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6 10:42: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Lot 28
[中国嘉德]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此次春拍,中国嘉德香港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特别策划“与大师对话”专题,其中除了涵括中国现代美术巨擘的史诗巨作,更拓展边界,回溯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呈现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大家库尔贝 (Gustave Courbet)、少年英雄布菲 (Bernard Buffet) 的重量级作品,东西方美术杰作首次同台对话,助力藏家建立更全面、丰富的收藏。
恋恋故乡情
库尔贝黄金时期创作《生命之泉》
“如果不重视画家故乡地区的地理位置,就无法完全欣赏库尔贝的艺术!没有画家如此强烈地受到其故乡地形地貌的影响。从瑞士到诺曼地海滩,库尔贝在他所到之处都复制着佛朗什──孔泰的悬崖峭壁。因而,这是理解其作品一个重要的起点。”
——美国现代艺术史学家米歇尔 ‧ 弗烈德 (Michael Fried)
Lot 28 居斯塔夫 ‧ 库尔贝 (1819-1877) 生命之泉
油彩 画布 │ 1866年作 │ 62 × 43 cm
估价:HK$ 1,500,000 – 2,500,000
出版
1908 年,《Le Journal 1908年6月5日:资讯──艺术与好奇心》,Le Journal,巴黎,第4页
1908 年,《现代艺术图册:[其他] 与布贝尔收藏展》,现代艺术画廊出版,第8页
1935 年,《居斯塔夫 ‧ 库尔贝展览目录1935-1936》,威尔汉 ‧ 沃特曼 编,瑞士苏黎世美术馆,苏黎世
1978 年,《居斯塔夫 · 库尔贝作品全集卷II:1866-1877》,法国国家艺术出版社,巴黎,第31页,图版578
展览
1908 年,Chaine et simonson 展,现代艺术画廊,巴黎
1909 年,Jules Féral 展,巴黎
1909 年,Bernheim 画廊,巴黎
1935-1936 年,瑞士苏黎世美术馆,苏黎世
来源
原法国塞纳市警察局长尤金 · 布贝尔旧藏
1908 年,欧洲H. Baudoin 先生家族收藏
1909 年,欧洲M. Chatenay先生家族收藏
1913 年,欧洲O. Miethke 先生家族收藏
欧洲私人收藏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附:居斯塔夫 ‧ 库尔贝基金会开立之作品证书
1819年出生于法国东部佛朗什──孔泰 (Franche-Comté) 区奥南镇 (Orléans) 的库尔贝,成长于自然旷野间。其家乡奥南风景优美,葱郁起伏的山峦间湖泊与树木林立,并有特殊的陡峭岩壁、岩洞,此为孕育他成长的自然地貌。即便他在之后名震巴黎,成为收藏家与各大沙龙展追捧的对象,并被法国文豪波特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 赞誉为“指路的灯塔”,在向人介绍自己时,他仍常以“河谷的居民”自称。
故乡的景致与人文风光,一直是滋养他创作的灵感。如在其完成于1851年入选巴黎沙龙展的钜作《奥南的葬礼》,便是以家乡邻人为主角。他跳脱了古典写实的美化窠臼,描绘在基督教仪式下一个肃穆的送葬队伍,将笔调着眼于日常生活,提出人终须一死的现实,在当时引发极大的讨论与震撼。
▲ 库尔贝《奥南的葬礼》油彩画布,315 × 668 cm,1851年作,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版权所有)出生于奥南的库尔贝,经常将家乡的风俗、人物与景致入画,企图描绘眼见的真实,而非矫饰之美。
又如完成于1855年,今由巴黎奥赛美术馆收藏的《画家的画室》,库尔贝以自传的角度,描绘在画室中创作的自己,作品中心的画中画,正是一幅描绘其家乡卢河河谷风光的风景画,而左下还有一个小孩纯真地欣赏他笔下的风采,此作如同库尔贝对写实主义的创作宣言,他否决理想化与虚矫的官方艺术,着眼于生活中的现实,企图开创新的时代艺术风潮,作品并点明了即便他在艺术世界的地位不论如何攀升、转变,“故乡”一直是他心之所系。
▲ 库尔贝《画家的画室》油彩画布,359 × 598 cm,1855年作,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版权所有)在此自传式的作品中,展现了另一件画中画。画中的艺术家正描绘着奥南的故乡风景,显示故乡的地貌在库尔贝心中的占有的核心地位。
