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1 12:26:5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戎畋松
[中国嘉德]锡文藏泉 古钱 金银币 金银锭
明代金银钱甚为少见,尤其是面文与正用品年号钱一致的更为难得。近见一枚“天启通宝•金五钱”的金钱,颇为特殊,其形制与铸造风范与流通钱类似,圆形方孔,外缘整齐,内郭规矩,地章平坦,制作十分精美;只是背面穿口上方有一“金”字,穿右侧为直书“五钱”。
锡文藏泉 古钱 金银币 金银锭
拍卖时间
12月22日(周五)上午9:30 下午1:30
12月23日(周六)上午9:30 下午1:3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明 “天启通宝”背“金五钱”金质供养钱
37.5mm
是钱直径约为38毫米,厚约2毫米,重约18克;经检测,成分为金52%,银47%,铜1%;据言:此钱早年出于明秦王府封陵故地某寺院遗址,同时发现的还有一枚“钵亶谜吽•三钱”佛教经文钱,直径26.5毫米,重11.3克;此亦为金质,形制风范与“天启通宝•金五钱”如出一辙,惟钱文不同,直径稍小,重量亦轻。
经查相关资料。对于“天启通宝•金五钱”金钱的披露,最早见诸于1951年12期《科学通报》刊载的考古学家安志敏先生《北京西郊董四墓村明墓发掘记——第一号墓》一文,据述载:1951年8月间,在董四墓村遗光寺附近发现一座明代妃子墓,出现有凤冠和若干金制品,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经发掘清理,即一号墓埋葬着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段纯妃、李成妃三个妃子。此墓葬虽然曾被盗扰破坏,所残留器物不多,经过清理,可分为金、玉、石、铜、木等几大类;只有段纯妃墓中遗物稍多一些,其中主要是出现了二百余枚明代钱币,有洪武通宝•十一两、天启通宝•金五钱、天启通宝等,“最特殊的要算天启通宝(金五钱),表面镀金,并不见于著录,可能是专门殉葬用的。”
对此,《中国钱币》1995年第三期高桂云女士《首都博物馆藏天启通宝背“金•五钱”金钱》一文进行了详尽考述,并得出“天启通宝金钱的形制、版别与明代铜钱无异……应是一种流通钱,不大可能专供殉葬”的结论。而且指出“这种金钱也会做为赏赐”之用。现仅就实物的体现而论,此看法可谓眼光独到,有充分的科学论据,现已得到泉界大多数认可。
无独有偶,2010年7月11日《北京日报•副刊》刊载焦晋林《“天启通宝”金币》报道,说是“1991年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发现一座明代太监墓,墓中出现了一枚‘天启通宝’金币。……背文有位于穿上部的“金”和穿右侧的“五钱”,均为正书,钱文运笔流畅,间架结构舒展。”经与董四墓村明熹宗妃嫔墓中出现的2枚金币进行比较,认为“对比这三枚金币的形制、大小、书写风格等特征,可以确定它们应该是出于同一批钱范。”此明代太监墓中除了这枚“天启通宝金•五钱”外,“还出现了两枚金质‘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吉祥钱,由此也可管窥到明代后期太监政治之一斑。”
“天启通宝”背“金五钱”金质供养钱 正面
由此看来,“天启通宝•金五钱”金钱的出现已非孤例,连带陕西新见这品,算下来目前已面世4枚,而且均出自明代皇亲贵戚或权势人物墓中以及著名的遗址故地,这似乎又与明代的分封赏赐制度有关联。早在明初推行宝钞时就有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的规定,虽时禁时驰,但朝廷仍旧沿袭了对功臣勋爵赏赐金银币的习俗。据《明史•李时勉传》载:宣德五年(1430年),《成祖实录》修成,宣宗“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附拾,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若再从面世实物中看,北京某拍卖行推出过一枚“正德通宝”背二龙戏珠金币,重16.5克,含金量99%;介绍中说“乃皇家御用之物,存世稀有。”此金钱面文中的“通”字为开口通,与明代正用品有异,也可能是带有花钱性质的缘故吧,令人无从置喙。
