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14 22:09:44 来源:雅昌艺术网
1999年2月,巴黎法兰西艺术院的圆拱大厅内举行著一场深具历史意义的授勋典礼,年近八十岁的朱德群荣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成為该院200年来首位华裔艺术家。
典礼主席 M. J. Cardot 在致词时点出:“朱德群院士一生的绘画创作丰富了欧洲文化的内容”,这无疑是对朱德群为20世纪西方绘画的发展与贡献做出至高的肯定。而这丰富西土的根叶,正是中国传统笔墨的东方美学涵养,让朱德群从中国走向世界,又在世界纬度的开阔视野中回归中国,将中国历代相传的翰墨技法与意象诗韵,写意传神地转书至西方油画媒材之上,发展出兼具冷抽象的冷静、热抽象的感性,及中国抽象写意性的革新艺术语汇。在响应他所处的现代语境的同时,更至关重要的是,从美术史的角度证明中国的写意美学与欧洲的抒情抽象及美国的抽象表现主义,确有殊途同归之处,为探究中西方艺术发展的融合,开辟了跨时代的进程。成为20世纪中西方艺术发展中,“借古开今”的重要丰碑。
是次春拍,中国嘉德香港籍由“与大师对话”专题,有幸为广大藏家呈现来自朱德群跌宕昂扬,充满若史诗情怀的60年磅礡巨构《构图第五十七号》。
朱德群 (1920-2014) 构图第五十七号 油彩 画布 l 一九六〇年作
127 × 96cm 1960 估价:HK$ 12,000,000 – 18,000,000
出版
2007年,《大象无形——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第114页
2008年,《朱德群88回顾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第97页
2008年,《朱德群88回顾展》,馨昌股份有限公司,第50页
展览
2007年6月23日至7月10日,“大象无形——朱德群展”,上野之森美术馆,东京
2008年9月19日至11月23日,“朱德群八十八回顾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
来源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我希望透过西方色彩关系和书法的抽象线条,熔铸成新风格的抽象绘画:即能表达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抽象意境。”
—— 朱德群
圆熟自我:首攀巔峰的东方式抽象
三〇年代于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吴大羽是朱德群最尊崇的老师,给予了他深远的影响,他铭记恩师的教诲:“绘画即是画家对自然的感受,亦是宇宙间一刹那的真实”。五〇年代初期,在台湾八仙山写生时,面对如唐宋时期山水画中的景致,使朱德群顿悟:中国传统绘画中讲求的虚实变幻、意境神韵较传统西方写实、透视造型更能展现艺术家面对自然时“天人合一”的心灵感受,此后,他的画风变得质朴自然,带有浓郁的抒情韵味。1956年,正踌躇于自我艺术发展去向的朱德群,在巴黎观看俄裔艺术家尼古拉 ‧ 德 ‧ 斯塔尔(Nicolas de Staël)的回顾展后,深刻体会那自由宣泄的抽象绘画“远在其他派别之上”,从而逐步摆脱现实的复制,向抽象表现主义靠拢,寻得纪录“刹那真实”的钥匙。于是,在这个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奋斗了数十年之后,朱德群终于收获了恩师吴大羽所谓的“绘画”,巴黎的抽象浪潮为他提供了一个视点,让他跳出“庐山”而观其全貌,找到了东西艺术交融贯通的方式,成为此后贯彻他一生创作的支柱与灵魂。
▲ 1958年朱德群(中)在巴黎第一次个展,揭幕日与画家毕斯(左)及画廊主人克莱斯(右)合影
而1960年,更是朱德群艺术创作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迎来了创作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如自1956年开始抽象的创作起,他的作品已多次获邀参加主流画展,作品惊艳巴黎画坛。1960年,他更获邀参加当时享负盛名、以提倡抽象画为志的“巴黎派画展”;并在以推广抽象艺术为主的勒让德尔画廊(Galerie H. Legendre)举行个展。他的创作赢得法国文艺界的广泛认同,并获多位艺评人推荐。
▲ 1960年,朱德群与夫人董景昭摄于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
该年,朱德群在巴黎勒让特画廊再次举办个展,并获邀参加当时享负盛名的“巴黎派画展”,作品受艺评界一致推崇。是年更与挚爱董景昭于巴黎举行婚礼,迎来人生事业与爱情的丰收。
本次拍卖的封面作品《构图第五十七号》便为朱德群完成于1960年,创作成熟地由具象转向抽象,迎来人生第一个创作巅峰期的磅礴巨构。作品鲜明地诠释了艺术家在借鉴西方抽象表现形式的同时,开辟出有别于同时代西方艺术大家的独特艺术表现,为“融合中西”这一东西方艺术家共同追寻的艺术命题,觅得最有力的回响,可谓是集东西方抽象绘画元素之大成的重量级代表作。