生之所在 心之所向
此次上拍的《生命之泉》,即为库尔贝完成于1866年黄金创作期的经典之作。在此,他刻意将外部的人物都抽离,把焦点放在家乡卢河的景貌,透过创作进行一场与天地苍穹的对话。库尔贝采取单点透视,以在山峦与岩壁包围中碧波如镜的一潭湖水为中心,往外放射,接近蓝绿色的湖水指涉了池潭的深度,凭藉着自然的地势与高度,水流由中心如下阶梯般地涔涔流泻,水花飞越后坠落,在来回运动间产生勃勃的韵律感,并细腻地展现光线折射的痕迹,为静谧如诗的山林,带来生动的气息。
▲ 《生命之泉》作品局部
当中库尔贝特别以其经典的绿彩为主色,透过画笔与画刀有力而自信地层层叠加,成就岩壁粗砺的质感以及草木的悠悠生长,展现自然强大的生命和包容力。而抬头看向天空,蓝天间漾着朵朵白云,晴空万里,展现了一首恬然、和谐的小步舞曲。
隐喻之音:在写实之外
“每个时代都有好的画家,比如说库尔贝。他与塞尚是最先使用调色刀的艺术家,用来堆砌和修饰笔触。在收与放之间,以求颜料触击的速度,并直接涂敷。绘画的功夫只要是有时间就能做得到,可以说大家都做得到,问题是理解是否深刻。理解的深刻,画的就深刻。库尔贝的功夫很好,他的画除去画内功夫外,还有画外的功夫,单纯而有内容,看得多又不至于疲倦,这就是他和别人的不同。”
——赵无极
如同赵无极所说,《生命之泉》展现了库尔贝无庸置疑的绘画功夫与技巧,然而作品是否有任何的弦外之音?回顾同年,库尔贝亦创作了一件聚焦描绘女人下体的《世界的起源》,在当时引起许多讨论,甚至在报纸上引发论战,有些人认为惊世骇俗,有些人则认为大胆超前,毫无所惧。
▲ 上:《生命之泉》作品局部
▲ 下:库尔贝《世界的起源》油彩画布,46 × 55 cm,1866年作,巴黎奥赛博物馆收藏
(版权所有)作品中三角形的构图与寓意正与此次上拍的《生命之泉》不谋而合,两者呈现有趣的对话
对比《生命之泉》与《世界的起源》,两件作品均采三角形构图,而世界的起源于女性的生育,也正如自然之起源于水,两者同有孕生与涵养万物的意旨,只是一以描绘女人体,一以描绘自然风景所展现,殊途同归,或也让作品有了更多被解读与想像的空间,引人入胜。
《生命之泉》来源有序,第一手为巴黎塞纳市警察局长布贝尔 (Eugene Poubelle) 旧藏,其后自1908年接连由四位欧洲与亚洲重要收藏家所藏,在过去逾一百五十年间完好保存,此次首度现身亚洲拍卖市场,殊为难得,为藏家购藏之良机。
法国绘画史的终章异彩
布菲《盛赞芳华》
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同时为极富争议性的战后表现主义代表,贝尔纳 · 布菲的作品一直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当二战后的法国艺术在文化部和艺评家推波助澜之下,走上了抽象主义泛滥的道路,唯独布菲坚持以其独特的调子,不但为后世呈现了当年战后法国青年的苦闷、抑郁、愤怒而无出路的无助心境,亦为法国战后艺术史抹上一道孤寂莫名却又撼动人心的戏剧式浪漫表现主义色彩。
Lot 29 贝尔纳 ‧ 布菲 (1893-1988) 盛赞芳华
油彩画布 1963年作 60 × 91.5 cm 估价:HK$ 1,250,000 – 1,850,000
来源
巴黎 E. David et M. Garnier 画廊
紐約 Myriam Schasseur 家族旧藏
2010年11月9日,紐約邦瀚斯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68
亚洲私人收藏
附:Maurice Garnier 签名开立之作品证书
特立独行,名震东西
“那些法国佬嘛,出色的画家就只有布菲一个。”
——安迪 ‧ 沃荷
布菲的一生与艺术道路离经叛道得精彩而又充满矛盾。他生于1928年的巴黎,少时母亲便因癌症离他而去,造成了外表清秀俊逸的布菲个性忧郁少言同时又棱角分明,作风直率易怒,敢爱敢恨。十八岁,其自画像入选“三十岁以下艺术家沙龙”(Salon des moins de trente ans),首现公众视野即光芒四射,并于之后不足十年中即与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 等齐名,被誉为战后法国新一代五大艺术界钜子,同时跻身“身价百万的画家”,为艺术圈同僚所眼红。
▲ 1948年,20岁的布菲凭藉作品《两个男人的房间》(Two Men in a Room) 荣获法国批评家奖 (Prix de la Critique)
