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白桦三骏忆鹤卿 徐悲鸿致蔡元培《秋林三骏》现嘉德春拍

时间:2018-5-25 11:11:35  来源:雅昌艺术网

  戊戌年,适逢蔡元培先生百五十龄诞辰之际,幸得藏家厚赐,以作于“戊午重九”,徐悲鸿画奉蔡元培之巨制《秋林三骏》领衔的一组蔡元培家族旧藏,将分别于今春嘉德“大观夜场”和“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首度隆重呈现。

  1918年岁初,徐悲鸿与蔡元培结识于北京。赞佩于徐悲鸿画艺,蔡元培立刻聘其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是年稍晚,通过蔡元培之帮衬与斡旋,徐悲鸿赴欧留学之事得以最终成行。有此伯乐长者,徐悲鸿自然倾心拜交。徐悲鸿早年画迹极为难寻,悉数公私所藏,亦只有《诸老图》、《康南海六十大寿行乐图》、《三松三骏图》等有数几幅。首现拍场的《秋林三骏》是研究徐悲鸿早年学习交游的重要资料,更是完善徐悲鸿艺术之研究的重要范本。其学术、艺术、市场之价值,识者当知。

  徐悲鸿 秋林三骏 横批 设色纸本 91×180.5 cm

  估价:RMB 25,000,000-35,000,000

  钤印:徐悲鸿印

  题识: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九,悲鸿。

  上款:“孑民先生”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1918年,徐悲鸿经友人引荐结识蔡元培,并由蔡元培聘入北大画法研究会担任图画教授,翌年又经蔡元培斡旋,其官费赴欧事最终成行。此件即1918年重阳节时,徐悲鸿画与蔡元培之作。

  著录:《徐悲鸿年谱长编》第26页,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出版:

  1.《新民晚报》1987年1月4日,第6版。

  2.《夜光杯文粹》(1987-1991),第931页,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

  说明:

  1.王震先生著《徐悲鸿年谱长编》中关于本幅有如下描述“作水粉画《三骏图》一幅,长六尺、宽三尺,题跋与落款为‘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阳,悲鸿’,并盖有徐悲鸿的白文印”。本幅年款所落为“戊午重九”,与徐谱所述有一字之差,推测当为著书时笔误所至。敬请竞买者注意。

  2.《秋林三骏》成画距今时已过百年,“文革”中此画曾被抄没,“文革”后再归原主。1987年1月4日《新民晚报》第6版,一篇署名“江鸿”的文章对这件《秋林三骏》进行了报道,并刊印画影于其上。文中提到“我曾将上述该画的来龙去脉,函告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并寄去《秋林三骏》照片,不久就收到了她和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中云:‘所寄徐悲鸿先生《秋林三骏》照片,经廖馆长鉴定后认为真品无疑。’”其来源、流传一脉以继,凿凿无疑。

  “心烦虑乱,景迫神伤,遑遑焉逐韶华之逝,更无暇念及前途”。徐悲鸿在自述中这样总结他的 1914 年。为开阔眼界,提升自己,次年,徐悲鸿辞去彭城中学、女子学校和宜兴女子学校三校图画教员的职务,打点行囊,只身赴沪觅求进学良缘。

▲ 参考图 :徐悲鸿画赠姬觉弥三松三骏图 90x174cm 徐悲鸿艺术馆藏

▲ 康南海六十大寿行乐图 国画 87x121cm 私人藏

  初至沪上的几月,既无名气亦无背景的徐悲鸿苦觅学习良机未果,又无定职,仅能靠卖画解决温饱问题,“顾囊中仅存小洋两毫,乃于清晨买粢饭一团食之,直工作至日入。及第五日而绝粮”。这种困顿的情况,在 1916年出现了转机。1916 年 2 月 28 日,看到上海哈同花园仓圣明智大学校长姬觉弥在《时报》刊登《征求仓圣遗像》的启示后,徐悲鸿根据传说中四目灵光的仓颉形象作仓颉像一副,投稿应征。此作在众多应征画稿中被选中,徐悲鸿遂前往哈同花园与姬觉弥会晤。同年 4 月,徐悲鸿再被聘为哈同花园美术指导兼仓圣明智大学美术教授,并得姬氏之邀居于园中。对于徐悲鸿而言,结交姬觉弥是他一个十分及时,更是关键异常的一个契机。在这段时间,徐悲鸿“亦贫困之人,得枕席名园,闻鸟鸣,看花放,更有仆役,为给寝食者,其为报酬”,又能遍览哈同花园庋藏的金石书画与碑帖藏书,更能借此良机结交频繁往来于园中的上海名流宿学。康有为、瞿鸿机、沈曾植、王国维、邹安、陈散原等一时名噪沪上的宿儒学者,均是籍由姬觉弥和哈同花园与徐悲鸿论交。可以说,这是徐悲鸿早年交游学习的第一个关键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哈同花园的这段时期,徐悲鸿得到了出国开阔眼界的良机。

