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31 12:12:21 来源:雅昌艺术网
拍品编号 1140 黄宾虹 (1865–1955) 《挹翠阁落成志庆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壬辰(1952 年)作;127 × 47.5 厘米 估价:HK$ 5,000,000–8,000,000
隆重呈献黄宾虹两大晚年巨作
[中国嘉德]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
中国嘉德香港中国书画 2018 春季拍卖会将于 4 月3日于香港 JW 万豪酒店举行,预展则于 3 月 31 日至 4 月 2 日于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 5 楼宴会厅及泰山厅举行,除常设的“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外,更推出“春和──亚洲重要私人珍藏”专场,合共推出逾 500 件拍品,总估价约 1 亿 2,500 万港元。
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
本幅《挹翠阁落成志庆图》为黄宾虹画赠澳门挚友吴仲鸣新居落成,漫山红叶,浑厚华滋。黄宾虹与广东因缘殊胜,与来自广东的“挹翠阁”主人吴鸣忘年相知更传为佳话。1952 年,宾翁 89 岁,目疾严重,但此时的他作画仍孜孜不倦,呈现一派前所未有的灵光。该年吴鸣在澳门的新居“挹翠阁”落成,黄宾虹特作此图以庆。此时的黄宾虹在学术理论领域颇有心得和建树,画风亦有另辟新颖之境,画面更显绵密。色彩方面,画面整体泛出青铜色氤氲纵横之气,并以大片赭石鲜亮设色,一种老辣凝练之气盎然溢于纸上。眼疾困扰的几年,宾翁的画几乎都是粗犷的,但这件体现出少见的平和舒缓。丹青性灵、浑厚华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均在这气象万千的画面之中。
拍品编号 1141 黄宾虹 (1865–1955) 《北高峰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壬辰(1952 年)作;116 × 48 厘米 估价:HK$ 12,000,000–22,000,000
本幅《北高峰图》同为黄宾虹 89 岁之山水。此番与《挹翠阁落成志庆图》同场现身,足称画缘,堪为“宾翁双璧”。此幅为黄宾虹画赠栖霞岭挚友邻居郑轶甫之作,老笔纷披,已臻化境。这一年是黄宾虹创作最为开放心魄的时期。黄宾虹以水墨、小青绿技法并辅留白之法,远山如黛,中景青山古树以积墨、破墨、渍墨,朴厚茂密,纵横氤氲,近景山房草亭,诗人吟留其中,徜徉乎天地之间。黄宾虹一生主张以书法入画,书画同源同法,孜孜不倦地论证书与画的密切关联,如此长跋也显示出宾翁对这件作品遍示良法的自足和满意之情。
拍品编号 1137 傅抱石 (1904–1965) 《重岩赏泉》 镜心 设色纸本 48 × 56 厘米 估价:HK$ 1,500,000–2,500,000
本幅《重岩赏泉》来自雾明楼珍藏,其斋号为于右任于 1945 年为徐悲鸿弟子张蒨英与夫婿费成武所题。费张二人均活跃于重庆文艺圈,傅、张二人结缘于南京中央大学,友谊颇深,与张蒨英引为画艺知己。1946 年张蒨英游欧之行起程在即,傅抱石拿出数年前创作的《重岩赏泉》相赠,以壮行色。不愿草率动笔应付塞责,故自出所藏赠予友人,体现出傅抱石的严谨,以及对此作的惬意自满。这一时期的傅抱石,艺术上已取得全方位的成就。淡墨、赭石绘成山石,三位高士坐于石上,高谈阔论,古意盎然。间以缥缈的云气,瀑布飞溅。以典型的“抱石皴”法,纵笔挥扫,肆意无拘,痛快淋漓,于小天地中见大气象。
