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南京经典2017秋拍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

时间:2018-1-1 19:46:50  来源:雅昌艺术网

552 王铎  临王献之帖 水墨绫本 立轴 235×50cm

  [南京经典]大美——中国古代书画

  南京经典从2016年春拍开始,连续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首站便获“白手套”的佳绩。2016秋拍再次推出,22件拍品全部成交,石涛《诗书画卷》以787.75万成交。至2017春拍,三度推出,任颐《松鹤延年图》以552万成交、王翚《万壑松风图》以529万成交。

  古代书画是艺术品收藏市场上最为稳健的门类,因为门槛较高,也是鉴定一家拍卖行能否跨入一流拍卖行的重要标准。“大美”专场以严谨、学术化的态度来助力江苏拍卖市场的复苏,专场累计总成交额近亿元,业绩斐然,广受业界关注。

  南京经典2017秋拍,延续经典,四次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专场。

  备注:易问耕题签、旧藏。易问耕(1917-1984),曾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书法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书法讲授提纲》、《谈中国画的题款》。

  王铎博学好古,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1650年,王铎以礼部左侍郎之衔任清太宗实录的副总裁,此岁初春,他挥笔写下此幅《临王献之<承姑帖>、<餘杭帖>》,合二帖为一,书十尺巨轴。这一年是顺治七年,王铎已经五十八岁了。二帖一为服药之事,一是问候之语,原为章草,字字不连,王铎略去数语,合二为一,首尾共书五十九字,点划从容,佈局舒朗。

  在这幅十尺花绫上,书法家把一生追求所能抵达的境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比年轻时代的王铎更加温润、更加坚实、更加沈稳、亦更加流畅。如果说王铎早年的书法如龙在天、如虎在巔,那么当他晚年真正登上书山绝顶时,已经降龙伏虎,归于平淡。

  568 文徵明  阿房宫赋

  水墨纸本 册页 26×11.5cm×23

  备注:

  1、萧平题签及尾跋。

  2、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徴明》,P176—179,第19、56、101、117印。

  文徴明吴门书画大宗师,其影响历百年不衰,先生行草笔法得自智永。酣健劲挺而不失儒雅之风。此其极晚年书,五百余字,刚挺有力,一气呵成,可见先生精神不衰也。嘉靖戊午为纪元一五五八年,先生年八十九,此时期作品应该说不多,本册页也是非常珍贵的。

  551 张瑞图  书法

  水墨绢本 立轴 167×57cm

  张瑞图以雄健坚劲的书体,开一代风气之先,引导并投身于晚明书史的大变奏,成为书法维新的“教父”。此九尺绢本大轴,上书杜诗一首,落笔直入平出,起止不作回锋,大力方笔翻折,锋芒尽出。通篇四十字一气贯之,或连或断,皆如山泉过石,书写得旁若无人,痛快非常,是张瑞图的书法草书中间一件精品。

  落款“瑞图”,不具年代,乃张氏行书大轴惯常体例。但查其用笔与结体,转折处有折无转,以45度角风雨斜下,如“名时石”、 “点笔”和“蜻蜓立钩”处所示,是天启(1621-1627)前期典型面目,张氏彼时已渡知天命之年。末尾单落“瑞图”一款亦符合此间做派,天启五年之后,张氏方始用果亭山人、白毫庵等号。款下钤“张瑞图印”、“兴酣落笔摇五岳”二印,后者取自李白《江上吟》,俨然一派无古无今的气魄。

  545 査士标  长林邃壑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56×51.5cm

  备注:

  1、陈伯陶旧藏。陈伯陶(1855-1930),号象华,字子礰,东莞人,清朝探花。曾任广东省教育总会长。精通词翰书画。

  2、粟若题签。粟若或为姚礼修(1878-1939),字叔约,又号粟若,广东番禺人。擅长水墨画,花卉山水无所不精,为民国时期广东著名的画家。

  3、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査士标》,P652,第25、28印。

  “新安四家”之一的査士标,清初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亦精鉴赏。其山水画,笔墨疏简,风神萧散,气韵荒寒,晚年直窥元人之奥。书出米、董,上追颜真卿,行笔俊逸豪放、神韵深邃,时称米、董再生,名重天下。

  查士标是闲散而有名士气质的诗人,他的绘画气质亦是风神懒散、气韵高逸。其山水早年受弘仁影响较深,取法倪瓚,意境荒寒,风神萧散。后参以吴镇、黄公望、董其昌等人,阔笔纵横,粗放简逸,逸笔草草,格调超迈。作品笔清墨润,秀逸清雅,画面山林洁净如洗,一尘不染,万物空寂,一高士独坐山岩之上,配以题画诗“雨后飞泉下碧湾,长林邃壑草堂宽。无人解得幽闲趣,溪上青山秪自看。”此情,如行云,在水墨中弥漫;如流水,在水墨中流淌;如诗人,在水墨中眷恋。此图,情景交融,诗画相映,气韵高逸,意境空灵而静雅脱尘。这是查士标的境界,文人的逸趣,是其难得的精品之作。