据史料记载,熹宗即位后,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宦官魏忠贤,以致搞的国政弊败,民生衰微。即便如此,熹宗仍不忘时常赏赐财物给自己喜欢的人。尤其是对他的老师孙承宗就特别优待,每听讲课都说是心灵开悟,“故眷注特殷”。后来,又因辽东战事孙承宗请求前往处理,“帝大喜,加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明史•孙承宗传》)”由此看,记载中的“银币”名称,也许并不是用银来铸造的钱币,有可能只是银两与钱币的合述而已。但无论如何,明代钦赏金银钱的做法倒是有一脉相承之风。
目前所见到的明代金银钱有范铸阳文和阴刻打制两种,范铸者面文多以年号加通宝名之,与流通铜钱风格类似;这种钱多为官炉所铸,殆为内府银作局铸造的宫廷赏赐钱,抑或为金银坑冶机构直接铸就做为贡奉之用。而阴刻打制钱或冥币,则由民间金银铺或富贵人家自主所为,其祈福纳祥钱或有范铸,面文一般多采用吉语,如“长命富贵”、“太平景象”、“福寿康宁”、“子孙永安”、“三多九如”等;而冥币一般为薄片打制,翻过来看文字则为反书,所表现的内容也多为超度用语,如“西方接引”、“径入西天”、“金光指路”、“花开见佛”、“慈悲为怀”等。根据这些实物而言,是否可以推测地说,明代金银钱的用途是有严格界限规定的,带有年号且与流通钱类似的范铸通宝钱,可看作是内府官炉专为宫廷铸造的赏赐钱,而阴刻打制的金银钱,则可划入民间自行制作的范围。
“天启通宝”背“金五钱”金质供养钱 背面
再来看这枚出于明秦王府封陵故地某寺院遗址中的“天启通宝•金五钱”金钱,其形制、版式、重量、成色等均与经过科学发掘出现的前3枚金钱一样,可谓是同范模所铸,只是前3枚金钱均出于京畿,而这枚金钱则出于远在西北的陕西。从史料中知,明代秦王设府西安,担负着拱卫边陲的重任,被称为“天下第一藩”。按玉牒排序,秦王府第13代秦肃王朱谊漶死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庶长子朱存枢嗣封为世子。到了明熹宗天启年间(1620~1627年),朱存枢虽未袭封秦王,但“享有储位,允为藩辅。”由于熹宗即位时年仅十六岁,天性好动,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入主大统后,为崇示孝道,仍铸行泰昌年号钱。然而,天启改元时,适逢干支纪年为辛酉,按古人紫微斗数对辛酉的描述,为讨吉祥彩头,有可能铸此金钱赏赐给他喜欢的妃嫔、藩封、太监等。
是品“天启通宝•金五钱”,仅从出现地域上来推断,一似熹宗给藩封的赏赐之物,而后又被秦王府作为礼佛用品供奉给了寺院。因为是钱的成色较低,曾被误以为是鎏金钱,而与此相伴同出的佛教经文钱亦然,也是含金量不高,色泽相同,但作为礼佛用钱,这足以代表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和虔诚,其目的也是希望能得到神灵庇佑。由于这几枚金钱的材质成色都不太高,且含银较多,色泽偏黄中泛青,这抑或与当时的财政支绌有关。综上所述,明代内府官炉所铸造的金银钱,形制多与铜钱类似,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赏赐、馈赠或供奉、礼佛,也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而民间制作的吉语类金银钱或冥币,则是为了祈福纳祥以及超度亡魂。虽然两者均非流通之用,但性质则完全不同。总之,“天启通宝•金五钱”的出现,印证了明代关于御赐金银钱的史实。这种由内府银作局铸造的宫廷赏赐金钱,因其存世稀少,极为珍贵,当可列入明钱珍稀品之中。
中国嘉德2017秋季拍卖会
预展:12月15日-17日
地点:北京国际饭店 会议中心
(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拍卖:12月18日-23日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