法国本土艺术圈对布菲的态度则是爱恨分明,各自迥异。自1958-1969 戴高乐十年政权治下,以抽象为改造法国新文化旗帜的文化部长马尔罗 (André Malraux) 从未间断过对执着于具像绘画的布菲的打击;但与此同时,布菲一直被普罗大众及同龄后辈爱戴,并视为偶像,当中包括了毕加索的儿女。被刺激的毕加索自此与马尔罗站在同一战线上,在官方和艺术圈内大力阻挠,致使布菲在踏入中年之时虽然在法国本土名声日增,却出现美术馆和学府逐步减少为他作展览的怪现象。犹如封印了的布菲作品直至2010 年才稍见松动。终于在2015年,庞毕度(Centre Georges Pompidou)重新挂上了五张布菲的作品,与马蒂斯(Henri Matisse)、布拉克 (Georges Braque) 和雷捷 (Fernand Léger) 等大师并列在同一面墙上。
▲ 1962年2月1日,法国著名诗人、导演及艺术先锋让·谷克多 (Jean Cocteau) 在布菲展览现场与其及其妻安娜贝尔合影 (MAOUS/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版权所有)
但布菲在法国国内不乏支持者,如与之相识友谊共五十载的传奇人物画商贾尼耶 (Maurice Garnier),自70年代后期之后的三十年间都不遗余力继续把布菲的影响力推动到法国境外,并促成多个重要美术馆展览,例如苏黎世希丹文中心 (Seedamm Cultural Center, Zurich, 1983)、东京小田急美术馆 (The Odakyu Museum, Tokyo, 1987)、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 (Pouchkine Museum, Moscow, 1991) 与高雄市立美术馆 (1996) 等。
在国内郁郁不得志的布菲却深得国外青睐。在70年代被骄傲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荷视之为法国当代唯一的画家。更在1973年在跨越半个地球的日本静冈市成立了世界第一座布菲美术馆,长期展示上千张布菲的作品。日本对布菲的钟情更影响整个大东亚自1980开始的布菲热。除了艺术不分国界此主因,布菲以物喻情的艺术本质更是暗合东方人内敛含蓄的修身性格。
▲ 位于日本静冈的布菲美术馆
一生所爱
“花,每每出现在人生最感情倾注的日子,交织在段段喜怒哀妒的记忆;它悄悄萌芽成长,让我们闻着澹澹清香,送到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女士手上”
——布菲
▲ 花是布菲一生最为锺爱的绘画题材
布菲素以自身所见所闻为题,用其一贯经典手法描画身边人事以借喻所思所感,故作品的主题往往记载了布菲曾经的一个新体验或一个留恋不已的感怀情愫如烟缸、台灯、昆虫标本为他作品中常见静物,随着岁月不断改变,出现次数或有增减。但只有花,是布菲从碰上了一生最爱——集歌星、时装名模、小说家于一身的风流才女安娜贝尔 (Annabel Schwob)以后,直至去世前的50年中从未间断的题材。
▲ 布菲与安娜贝尔
《盛赞芳华》乃布菲于三十五岁时完成的盛年之作。画面中,洁白的瓶子上插上了十朵色泽鲜艳的百日菊。西方文化裡向以不同数目的花朵传达送花者的内心话语。数字“十”在西方文化被视之为Perfect 10,意指为完美的配对 (the perfect match)。百日菊又名天竺牡丹,是西方家庭的庭院常见的花,既鲜艳可人但又宜室宜居。
▲《盛赞芳华》于中国嘉德香港台北预展现场
1963年正是布菲和安娜贝尔情浓到每天不愿分离,不愿分离到新创作的斗牛士系列中,他以安娜贝尔做他画中的模特,把斗牛士亦化身为夫妻间情爱攻守隐喻的小趣味。那《盛赞芳华》犹如布菲所说的鲜花,要送予之对象便不言而喻了。
▲ 布菲对妻子安娜贝尔说“我要把你画成一个斗牛士,然后每天都把那花献给这位勇士”
《盛赞芳华》中,布菲以比较柔和的黑线条勾出一个奶白色现代塞夫尔 (Sevres) 式样的花瓶,并在边处抹上几道绿松色,凸显它是以高温度窑火烧制而成的白瓷。在花瓶上先布满了交错数层绿色后,罕见地不用黑线勾勒,直接用赭石、深橙、桔子色三种橙色系颜料画出一道道花瓣,形成十个错落有致灿烂绽放的百日菊丛,又似烈焰红唇般充满韵味遐想。
▲ 《盛赞芳华》作品局部
当年的安娜贝尔理上了一头如男孩的蓬松短发,配上她那风风火火豪迈犹胜男儿,却又对布菲非常依恋的性格,让观者脑海中浮现忧郁的布菲,在落笔作品的时候,也不禁笑着回想他那可爱的女人昨天在他的脸上亲上的十个唇印。
中国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
4月2日(星期一)
11am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拍卖厅 A
预展
3月31日 - 4月1日
香港JW万豪酒店3楼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