  550 郑旼 冬山图

  水墨绢本 立轴 110×45cm

  备注:

  1、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郑旼》,P1449,第50印。

  2、李研山题签条。李研山(1898-1961) 本名耀辰,字居端,号研山,广东新会人。曾任广州市立美术专门学校校长,后定居香港,李氏善山水、花卉、作品深具传统根基,结构严密,得古人之风致,有《李研山书画集》行世。

  郑旼(1632-1683),字慕倩,号遗苏、慕道人,新安画派大家。郑旼的艺术深受渐江影响,同样崇尚元人倪、黄之风,但又不见渐江的方折的用笔与概念化的构图以及最终的空寂之感。

  本幅山水所绘的,乃黄山一带冬日写生。枯水季节,溪谷中砾石散落,裸露在日影中,涧旁枯枝相望,沿山势转折向上,引向中景的山峦和起伏的远峰。通篇书法用笔,多圆熟中锋,参以篆籀笔法,反复勾勒山石轮廓,墨法浓淡互破,慢慢营建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岩石肌理用倪云林折带皴法,略加黄大痴披麻皴带来一派山中写生的真意。近景溪谷和远方山峦两处,用淡墨略染,中间一片留白,空勾无皴,全图节奏自分,阴阳自现,都是匠心、功力与实景的完美结合。

  544 王翚  秋林落照图

  设色纸本 扇面 17×52cm

  备注:

  1、附尹光华题签条:王石谷秋林落照图真跡精品。乙未冬月,光华署。

  2、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翚》,P96,第9、32印。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虞山派创始人。初为王鉴弟子,后转师王时敏,王时敏推崇其画,以为最能得古人精髓者。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四王”。又加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创作生涯七十余年,摹古功力超凡,游于宋元诸家,无不信手拈来,被称为清初“画圣”。

  在约一尺的画面上,近处的树林、房屋,远处的西山、飞鸟,都隐约在日暮的暮霭中间,顿生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意。路上一人骑马,一人挑担,作者自题“出寺马嘶秋色里,向陵鸦飞夕阳中。”在这诗画相生、动静之间,勾画出咫寸千里之趣,意境深远。此图作于乙酉(1705年)年,时年七十三,笔墨非常老道,正是他笔法成熟时期的佳作。



548 华嵒 躑躅小禽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19×51cm

  出版:《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三P119,东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备注: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华喦》,P1173,第31、33、87印。

  华嵒,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等,福建人。善书,能诗,时称”三绝”,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精妙,丝毫不逊于扬州八怪中的任何一位,他成就卓著,不流于俗媚,而又能调和世俗审美的需求,这样的高超技艺,使人折服钦佩。新罗的作品文人气十足,有韵味、耐咀嚼,其趣雋永含蓄。

  此幅华新罗以其惯见笔致,用那种松秀毛涩的笔墨,似稚还真的造型,刻画杜鹃花放、栖鸟鸣飞的场景,真可说是幽秀柔美中带有一种倔强朴拙的气质,能将这两种气质完美地揉合进一纸一幅之中,既不抵触,又有微妙的视觉衝击,能令观者心灵为之激荡、跳跃、松快,臻此佳境者,在清代,惟华新罗一人而已。

  艺术市场上,华喦的作品历来被追捧,不只是现在,从清代就被追捧,这个是跟他的艺术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60 佚名 雪夜访戴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28×70cm

  备注:刘恕、王祖锡旧藏。

  1、刘恕,字行之,号蓉峰、花步散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藏书家。官至广西右江道。苏州人,家世殷实,是今日苏州留园前身的主人,当时留园被称作刘园,又称寒碧山庄。

  2、惕安,即王祖锡(1858-1908年),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盦,别称鏤香阁主,浙江嘉兴人。精鉴别书、画。

  《雪夜访戴》,本为笔记小说,选自《世说新语》,记述了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大雪之夜突然兴起乘船走访戴逵,但至门前又返回的故事。历代画家多有描写此故事的佳作存世。云南省博物馆藏元代黄公望,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周文靖,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藏明代夏葵,包括明代戴进皆创作过此题材作品。本幅《雪夜访戴图》虽为佚名,但年份应为元至明代,且是流传有序,苏州留园主人刘恕,嘉兴藏家王祖锡都留有鉴藏印在此作品之上。

  556 邹 喆  溪桥策杖图

  设色綾本 立轴 177×46cm

  著录:《龚贤与17世纪金陵艺术》,展览目录20,2014年。

  展览:“龚贤与17世纪金陵书画展”,江宁织造博物馆,2014年。

  邹喆,字方鲁,江苏吴县人,在金陵八家中以绘画能力和空间营造能力著称。《溪桥策杖图》构图是典型的17世纪金陵面貌,一派高远气象,近景、中景、远景趋向于平均的分布,每一段都沿中轴线在左右两侧进行有疏有密的营造,產生视觉节奏。远景左侧高峰耸立,右边留白处晴空万里,中景长松古寺都置于右侧,左面悠悠浮云,一任逍遥;近景则左岸杂木林立,虽有板桥跨过溪水接入右岸,带出石壁,但桥下的无边清澈,打开右侧空间,与左岸密林產生关照与对谈的姿态。邹喆高超的技巧让自然景色和绘画形式悄然无声地融合,让观者不禁如桥上高士抬头仰望,痴痴定住。