拍品编号 1138 陆俨少(1909–1993) 《雁荡山图》 镜心 设色纸本;42 × 152 厘米 估价:HK$ 4,800,000–6,800,000
陆俨少于自叙曾道:“世人多重黄山,故黄山画派,大行于世。我独爱雁荡,认为远较黄山入画,它的雄奇朴茂,大巧若拙,厚重而高峙,似丑而实秀,为他山所无。故我多画雁荡,一以山之气质与我性格相近,二以不欲与人雷同,可以多所创意。因此二十年来,我多写雁荡风貌,大小几至数十百幅,而黄山则十不及一。”可见其对雁荡山水观察之深入,情感之深厚。此幅《雁荡山图》是陆俨少深厚传统功力的绝佳体现。面取全景构图,有平远、高远之势。大刀阔斧式的用笔,突显山体高耸入云之势。山间烟霭萦回,溪水潺潺,恰似一曲高山流水,让人回味无穷。最为特别的是陆俨少成功地将传统山水画中未曾出现的事物,极为自然地融入画面中,他在山腰中穿插一片白墙红瓦的现代民居,配以蜿蜒的山道,流露出了现实生活的气息,极为难得。
拍品编号 1144 黄永玉 (1924 年生) 《长洲》 镜心 设色纸本 1984 年作;68 × 69 厘米 估价:HK$ 2,200,000–3,200,000
本幅《长洲》作于 1984 年,是时画家自 50 年代归国后历经30 年再次回到香港,与友人陈迹、治忠夫妇及妻子梅溪、女儿妮妮旧地重游离岛长洲,以孩童般稚拙的趣味绘出岛上绮丽的风光。本幅敷色厚重,以浓墨重彩为之,极具视觉冲击力。近景中,长洲的村舍栋栋,错落有致,葱葱郁郁的草树夹杂缤纷的花卉色彩斑斓,点缀于楼宇之间,绵延不绝。远景的大海及山峦以蓝色调写成,具山和水的灵动。虽只是简单的构图及景物,画家用敏锐的洞悉力将长洲特有的淡淡香港小镇的民风及味道聪颖地勾勒了出来,言简意赅,蕴含了六旬老人对生活暖暖温情。
拍品编号 1107 张大千 (1899–1983) 《荷花》 立轴 设色纸本 乙巳(1965 年)作;143.2 × 75.5 厘米 估价:HK$ 3,000,000–5,000,000
画中上款所写的“子杰四弟”即郭有守(1901–1977),郭氏为四川资中人,曾任国民政府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事,诸多旅欧画家、作家、音乐家皆至郭家雅聚。张大千于欧洲与当地收藏家、文艺界的交流多赖郭有守促成。1965 年,郭有守至巴西拜访张大千,本幅即为郭有守即将返欧之际,为作家马松求画。此后,郭有守回到大陆,与张大千天各一方,本幅亦可谓两人最后交往的见证之一。
拍品编号1360 李鳝 (1686–1762) 《杂画册》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1736 年作;25 × 40.4 厘米(每幅) 估价:HK$ 3,500,000–4,500,000
本次“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将呈献五件来自日本重要私人珍藏“寸巢庵”之明清书画。其中,李鳝《杂画册》,作于乾隆元年(1736 年),画风淡宕妍丽,洒脱灵动。迭经多次著录出版。识者珍之。李鳝为扬州八怪之一,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李鳝在宫廷中曾从蒋廷锡学画工细妍丽的花卉,之后师从指头画家高其佩,进而崇尚写意。 后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 此册作于乾隆元年,李鳝 50 岁,腕底尚有蒋廷锡余韵,而纯熟跌宕以显自家风骨。 共十二开,黄鹂、河鱼、花果、紫藤,皆有天趣, 淡宕妍丽,洒脱灵动。
拍品编号 1374 唐寅 (1470–1524)《春山结侣图》 立轴 设色绢本; 79.5 × 33 厘米 估价: HK$ 2,800,000–4,800,000