灵性线条:书法与抽象的精神共振
朱德群自幼在其父的指导下习碑练帖,接受传统书画的熏陶,积累了扎实的草书功力。他借鉴传统中国画中“书法入画”的理念,使中国书法着重线条的特长在西方抽象表现中得到充分发展。在《构图第五十七号》中,朱德群大刀阔斧的以笔刷沾以着赭黑色颜料,大幅刷写,挥洒出一道道粗细相间的豪放墨线,用中国书法起伏跌宕的恢弘笔触勾勒高山轮廓。其挥洒劲毫的油彩线条,散发出强烈东方书法的精神性,于笔锋回、护、钩、挑,微妙的流转,彷如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中的连绵草书笔势,苍劲有力又曲折盘绕。
▲ 上:北宋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局部 ▲ 下:《构图第五十七号》作品局部
艺术家以书道的腕劲,幻化为自由洒脱的线条,在上下摆阖间飞舞跌宕,为构图的空间布局交织出错综的视觉层次。并在疾、徐、轻、重的节奏韵律中,施以暗红、浅褐,营造出如传统绘画中彩墨渲染的朦胧效果,为浓重的山势结构,分隔出山峰渠涧、明暗起伏的肌理,创造出三维空间的透视深度。
与斯塔尔用画刀涂抹的强硬尖锐、粗黑厚重的斜构性线条不同,朱德群擅长通过画笔挥洒,配合中国书法轻重缓急的运笔技巧,使构图富有流动美感。以线条表现闻名的西方抽象艺术家哈同(H. Hartung)认为,抽象线条是无意识行为自动技法下的几何图形,因此他在创作过程中强调艺术家绘画过程重的手势运动及存在性,透过线条本体筑构一个超现实意象空间。但无论是哈同、苏拉吉(P. Soulages),还是克莱因(Y. Klein),谁都不曾像朱德群那样,使线条、乃至团块,有如此多变的姿态和表情。西方大家的运笔之间并没有朱德群从中国书法中习得的点、折、撇、捺等用笔技巧,而仅止于纯粹的动势。
▲ 汉斯 ‧ 哈同《T.1956-19》油彩画布 1956年作(版权所有)
▲ 苏拉吉《构图27.07.1956》油彩画布 130×162.5cm 1956年作(版权所有)
朱德群巧妙地将中国“书画同源”的精神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意存笔先,以意写画,以带书法性的线条铸就蕴含东方哲学禅意的意境空间。如果说苏拉吉的黑色线条层迭而出的是对生命重度的肃穆探讨,那么朱德群在《构图第五十七号》中自下而上,层层交错相叠的线条,构筑的则是摆脱生命物质性束缚的灵性山水,一种心灵自由跃动的精神性风景。
▲ 《构图第五十七号》作品局部
相较西方艺术家的抽象线条,朱德群借用书法的运笔技巧,使其笔下的线条独具书法精神韵味,饱含东方哲学禅意的意境空间。
恢弘端重:罕见的对称性构图
在作品结构上,《构图第五十七号》采用了对称式构图,以画面中央白色光源为基准轴线左右对称,与奔腾的线条动态相互制衡,形成视觉平衡。对称性赋予画面一种传统和庄严感,致使画面以一种气宇轩昂的气魄,刻画出中国壮丽山河的瑰丽,且对称构图由于形式上的严谨,往往得自于艺术家深思熟虑、用心经营的巧思佈局,显示出艺术家格外倾注的个人心血。在朱德群横跨20年的“构图系列”中,典型左右对称式构图的作品不逾三件,其馀两件分别为《构图第31号》(1959年)、《构图53号》(1960年),可谓朱氏毕生艺术创作中最罕见的构图式样,珍贵性及特殊性不言而喻。
▲ 朱德群《构图第31号》油彩画布,147×115cm,1959年作(版权所有)
大地色相:流动的抒情色彩
在对称式的宏观统一中,朱德群更通过穿插于线条中,斑斓色块间的色彩对比,达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微观制衡。作品中,明亮的橘红大色块被安置于画面中央醒目的位置,引导观者视线集中于中区白色高源透发之处,而暗赭红、暗绿色块分散在画面四周,红与绿、明与暗的双重对比铺成下,一种视觉透视的空间感逐然显现。
朱德群笔下的色块,带有轻薄却透亮的独特美感,深浅明暗的颜色渐变,缔造出运动和光的动势,进而转化成轻松、优美的视觉体验。画面上方那灵动的一抹翠绿,若一缕稍纵即逝的春风,在天际划开一个视窗,加强了画面的律动感。
▲ 上:2007年日本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朱德群个展现场
▲ 下:2008年,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朱德群八十八回顾展”展览画册
2007年,朱德群曾特别将《构图第五十七号》选纳入其于日本上野之森美术馆所发表的个展,与隔年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八十回顾展,代表性不喻自言。
六〇年代的朱德群,在巴黎感召于西方的抽象浪潮中,完成了自我此后一生“中西融合,东方抽象”的艺术探索。他笔下刻画的风景,是一种“广义”上的风景,没有再现某处具体的景色,而是表现了大自然的生命流动,他将西方抽象表像的结构,通过自身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消解,转化成对应于大自然的心灵感动,并使之演化成一种国际语言而发扬光大。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