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4 15:56:29 来源:雅昌艺术网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秋,通体艳妆。赤红的脑袋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其实相邻的棉桃绽裂,白花遍野。因自己参加过劳动,也共享了收获的欢乐。假日,在地头用油彩抱着写生熟透的高粱,秋风吹来,展示了孔雀开屏,我的图腾原来具孔雀之美丽。
——吴冠中
Lot 6349 吴冠中《高粱溪流》 油彩 木板
正签:荼 七四
创作年代:1974年
出版:《吴冠中全集2》,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234页。
《看日出——吴冠中老师66封信中的世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74页。
61×46cm
RMB: 7,800,000-9,800,000
US$ 1,200,000-1,507,692
Lot 6349 出版物
《吴冠中全集2》《看日出——吴冠中老师66封信中的世界》
《高粱溪流》——吴冠中的精神图腾
吴冠中上世纪70年代的绘画中具有了凝重、沉郁的因素,作品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可以说,吴老一生中最经典的油画创作便是产生于这一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背景是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画家被禁止作画、教学和写作。70年代初他与学院师生被集体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直到1972年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天。这种限制给一个追求自由的艺术家造成从未有过的伤痛,内心的压抑和苦闷可想而知。在农村劳动中缺乏画具,只能利用粪筐当画箱和画架,在纸板上作画。被戏称为“粪筐画派”的吴冠中,画了一批很重要的油画。其中,有在以往绘画中较少出现的两类内容,一是以纯朴的北方农家为描绘对象,二是以北方的庄稼为描绘对象。
可以说,“庄稼”作为画面主要描绘对象,是70年代初吴冠中绘画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与他的北方农家居住环境的表现一样,这批“北方庄稼”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味。而“高粱系列”在这批画作中具有典型性,在吴冠中的笔下,这些高粱挺拔健壮,粗粗的高粱秆用油画 笔横画,高粱叶平涂后用油画笔干划出硬硬的细线。有意思的是,画家几乎用一种近距离的仰视的角度画这种作物,视线正好沿着硕壮的高粱头往下延伸,于是,高粱头下是繁茂的茎秆和叶子,密集度简直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而三两颗硕壮的高粱头,昂首顶向青天,透过粗壮的高粱秆能看到这些庄稼延伸至地平线。在这里,画家富于想象地将高粱与土地、人等意象联系起来,以这种北方最普通的粮食作物暗喻一种生命现象。从形式上看,画面主要结构为水平线和垂直线,具有纪念碑式的构架意味。从明暗深淡关系看,占画面五分之四是深色,上方天空到地平线占五分之一,画家抬高地平线,安排密集、透不过气的枝叶,它们往上生长吸取阳光和空气。
吴冠中《高粱与棉花》 油彩木板 1972年 61×46cm 中华艺术宫藏
此次上拍的这幅《高粱溪流》是吴冠中“粪筐画派”时期所创作“高粱系列”的优秀作品之一,作品画的是群体的“高粱地”,吴冠中以他惯用的技法,不必逐一刻画而表现出高粱地里的“千军万马”。紫红渐灰的高粱穗和金黄间浅绿的秸秆,以次级而不是强烈的色彩对比,相互映衬,在对照中各显微妙;高粱穗和秸秆稍斜的韵律,暗示着高粱随风摇摆的动势;那画面有左而下跌落的溪水,婉转、透明,似能听到潺潺水声;挤住流水的大石头,是色彩极为丰富的灰调,也是吴冠中色彩的标志之一。密密麻麻的高粱头高过地平线伸向天空,细长的秆子上深色圆重的高粱头有一种下垂感,似有一种不服命运的抗争感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