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临宇山人的挚爱:自带“3D+美颜”的黑定窑斗笠盌

时间:2018-3-12 20:01:4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林娇

美轮美奂的宋瓷(出自于佳士得纽约2018年亚洲艺术周临宇山人第三次专场拍卖)

  [纽约佳士得]古韵天成-临宇山人珍藏(三)

  “一个真正收藏宋瓷的人,必须拥有这件杰作,不是吗?”

  审美情趣极高的日本收藏家临宇山人初见“她”时,是在日本三得利美术馆的一次展览中,就曾被深深的吸引,心中不由得发出感叹。

  但当时“她”为大阪万野美术馆所爱,此时的临宇山人心中想必有所动,但并未想到若干年后的某一日可以拥有“她”。

  “万万想不到该碗数年后竟委托佳士得拍卖,我听到消息立即飞到香港细看该碗,第二天我转到台北故宫博物院比较馆藏的黑定窑的器物,再回到香港时我已经决心投得该器。”大概临宇山人也没想到会有这段缘分吧。

  这中间还出现了一个关于“红玫瑰”的小插曲,虽然最终结果是临宇山人如愿,但也让我们看到拍卖场上绅士之风。

  “瑞士的克恩菲尔德拍卖行一向举行印象派艺术拍卖会,他们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就是向全场最高价拍品的低价竞投者致送红玫瑰。传闻台湾收藏家将会于该场佳士得拍卖会热心竞投,我的朋友估计大岛太太会对黑定窑激烈出价,但最终会成为低价竞投者,因此早准备好一支红玫瑰。出乎意料之外,后来送予她的红玫瑰,并非安慰她努力出价后落败,而是祝贺她成为该碗的竞得人。”十多年后的展览中,临宇山人依然对于这个美丽的礼物记忆犹新。

  彼时,是在2002年10月8日,万野美术馆委托佳士得拍卖释出其馆藏的重要中国艺术,这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正是其中的扛鼎之作,临宇山人委托大岛太太以1239.41万港币竞得了这件宋瓷重器,创造了当时黑釉瓷器的世界拍卖最高价纪录。

  这个临宇山人口中的大岛太太正是其收藏顾问,也正是大岛太太所经营的古董店里,临宇山人够得了其收藏生涯中的第一件高古陶瓷藏品。

  大岛太太是日本千秋庭古董店的主人,但在她对于这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的拍卖回忆中,临宇山人可是险些错过。

  “当时我知道它在佳士得香港出现的时候,我对临宇山人说,这个定窑器物是世界第一,但他不听我的,后来第二天我们突然决定飞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看另一个同类古董,比较了一下觉得还是万野美术馆释出的这件美太多了。又回到香港,临宇山人才意识到这一定是世界第一,最终才和一个台湾人激烈竞拍后买到的。”谈及这段往事时,大岛太太笑言临宇山人差点错失天下第一的定窑。

  其实,就连“临宇山人”这个化名都是因为这只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而来的,也是大岛太太所改的。

  “这只定窑就像是一只在太空中的飞船,带领着我们进入到深邃的宇宙,无尽的繁星四方八面向我们袭来,盌中的油点就像是流星,先聚在远处,再向我们扑来,又像要是中间逃出来似的,形状就像一把伞,由小小的一点扩大,简直要把我们吸进去。”大岛太太说,临宇山人的名字正是此意。

  那么,这只被誉为“天外飞仙”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本尊到底是何方神圣?让人如此着迷!

  即将于纽约时间3月22日上午10点在佳士得纽约进行拍卖的这只“世界第一”的黑定窑,曾经有过世界范围内的公开展览,是在2012年佳士得拍卖为临宇山人所举办的“古韵天成:临宇山人宋瓷珍藏展览”中,当时未见到实物的笔者,从图录中看到尺寸时并未有体量概念,当佳士得纽约资深顾问毛瑞(Robert M. Mowry)展示这件黑定窑的时候,才重新认识了“她”。

  先来看看这只黑定窑的直径是为19cm,许是很久没有过具体的测量,对于将近20厘米的口径并没有多少概念,加上现代人喝茶中也会有类似的斗笠碗,总以为其大小不过一只手可以端起茶的样子,甚至有身边的人在看到图片时,以为和天价成交的明成化鸡缸杯大小差不多。

  毛瑞(Robert M. Mowry)在一段视频中展示了这件黑定窑,正如截图中所示,其口径大小甚至超过了成年男性的手掌长度,观者亦可以看一下当时刘益谦端起鸡缸杯喝茶时的图片,鸡缸杯的口径大小只有8.2cm,这只黑定窑足足是鸡缸杯的两倍大小!

