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19 12:15:3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乐然
图一 吴氏所藏 《隋元公墓志铭》 上海雅藏2017第78号拍品
《隋元公墓志》全名为《大隋故朝请大夫夷陵郡太守太仆卿元公之墓志铭》,又称《太仆卿元公之墓志铭》。隋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刻。石二尺五寸见方,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小楷,字径三四分。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在陕西咸宁(今西安市)出土。(同时出土还有《元公妻姬氏墓志铭》)。简称《二志》,初归武进陆氏,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戎,石断裂且残缺不全。残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流传于世。
吴氏珍藏之《隋元公墓志铭》拓片立轴,纸本。拓片尺寸:58cm * 59cm。墨气柔和,石花自然,子口清晰可辩,字体端正古朴,厚重规整,有隋代风格。拓片上有清代金石大家张廷济两段小楷长跋,墨迹清晰,小楷俊秀端庄,落款:叔未 张廷济初稿。钤印:张叔未(白文),廷济(白文)。后简称(张廷济版)。题签:旧拓元公墓志己未元旦伯囧题。
吴氏:吉林书香世家,吴曦宇,(1912-?)曾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荣获"吉林省第七届长白山文艺奖终身成就奖最高奖"。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吴竞,1948年出生,吴曦宇先生之子。别署枕江簃、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原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要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政协委员、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1994年荣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
一 、《元公墓志》的历史地位
《元公墓志》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书法清劲规整。刻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而无书者姓名,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评道 :“字画隽密,词理高华,玩其笔势,断为率更(注释6)无疑”。包世臣认为是欧阳询书。隋朝一共39年,《元公墓志》是该朝显赫有名的代表作之一,历史地位不可低估。赵万里曾评为传世关中隋志三翘楚之一。包世臣野曾说:《二志》(包括《姬夫人墓志》)数千字完好如新,岂非墨林至宝耶!。(注释5)
二、碑石出土、收藏及毁佚;
《元公墓志》出土于陕西咸宁(今西安市),在嘉庆二十年,由当地土著掘土发现。武进(常州)文士陆耀遹(绍闻)协商购得,爱不释手,并经长途跋涉驮到常州。(注释9)当时苏南地区,常州亦属文士聚集之地,风闻陆氏得此二碑,参观者不断。为应酬当地文友,陆氏将其精拓二十余份,以应付文友共同鉴赏。陆氏当时认为碑在家中,随时可以椎拓,孰料至咸丰十年(1859年),常州为太平军占领,二墓志均被砸毁,石断裂且残缺不全。残石为大兴恽毓嘉、南皮张氏所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吴氏所藏拓本,应为陆氏原拓本,后为清代金石大家张廷济收藏,并全文著录于《清议阁金石题跋》卷二。后经杭州金石家藏书家邵章收藏,并有邵章题写签条,后又入东北吴氏(注释10)。
三、墨色及字口分析。
拓本全拓浓墨精拓,字口清晰、刀锋果断,毫发毕现,意出字外,秀韵之极,字体较为肥润;且墨色莹润,墨气和石花自然,墨中透出淡淡紫色,为上品墨拓真迹。嘉庆时期,旧拓佳本皆采用当时佳墨椎拓,或浓重乌黑、或清丽雅洁,紫光隐露,墨香内蕴。
四、著录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元公墓志》是隋代名志,名碑珍本必定会有著录:
1、马子云《碑贴鉴定浅说》云:“元公墓志,正书,咸丰年石毁后,有翻刻初拓者。”。(注释11)