  1917 年 4 月,徐悲鸿得到姬觉弥资助的 1600 块银洋,经一月筹备,于同年 5 月抵日。此次赴日,历半年,徐悲鸿“镇日觅藏画处观览,顿觉日本作家,渐能脱去拘守积习,而会心于造物……”,其出国门,开眼界,汲西画之精华的想法更加坚定。故而甫一归国,徐悲鸿便积极联系各方,准备赴欧事项。彼时欧战正酣,徐悲鸿得康有为指点,建议他暂缓欧陆计划,先赴北京,看能否觅得官费留学之机。同年 12 月,思考良久的徐悲鸿,偕蒋碧薇北上赴京。

▲ 1918 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成立时师生合影

  1918 年,初至北京的徐悲鸿结识时居东城方巾巷的华林,并得其帮助,暂租居于华氏之所。华林是其时京城报业的闻人,与文化界人士联系频繁。因在日本半年购买书籍画册无算,加之日本、沪上、北京之间的旅途折腾,虽有华氏相帮,但初到北京的徐悲鸿再次陷入生活拮据的困境。看到此种情况,华氏遂建议徐悲鸿在等待办理官费留学手续期间暂觅一职。经其引荐,徐悲鸿结识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是年,蔡元培 52 岁,徐悲鸿 24 岁。

  作为近代中国力倡“美育”的革命思想家和实践行动派,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低调、谦逊、内敛;而作为彼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更有识英纳才的慧眼。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刘开渠等等一批怀揣理想的青年英才,无一例外的得到了蔡元培的提携。1917 年,蔡元培发起成立北大画法研究会,1918 年 2 月研究会正式成立。当与徐悲鸿结识,尤其在看了徐悲鸿的画作并与之相谈畅聊之后,蔡元培遂聘任其担任画法研究会之导师。从与蔡元培结交并加入画法研究会算起,到 1919 年 3 月赴欧留学的这年余时间,是徐悲鸿早年交游学习的第二个关键阶段,籍由此一良机,他有大量机会观摩公私藏画,并接触和结识了如陈师曾、沈尹默、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梅兰芳、程砚秋等等名动彼时京师的文坛、艺坛闻人。学术上,对后世中国画变革颇有影响的数篇文章,如《美与艺》、《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等均写于此一阶段,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从某种程度上说,蔡元培和北大画法研究会给了青年徐悲鸿人生中第一次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赴欧留学得以最终成行,蔡元培在其中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北大期间,徐悲鸿听闻教育部官费留学名单仅有朱家骅和刘半农两人,遂拜见傅增湘,寻其详情,谈而未果,不欢而散。回去后,仍心中不平,遂去信再问,言词中带有不平之情。月余后,徐悲鸿与罗瘿公提起此事,方知乃是误传,顿觉自己行事鲁莽,心中满怀愧疚。欧战结束后,教育部赴欧事情渐有眉目,但因自己的原因徐悲鸿难与傅增湘开口再提此事,前后失据,不知如何是好。蔡元培知悉此事后,遂对徐悲鸿说:“我给傅一函,你可照旧去见傅先生”。徐悲鸿持函再见傅增湘,傅增湘“恂恂然如常态不介意,惟表示不失信而已”,赴欧之事方才最终尘埃落定。有此伯乐长者,徐悲鸿自然倾心拜交。作于戊午重九,并将于春日嘉德“大观夜场”中隆重登场的这件《秋林三骏》便是蔡、徐之交的绝佳例证。

▲ 秋林三骏之题识

  《秋林三骏》横6尺,纵3尺,以水粉画成。18平尺之巨幅写重九白桦,秋草池塘,两大一幼、黑白红三马,一侧两背置于画眼之中。画面右下行书题跋落款“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九,悲鸿”,并钤白文“徐悲鸿印”。以此可知,此件巨制正是徐悲鸿相赠蔡元培之作。