  而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茶具器皿的演变所致。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饮茶之风盛于唐代,尤其是在唐代陆羽把有关茶的各个方面汇为《茶经》之后,对于种茶、饮茶的方法更是天下尽知,在这股“饮茶”风气之中,茶具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器皿,尤其是在各个出产茶的地区,更是促使了当地瓷窑的发展。

  早期,碗是饮茶的主要用具,盛唐时期,茶碗的形状主要是敞口瘦底,碗身是从碗底倾斜向上的直形。当下所见的配合茶碗使用的茶托也是开始于唐代。

  “托始于唐,前世无有也。崔宁女饮茶,病盏热熨指,取碟子融蜡象盏足大小而环结其中,置盏于蜡,无所倾侧,因命工髯漆为之。宁喜其为,名之日托,遂行于世。”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程大昌曾在《演繁露》中提到茶托开始于唐代,大约是在公元780-783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女儿所发明的。

  (备注:现代文物考古发掘证实茶托并非“始于唐,前世无有也。”考古学家认为,茶托起源于晋,流行于南朝,是当时较为考究的茶具。)

  这足以说明盛唐之时茶具的逐步演变,也有人认为当时崔宁的女儿所琢磨出来的茶托和茶盏的结合,正是日后清代盛行的大碗茶原型和出处。

  到了宋代的时候,人们饮茶多用“盏”这种器皿,盏其实是一种小型的碗,所以也有人把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斗笠盌称之为“斗笠盏”,其实更严谨的名称应该是“盌”,而不是“盏”或者“碗”。(备注:所有的大口小腹的容器都可以称之为“盌”,但是“碗”则主要是指供人吃饭时所用的器皿)

  说到“盏”,在佳士得2016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推出的临宇山人珍藏宋瓷专场拍卖中,一只南宋“油滴天目”茶盏被认为是历年拍卖场上最好的一件建盏,最终是以7807万人民币的价格被国内的一位藏家竞得,刷新了建窑的世界拍卖纪录。

  当时所拍卖的那件南宋“油滴天目”茶盏的口径大小为12.2cm,所以称之为“盏”,而不是“盌”。

  这只即将被拍卖的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纹斗笠盌的器型,所表现的也正是宋代的饮茶文化演变——从唐代的煎茶到宋代的点茶。

  点茶在宋代成为时尚,今天我们喝的都是芽茶,但是在宋代是要把茶叶碾成碎末,再加入淀粉、龙脑等粘合剂以及一些别的香料,最终把已经成糊状的茶叶碎末叨叨模具中,制成茶饼,这和今天的芽茶直接压成茶饼也是有口味上和本质上的不同。

  虽然想想那团糊状的碎末在今天难以下咽,但在宋代可是风靡之法,等到喝茶的时候,再取出一撮碎末用沸水泡成茶汤。

  这个时候宋代就出现了一项极为流行的比赛——斗茶,所谓斗茶,顾名思义就是要比赛茶的优劣。

  一开始有人说这是宋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都热衷于斗茶,但是其实包括街头商铺普通老百姓都深爱这项“运动”。

  大约是在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刚要上市的时候,最适合斗茶,一场“比赛”人数不等,十几个人、五六个人都可以,无论斗茶之人有多少,都会引得街坊四邻等围观。观者可以从南宋刘松年的一幅《斗茶图卷》中一窥当时斗茶的景象,也可以脑补一下画面。

  所谓“斗”,肯定要分出个胜负,简单洁说,汤色和汤花就成为评判的两个标准,尤其是汤色,一般的茶水颜色是青白色、灰白色或者是黄白色,上等的茶色是纯白色;汤花的判断标准则是在茶盏中冲入沸水之后,汤面泛起的泡沫,上等的泡沫色泽要求和汤色是一样的,除此之外,汤花泛起后,盏沿处水痕出现的早晚也是好坏标准之一,如果沸水冲进去,水痕马上出现茶色很快露出来,那就判断为负,较晚出现水痕的那位斗茶之人自然是胜者。

  这个时候,除了要求制茶时的手艺要求,一件好的器皿也是不可缺少的。

  想一想如果斗茶的时候,您拿着一个纯白色的陶瓷碗,如何能衬托出茶色之美?而黑色的釉面器皿自然成为当时人们的取胜法宝,正是这种定窑黑釉鹧鸪斑纹斗笠盌,说不定它也曾经为主人赢得不少斗茶胜利。

  斗笠盌是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形似倒置的斗笠,因此这种茶盏被称之为斗笠盏或斗笠盌。也正如上文所说的,作为宋代斗茶的法宝,肯定是需要黑色釉面的,加上优雅简单的造型简直是

  首先宋代流行的定窑是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正是白釉上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才深受人们的喜爱,花卉、动物等成为当时流行的纹饰来源。以这件北宋定窑黑釉鹧鸪斑纹斗笠盌为例来看,很明显的胎身是白色瓷,之后再涂上黑色彩釉,又因为底足是向下的,所以此处不能上釉。

  毛瑞(Robert M. Mowry)还模拟了当时陶艺师是如何拿着瓷盌侵入釉中,陶艺师手捏着底足的部分不断的在釉中转动,使上釉的时候更加的均匀和光滑,正是在这只黑定窑的底足部分,因为陶艺师长时间的手捏,还留下了凹进去的手指印迹,这一部分的原色白胎与黑釉所带来的强烈的色彩反差,给黑定窑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也正是这层黑釉让人为之着迷,瓷色黑如漆,虽然并未上手,但是依然能通过高清图感受到润泽,再来看看这只黑定窑盌的彩釉表面,陶艺师在制作的时候,精心的绘上犹如鹧鸪鸟羽毛那样细致的斑纹,最终呈现出大岛太太所说的,浩瀚星空中的无尽繁星的“3D”效果。

  难以想象大岛太太和临宇山人在初见这只黑定窑时的心情,她不是那种让人一见钟情的色彩缤纷之美,而是一种至朴、至简、至雅、至拙之美。

  所以大岛太太才会说,这次纽约拍卖会中大概是你最后一次拥有她的机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