2、杨震方著《碑帖叙录》记载:“双志同在陕西咸宁(今西安市)出土,归武进陆耀遹所有,后为大兴恽毓嘉购得。又此志“君讳”下空一字,“字”下亦空一字,备填用。出土时一字不缺,现已断裂成三块。”, “双志于咸丰十年兵毁,石碎后,归同邑恽毓嘉。”志到恽氏手上已断为三块,故原拓本只可能是陆氏拓本。(注释12)
3、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记载:“翻刻本多,在原石面划伤处石花线不自然”。 “志初拓本为陕拓,见归陆氏前拓本二:一、罗振玉藏沈氏旧藏本,淡墨精拓剪装,字体特肥润;志翻刻多,原石元公首行太仆,仆字右下钩上中断,翻刻者中断者少。”(注释13)细观本拓本,仆字右下钩有隐约裂痕,但尚未出现明显的断裂,说明椎拓时间较早。
4、方若 《校勘笔记》:“《太仆卿元公墓志铭》,正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旧藏武进陆氏,今残横断为二,文缺十之二三。归大兴恽氏,大业十一年八月”。(注释14)
5、王壮弘《增补校勘笔记》:“兵火之灾后,石横断为二,文缺十之二三。元公志焚后,早拓本四行“征西大将军内都”之“内”字完好,八行“亭亭峻节映绿”之“绿”字完好。首行“元公墓志铭”之“铭”字下有横线三数条者即真本也,覆本无之。四行“侍中抚军大将军尚书”只“書”字“曰”部横划原本有曲折,覆本平直无曲。”(注释15)
五、名家收藏题跋、著录增加可靠性。
吴氏收藏之《元公墓志》上有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的两段工整的小楷题跋。
张廷济(1768—1848),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嘉庆三年(1798)举乡试第一,累试礼部不中后隐居于乡,以藏书、书法、金石为娱。工诗词,精金石考据学,自商周至近代,凡金石书画之属,无不搜集,收藏彝鼎、法书、名画甚多,作梅花,颇多古趣。著有《桂罄堂集》、《清仪阁题跋》、《清仪阁印谱及诗抄》、《眉寿堂集》等。
吴氏所藏《隋元公墓志铭》上的张廷济跋文,在《清仪阁金石题跋》卷二中有全文著录(如下图所示)。足可见此碑拓的重要性和珍贵性。张廷济精研金石器物,对于珍爱的器物和书画均有认真详细的考证跋文,本拓本上的跋文洋洋洒洒800余字,公正的小楷简要记述了墓志主人的家族历史考证,作为研究隋代历史和碑拓提供第一手资料,十足珍贵,并在题跋中指出避讳字:锡曾按《魏书》昺之谓景,当由唐人避讳改字如。丙亦做景也。
如图所示:
装裱方面,吴氏所藏《随元公墓志铭》为原装旧裱,签条为为清代大藏书家邵章题,为其收藏。
邵章(1872—1953),近现代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字伯炯、伯絅,一作伯褧,号倬盦、倬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邵懿辰长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奉天提学使。曾毕业于日本政法大学速成科。历任翰林院编修、杭州府学堂。富收藏,精研碑帖,工书法。擅长行楷书、榜书、行草。光绪二十七年(1901)竭力创建“杭州藏书楼”,担任东三省法政学堂学政和监督等,民国后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对藏书不遗余力,积数十年之功,累积藏书数万卷。清俸所余,即购书册,家有藏书处所为“石灯庵”,每书之后必有一“倬盦藏书”书签,书写有其卷数、价格、购自谁手等内容。与收藏名家如郑文焯、邵瑞彭、张尔田等人关系密切。
综上所述:吴氏所藏张廷济本《元公墓志铭》拓本,结体端正,隽秀清整符合隋代特征;子口清晰可辨,墨色含蓄不刺眼呈淡紫色,石花自然,为原拓。另外从清代到近代的著录都能准确考证定位,符合历代著录特点,更增加其可靠性。除此以外,更有金石大家张廷济题跋及《情仪斋金石题跋》全文著录,藏书家邵章题签收藏,说明此拓本为原拓精品,十分难得。
注释:
1、《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2、《隋墓志名品》上海书画出版社
3、魏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是北宋魏开国皇帝拓跋圭的祖父。元遵,传见《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传》“常山王遵”;高祖素、曾祖忠、祖昺,传见《魏书》卷十五;其父元最,转见《北史》等等
4、赵万里(1905—1980)著名文献学家、敦煌学家,精于版本、目录、校勘、辑佚之学,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同乡兼门生。字斐云,别号芸盦、舜盦。
5、包世臣(1775一1855,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艺舟双楫》提倡碑学,对清代中、后期书风的变革影响巨大。