  从现存徐悲鸿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到,水彩水粉、水墨加勾线的画法是其这一阶段常用的方法,其中我们可以到他对西画在该阶段的理解和借鉴。水彩水粉以色彩和光影为主要造型手段,其勾勒轮廓的笔线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类似,这种画法强调质量感,是彼时常见且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中西融合的画法。虽然本质上说,水彩水粉是西洋技法,但它用水调色,有透明性,可以留白,物像的勾勒又与中国传统技法类似。因此,彼时正在反思、探索中国画发展路径的许多艺术家都选择以水彩水粉作为突破口。徐悲鸿、陶冷月、方人定等等,他们的中国画都从水彩水粉画中吸收了营养。徐氏早年作品如《影像》、《诸老图》、《西山古松柏》等等都能很清楚的看到这种画法的影子。

▲ 西山古松柏

▲ 诸老图

  以《秋林三骏》为例,此件以水粉作成,画面色彩感强,物像色感饱和度高,同时注重调色时水的作用,使画面有很好的空气感和流动感,色调和谐。黑、白、红三匹马的造型以光影块面为主,暗处反光,局部辅以线条勾勒。马的造型、结构已十分准确,现实出其时徐悲鸿扎实的写实能力和他对西画结构的清晰认知。康有为语“写生入神”便是对其这种能力的赞誉。

▲ 康有为评徐悲鸿

  这种重光影的造型方法让人联想到郎世宁(王震所编《徐悲鸿年谱长编》中曾提到,徐悲鸿曾在 1917 年画过一副《立马图》,虽原作已佚,但其款题有言“丁巳初春暨望,临郎世宁。江南徐悲鸿作。”可以推断,徐悲鸿必曾见过郎氏画作,并对照临摹,故其早岁画作中觅见郎氏画影想在情理之中),所不同的是较朗氏工致笔法,徐笔显然更放,意态潇洒。画面穿插于中远景的白桦树和枯木则是明显的中国画笔法,枯槎枝杈、零落梢头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北宗写树的某些技法。在徐悲鸿之后的一些画作中,这种树法依然延续下来。同时树杆的质感以皴擦墨点加光影来描绘,亦是中西结合的画法探索。在结构画面时,对于空间的处理则明显不同于传统中国画,而是用焦点透视,景物近大远小,典型的西画技法。类似的画法,在 1919年徐悲鸿画赠姬觉弥的《三松三马图》(徐悲鸿纪念馆藏)中亦有体现。

▲ 徐悲鸿《秋林三俊》局部

  从包括《秋林三骏》在内的一批早年作品中可以看出,此一阶段徐悲鸿的大量创作游走于传统中国画和西方水粉水彩画之间,无论哪种画法都没有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正是他中国画改良论的最初实践。这与彼时整个中国画坛的大环境相关,与其年幼时接触的民间写真术有关,与其在上海时接触到的大量带有市民阶层审美趣味的西画因素——如月份牌画——有关,与他游日半载的所见所闻有关,也与其在京沪两地观摩公私庋藏的见闻有关。关注光影、块面,追求真实感,同时对于中国画某些传统再研究和继承,便是这个时期徐悲鸿创作的基本特点。

▲ 1987 年 1 月 4 日《新民晚报》第 6 版

  《秋林三骏》成画距今时已过百年,“文革”中此画曾被抄没,“文革”后再归原主。1987 年 1 月 4 日《新民晚报》第 6 版,一篇署名“江鸿”的文章对这件《秋林三骏》进行了报道,并刊印画影于其上。文中提到“我曾将上述该画的来龙去脉,函告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先生,并寄去《秋林三骏》照片,不久就收到了她和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徐悲鸿纪念馆办公室的复信中云:‘所寄徐悲鸿先生《秋林三骏》照片,经廖馆长鉴定后认为真品无疑。’”其来源、流传一脉以继,凿凿无疑。

  中国嘉德2018春拍精品展

  时间安排

  【 上 海 】

  5月24日 星期四10:00-20:00

  5月25日 星期五10:00-18:00

  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

  静安区延安中路1218号

  五楼大宴会厅I & II

  【 深 圳 】

  6月2日 星期六 10:00-20:00

  6月3日 星期日 10:00-18:00

  深圳瑞吉酒店

  罗湖区深南东路5016号

  5层 Astor宴会厅

  中国嘉德2018 春季拍卖会

  预展 Preview

  6/15 - 6/17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 Auctions

  6/18 - 6/22

  嘉德艺术中心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预展 Preview

  6/10 - 6/17

  嘉德艺术中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