏透”之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赞曰:“研巧甲于天下。”
传说在明代,此石到了太仆寺少卿徐泰东园以后,黑夜“有光烛空”,宛若祥云,始有“瑞云”之名。又言瑞者,祥瑞也,有紫气东来之意。紫气腾升的山峰,遂名瑞云峰,使瑞云峰有灵山之意。有关瑞云峰的歌咏古已有之。
今春拍卖会,中贸圣佳征得吴湖帆绘《瑞云峰》,并有吴县词社诸多社员作词唱和。画作纸本立轴,纵113cm,横45cm。吴湖帆对石写真于己巳(1929年)夏,墨笔勾勒,浅墨染底,浓淡墨色交替皴之,深浅相宜,得其形而又传其神。石座下浅绛赋色,浅草浓墨,以衬石峰雅姿。在吴湖帆的绘画生涯中画石题材鲜为少见,而根植于传统水墨的吴湖帆,这种对物写生的题材更为难得,此作堪称画石之翘楚。
边跋集结邓邦述、吴曾源、张茂炯、蔡晋镛、杨俊、顾建勋、潘承谋、吴梅、王謇赋文分咏此石。九位词人均为(吴县)六一消夏社、消寒词社社员。晚清民国时期的词学局面繁盛,以各地区域为群体的词社纷纷成立,掀起了词创作的热浪,领导与影响着当时词坛的风尚。六一消夏社、消寒词社为江苏吴县的代表,前者为期3月,后者连续3年均有社集。1929年,潘昌煦从北京返里,同人为其接风,席上众人作词,吴曾源与吴梅叔侄遂倡议结社消夏,该日为六月一日,故名“六一社”。社员按有邓邦述、吴曾源、杨俊、潘承谋、张茂炯、蔡晋镛、顾建勋、吴梅、王謇九人。邓氏江宁籍,晚居吴县,余皆吴县人。规定5日一集,历时3个月,集会18次,当年有《六一消夏词》词选刊行。收词18调、190首。《瑞云峰》图中集全社成员共同在画中作词题书,实乃词社活动的盛举。吴湖帆学词于弱冠之年,在倡行新诗与白话文的时代下,吴氏相交好于词家名伶,搜读历代词集,拾昔贤句读以成唱和。夫人潘静淑随吴县词社成员之一的戏曲理论家、教育家吴梅先生学词,伉俪二人先后有《佞宋词痕》、《连珠集》、《袭美集》、《梅景书屋词集》面世。
吴湖帆作画中,有趣的还有潘承厚、承弼的现场观作,画中有跋“己巳夏,邓丈孝先结六一消夏词社分咏瑞云奇峰,湖帆姑丈对石写真,潘承厚、承弼获观并记。钤印:博山、景郑”。潘承厚、承弼为夫人潘静淑族人,顾称吴湖帆为“姑丈”。兄弟二人为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画家。潘氏家族藏书有200余年历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时代,二人收藏独具慧眼,有藏书楼名为“宝山楼”,从祖上潘奕隽的藏书楼“三松堂”算起,递传到第六代藏书处的“宝山楼”,计藏典籍三十万余卷,把潘氏藏书推向了顶峰。这在私家藏书史上异常罕见。潘氏兄弟的出现令以“瑞云峰”为主题的雅会趣味横生。十年后,吴又取出润色,画上有跋“己卯春日重为此峰润色越作画时已十年矣,东荘又识。”可见为画者心喜之作。另作品并有多次出版著录。
《瑞云峰》,于太湖石千秋历代浩瀚的历史母体,于晚清词学界盛况的体现,于民国众文人的时代面貌,于吴氏绘画创作的本身,都浓缩于斯图之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词社成员:
邓邦述(1868-1939),字正 ,号孝先。著名藏书家。祖籍吴县洞庭东山,江宁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七年入湖北巡抚端方幕后。光绪三十年居吴县。光绪三十一年后居北京,期间不惜高价搜购善本,所购宋、元刊本、抄本达万余卷。光绪三十三年任吉林民政使,时藏书达4万卷,多为珍本,其中1000余卷为宋刻本。辛亥革命后,居北京、天津。民国建立,先后任牛庄、芜关湖监督。民国10年(1921年)夏迁家苏州,民国15年辞官居苏州侍其巷,专事著述。先后编著注录收藏目录4部,《双讴居藏书书目初编》、《群碧楼书目》、《群碧楼善本书录》、《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以及《书衣题识》等。所藏书中较为著名的有清初季振直所纂《全唐诗》稿本等。后因生活穷困,经蔡元培介绍将大部分藏书卖给当时的中央研究院,以还巨债,并改群碧楼为寒瘦山房。民国28年病逝于苏州。后其家眷将所藏书卖给苏州集宝斋,北京景字阁、东来阁及文殿阁。
吴曾源,字伯渊,号九珠,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官内阁中书。
张茂炯(1875-1936),字颂清,一作仲清,号君鉴,江苏吴县人,张茂镛弟。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宣统时任度支部司长,宣统元年官盐政院总务所长,民国初任财政部盐务署。
蔡晋镛,字云笙,苏州人,晚清举人,工书善词,教育家,留学日本后回国创办苏州草桥中学,著有《雁村词》。
杨俊,吴县人,民国词人。
顾建勋,即顾巍成,清末民国人,字建勋。曾与邓邦述、吴渊诚等结六一诗社,商务印书馆之《辽宋金元文学史》稿重撰,请其代作。
潘承谋,吴县人,民国词人。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厓,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现代戏曲理论家和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度曲谱曲皆极为精通,对近代戏曲史有很深入的研究。吴梅弟子很多,南京大学以研究戏曲闻名的诸位先生大抵都是吴梅门下后学。1922年秋至1927年春,在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更名南京大学)任教五年。1928年秋至1932年春,1932年秋至1937年秋在中央大学任教8年半。培养了大量学有所成的戏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吴梅在文学上有多方面成就,在戏曲创作、研究与教学方面成就尤为突出,被誉为“近代著、度、演、藏各色俱全之曲学大师”。朱自清亦为其门下。
王謇(1888-1968),原名蹇,字佩诤,江苏苏州吴县人。历任《吴县志》协纂,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编目主任,苏州振华女中教务长、副校长,国学会副主任干事,章氏讲习会讲师。历任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版本目录家和考古学家,同时也是藏书家和书法家。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