  555 佚名 佛像

  设色绢本 立轴 239×129cm

  水陆法会初兴于南朝,乃汉传佛教最隆重的法会,宋元期间逐渐定型,直至明代,因太祖沙门出生,登基后广兴佛法,于南京大设法会,据传出席有千僧之眾。水陆画作为法会圣物,玄于内坛,代表法会所请的佛菩萨与六道眾生。

  本幅堂堂巨製,画芯27尺,通天彻地,一派华严景象。五彩祥云之上,绘四大菩萨,精工艷丽。左上持如意者,为普贤菩萨;右上结手印者,为文殊菩萨;左下持摩尼宝珠与锡杖者,为地藏菩萨;右下持扇者,为观自在菩萨。

  明代水陆画,都有其粉本。本幅另与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明代宫廷水陆画,山西宝宁寺绘于天顺年间的水陆画以及北京法海寺壁画,人物、场景和风格都多有契合,可做对比之用。此轴宫装宫裱,皇家气派,与春拍巨轴原为一对,首次现世,识者宝之。

  564 刘墉  世说二则

  水墨纸本 手卷 27×220cm

  备注: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刘墉》,P1438—1440,第2、3、6、14、35、37印。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穆庵、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清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刘统勋子。嘉庆三年(1798)授体仁阁大学士,四年,加太子少保衔。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书名满天下,与翁方纲、成亲王、铁保合称“清中期四大家”。尤长小楷,包世臣评曰:“近世小真书,以诸城为第一”。笔法外柔内刚,绵里裹铁。用墨厚重,貌腴骨劲,味厚藏神,别具面目,时称“浓墨宰相”。

  562 乾隆帝  书联

  水墨绢本 立轴 161×29cm×2

  著录:

  1、《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五册)P546(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乾隆帝巡幸盘山御制诗》P170,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年。

  备注:钤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P294,第165印。

  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雍、乾三帝达到顶峰。康熙帝视董玄宰为楷模,时人争相效仿,董书盛行。雍正时期,字体在董书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与张扬,散发出一种凌驾群雄的帝王之气。到了乾隆一朝,大清帝国的国力强盛空前,身为这一庞大帝国的主宰者,乾隆帝处处流露著一位伟大帝王的风范。乾隆皇帝崇尚帖学,参入了赵子昂书法的丰肥圆润、婉转秀髮,更蕴参著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乾隆皇帝在1751-1784年六下江南。此幅对联最早出现于乾隆第五次“南巡”时期。

  543 汤贻汾  山水花卉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画心32×60cm 32×58cm 32×56cm 引首32×60cm 尾跋33×94cm

  备注:

  1、何绍基题引首。

  2、冯俊铭题尾跋。

  汤贻汾,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武官、诗人、画家。书负盛名,为嘉道后大家。工诗文,书画宗董其昌,闲淡超逸,画梅极有神韵。其妻董婉贞也为当时著名画家。太平攻破金陵时,投池以殉。

  夏丏尊对汤氏一生建树与气节予以高度评价:“诗书画,三绝重当时;大节凛然千古在,虚名犹恐世人知。”其书画流传于世者日见其少,故虽零谦断纸,世皆珍之若球璧矣。此卷殆其得意之笔,数体具备而一种秀倩之意盎然,流露于楮墨间,尤为可宝。

  561 恽向  山静居

  水墨纸本 立轴 125.5×39.5cm

  备注:天渡楼旧藏。天渡楼主薛翔,扬州人,知名明清书画研究专家,收藏家。以研究与收藏古代文化与艺术品为主旨。

  恽向,明代画家。原名本初,字道生、曙臣,号香山,武进(今属江苏)人。崇禎末举贤良方正,授内阁中书捨人。擅诗文工山水,早年学董源,巨然,以悬肘中锋作画,骨力圆劲,浓墨润湿,纵横淋灕,自成一派,晚年敛笔于倪瓚、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由于他常往来于齐鲁之间,并登临泰山,故笔下山水自然雄浑之气。他曾为周亮公画山水,自题云:“逸品之画,笔似近而远愈甚,似元而有愈甚;其嫩处如金,秀处如铁,所以可贵,未易为俗人道也。”

  南京经典2017秋拍将隆重推出《大美——古代书画》、《中国书画》、《一代草圣——林散之书画》、《禅画宗师——圆霖法师书画》、《两江师范》、《俞剑华书画与收藏》、《艺术南京——南京顶级画家》、《当代油画》、《书房问物——爱涛文房精品》、《案上烟云——文房清供》、《古器耕心——瓷器杂项》、《传世国酒》等十二大专场,以飨藏家。

  此次秋拍将于2018年1月4日在南京东郊国宾馆(中山陵5号)拉开帷幕,预展时间为1月4日至5日,1月6日举槌拍卖。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