6、率更:指唐代书法家 欧阳询,因其曾任率更令,故称。
7、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疏证》
8、康有为《书镜》中国出版集团,2011-2012年合稿。
9、陆耀遹,清(公元1771年至1836年)字绍闻,号劭文。江苏阳湖人(清史列传有著)。与叔父陆继辂齐名,时称“二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举孝廉方正,试二等。选授阜宁县教谕,至任百日,卒。耀遹工诗,嗜金石文字,尤长尺牍。所著有《双白燕堂诗文集》十六卷,又尝补王昶《金石萃编》成《续编》四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10、东北吴氏:吴曦宇,字少瑞。祖籍辽宁金县,(1912年生)曾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出版《吴曦宇隶书唐诗选》。吴竞,(948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吴曦宇先生之子。字承适、别署枕江簃。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11、马子云:子云(1903—1986年), 陕西郃阳县人,
幼入乡学,1919年进北京在琉璃厂碑帖铺庆云堂当店员,学得金石传拓技法。曾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马子云先生去世后,家属遵嘱将其所收集保存的碑帖与手拓金石拓片约一千八百件捐献故宫博物院。著有《碑帖鉴定浅说》
12、杨震方(1922~2004) 上海青浦人,擅书法,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是著名的古籍版本专家。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资料组组长、副研究馆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图书馆学会会员。著有《碑帖叙录》
13、张彦生
张彦生,原名国材,1901年生于河北吴桥县。1915年来北京琉璃厂隶古斋碑帖店学徒。当时隶古斋已经开设了60多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祁隽藻题写的匾额。他在隶古斋学会了拓、裱及收售碑帖等业务,同时也有机会先后走访了宝熙、汪大燮、梁启超、李盛铎、徐森玉、罗雪堂、方药雨、龚心铭、龚心钊、于右任、陈淮生、朱幼平、张效彬、张伯英等收藏鉴赏碑帖的专家,因而对鉴别碑帖真伪及碑帖的传世知识大有长进。1931年,他脱离隶古斋,借用庆云堂字号的名义独立经营碑帖店。著有《善本碑帖录》。
14、方若 (1869-1954),字药雨,号劬园,别号古货富翁,其本名城,字楚卿,小名偈宝。浙江定海人,寄居天津。富收藏,尤好古泉。画工石溪,古朴浑厚。著有《校碑随笔》。一九四五年后卒。
15、王壮弘,男,汉族,浙江慈溪人,1931年10月生于上海。书法从许铁丰、沈尹默,擅篆、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及在专业报刊发表。精于金石碑刻之学及书画鉴别。1987年4月应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作短期讲学,同年8月又赴美国东西学院、加拿大南山寺访问交流书艺。
参考书目: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卷第六,一九五《题隋志拓本》
康有为《书镜》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疏证》
马子云《碑贴鉴定浅说》(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杨震方著《碑帖叙录》杨震方(1922~2004)
张彦生《善本碑帖录》
文物出版社《隋元公墓志铭》
中国书店《隋元公墓志铭》
上海书画出版社《隋元公墓志铭》
张彦生《善本碑帖録》
王壮弘《增补校勘随笔》
方若定《校勘随笔》
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上海博物馆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清仪阁金石题跋》卷二中有全文著录
《魏书》之《昭成子孙传》
《北史》
《晋书--衛玠传》
《汉书》之《孔光传》《酷吏传》《百官公卿表上》等
《汉书》金日磾
《史记》百里奚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