此作绢本设色,写高士结侣共游春山。山石仍用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远山当面如巨碑。 巨松古柏参天,松树枝叶的画法,从夏圭脱出,但远比之繁盛、写实。 近处层岩阴隙或用苔点,或间夹叶点成之杂草,以分明暗。高士置于一角,或昂首或回望,似感叹山势巍峨,造物雄奇。《春山结侣图》为吴湖帆梅景书屋旧藏, 可见于吴湖帆文稿。 吴氏于 1948年春得藏此作, 认为“此帧当作于五十以前,与吾家旧藏《雪山会琴图》仿佛”。 上钤吴氏鉴藏印多方,可见珍爱。
春和——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本春特设“春和──亚洲重要私人珍藏” 专场, 由三个极具诚意的亚洲私人珍藏专题组成。 继 2017 年
秋季拍卖会后,中国嘉德香港有幸再次推出“王振宇夫人唐兆颖旧藏” 。 王振宇先生为民国时期商业大亨, 其“茂恒商号” 业务遍布亚洲各地。 王氏夫妇眼光独到,并与多位书画家相交莫逆。 本次将释出 80 余件中国书画精品,涵盖古代和近现代中国书画, 更有张大千、黄君璧、徐悲鸿等多位名家之杰作,且不乏画家写赠之作,意义非凡。 另有源自本港重要私人收藏的 70 余幅黎雄才山水。 藏家为黎雄才挚友,收藏黎氏作品甚丰。 再者“丹翰楼藏中国书画” ,丹翰楼主人长居印尼,繁忙商务、热心慈善之余,雅好书画,经过近半世纪撷英取华,形成极具规模的收藏体系,本次释出,诚为购藏良机。
拍品编号 898 黎雄才(1910–2001) 《长江大桥》 镜心 设色绢本 1956 年作; 48 × 130 厘米 估价: HK$ 5,000,000–6,000,000
本次上拍的源自本港重要私人收藏的 70 余幅黎雄才山水中,包括 60 余件画家所记写生稿,多作于 40年代到文革之前。 黎雄才 40 年代自桂林入川, 又转赴陕、甘、青、宁、新五省区旅行写生。 后相继于广州与武汉任教,期间笔耕不辍,步履不停。 在此专题中,从春雨中的漓江到苍莽的西北高原,渔夫背子、矿工车夫,尽收笔下。 此专题的另一重要意义,是展示了黎氏作品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此幅《长江大桥》创作于 1957 年。 识:“武汉长江大桥原定于 1958 年底通车的,现在提前一年完成。 这是今年第一季开始,江中八个桥墩全面施工情况” 欣喜、自豪之情见诸笔端。 在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中,对于工程建设题材鲜有涉及,面临扑面而来的大建设时代,许多画家在技巧上茫然不知所措,而对于黎雄才来说,反而成为早年蓄力的迸发点。 幼年传统教习,早年彼邦所学,盛年西北壮游,所见所得融于一炉。 又不断探索用新、更丰富的笔墨语言记录时代。这个探索直到文革爆发方被中断。
拍品编号 859 高剑父(1879–1951) 《鸳鸯海》 丁卯(1927 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94 x 47.5 厘米 估价: HK$ 300,000–500,000
高剑父追求师法自然,注重写生,绘画手法既汲取西方水彩画的光影特色,又追溯东方古画拙朴的诗意,使画作赋色和谐,清新明快。 此幅来自“丹翰楼藏中国书画” 的高剑父作品写于 1927 年, 画中珠江河淡水与南海咸水8交汇处因为密度相差较大,在接触面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带,从而形成画面中这道靓丽的鸳鸯海风景线。 此幅作品用笔泼辣,气势磅礡,干笔飞白,秀逸中见刚劲。画面近景中淡水与咸水交汇处的描绘注重色彩渲染,兼用撞水法,有力地增强了画面的明暗和立体感。 画面多作没骨法,帆石局部略用线条外,天色、水光都以浅色渲染,笔缩云烟,深浅远近,诗意盎然。所作朝阳夕照,烟霞云雾之景,生动地再现了南国山川的秀丽多姿。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