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嘉德秋拍:清代金石家书法赏析

时间:2017-12-4 19:30:33  来源:雅昌艺术网

  [中国嘉德]吉金乐石——清代金石家书法

  本次“吉金乐石——清代金石家书法”专场共推出67件拍品,首先推出的是韧斋王士菁先生珍藏的书法25件。

  吉金乐石——清代金石家书法

  拍卖时间:12月20日(周三)下午4:0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A厅

  王士菁(1918—2016),原名葛秉曙,1918年出生于江苏沭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1946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新华书店编辑,鲁迅著作编刊社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等职。曾出版多部鲁迅研究著作。

  王先生在工作生活之余,雅好书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余暇,经常流连忘返于古旧书肆、文物商店,收集心仪的古籍碑帖、书法作品。王先生所收藏的书法,以有清一代金石家、碑学家作品居多,如何绍基、包世臣、吴让之、杨沂孙、张祖翼、张裕钊等,这些在五、六十年代还不太为人关注的作品,随着近些年金石碑帖的风靡,逐渐为藏家所重,不由得让人钦佩王先生眼光之独到。

  1546

  胡小石(1888-1962)杂书册

  水墨纸本 册页(三十一开六十二页)

  约:29.5×19.5 cm

  说明:附朱德簠行书一页。“仲子心赏”或为杨仲子鉴藏印。

  杂书册 (局部)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欧阳修,而至清代才正式命名。金石家的书法讲求古拙、遒劲,通过学习研究各种金石文字,化为己用,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面貌,与传统的文人书法风格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些金石家书法除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一些对传统金石文字的摹写、考证,还蕴含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价值。

  从清代中期开始,受到乾嘉学派的影响并随着文字学、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便掀起一股“金石热”,影响后世两百年,直至民国中后期逐渐显出颓势。

  本专场囊括了郑簠、金农、何绍基、伊秉绶、赵之谦、翁同龢、吴大澂等人的作品,这些书家在清代金石学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1560

  郑簠 隶书介雅三章

  1679 年作

  水墨绫本 立轴

  199×51.5 cm

  钤印:郑簠、谷口汝器

  题识:介雅三章,章六句。《隋书乐志》云:《介雅》者,取诗《大雅》。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也。己未清和,书祝永翁老父台嵩诞,治下晚生郑簠。

  释文:

  (一)百福四象初,万寿三元始。拜献惟衮职,同心协卿士。北极永无穷,南山何足拟。

  (二)寿随百礼洽,庆与三朝升。惟皇集繁祉,景福互相仍。申命永无遗,穰简必来应。

  (三)百味既含馨,六饮莫能尚。玉罍信湛湛,金波颇摇漾。敬举发天和,祥祉流嘉贶。

  鉴藏印:修直考藏

  出版:

  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故宫博物院编,第54 页,紫禁城出版社,2002 年。

  2. ALL UNDER HEAVEN,第56-57 页,M HKAUllensFoundation,2004 年。

  展览:

  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北京故宫博物院,2002 年5 月。

  2.“ALL UNDER HEAVEN—ContemporaryChinese Art At The Muhka, Antwerp TheCollection Of The Guy & Myriam Ullens Foundation”,MuHKA andKMSKA,2004。

  说明: 旧藏者许修直(1880-1954),名卓然,字修直,晚号百砚室主。江苏无锡人。早年留学日本,同盟会会员。历任民国政府内政部次长、北平市长。

  郑簠是清初隶书名家,初学明代宋珏,以楷书的方折笔法来写隶书,后转学汉隶原本,又参以草法,新创“草隶”,遂自称一派,从学者众多,如万经、朱彝尊等人,后世高凤翰、高翔、朱岷等也宗学其体。《隶书尔雅三章》是为“永翁老父台嵩诞”祝寿而写,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时郑簠58 岁。书风已呈现“草隶”面貌,结体变汉隶的紧密为开拓,扁平舒展,秀中见拙;点划变汉隶的沉稳为放肆,粗细、顿挫富有变化;运锋也趋于纵逸,撇捺时见率意出锋,反映了他中年时力求变革的面貌。此作先后为民国政府内政部次长、北平市长许修直和著名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藏,2004年5月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中展出,传承有序,值得珍视。

  1559

  金农 楷书《博古图跋语、阿寄传》

  水墨纸本 册页(十五开)

  23.6×33 cm

  出版:《金农书画编年图目》(下),第4-7页、24-2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说明:

  (一)是册经宋葆淳、王礼治、张廷济、金传声、陈希濂、唐云鉴藏。

  (二)上海朵云轩旧藏的金农《楷书吉金录稿》与是册尺寸、书体、用笔大体一致,同为王礼治收藏,钤有相同的藏印。故而推测此金农书册或与朵云轩旧藏本共为一套,不知何时分散。可参考《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第81-82 页;《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第1734 页。

  楷书《博古图跋语、阿寄传》(局部)

  楷书《博古图跋语、阿寄传》为金农手抄商甗、周敦、周簋等《古物说》,以及李氏《阿寄传》等,文十余篇,洋洋数千字,一如册中所云:“古未有版本,好学者患无书,梁子初、杨子林所写万卷,至于白首。南齐沈驎士年过八十,手写细书满数十筐。梁袁峻自写书课日五十纸。”以古人之勤奋好学为榜样,来自勉自励,遂以此而成为一代鸿词,成为一个名扬青史的书画大家。无怪宋葆淳在得金农此册后,会如此感叹:“金寿门见古人遗迹必手录之,其好学如此,今人不能及也。”全册抄写用楷书略略带行意,书写极为用心。书风典型,是其的笔。张廷济定其为“冬心先生晚岁手迹。”廷济是嘉、道时著名学者,金石鉴赏大家,他和宋葆淳去冬心先生生活的年代不远,所见其遗墨不少,故所论亦中肯。此册曾经宋葆淳、王礼治、张廷济、金传声、陈希濂、唐云鉴藏。诸公皆善鉴,尤能善藏古物,故保存如新,墨光湛然,读之令人爱不忍释,观者必同有此心也。

  1572

  何绍基、牛鉴 致李星沅信札册

  水墨纸本 册页(八十一页)

  尺寸不一 约23×12cm 24×26cm (40开)

  鉴藏印:文心审定(九次)、荆门王氏收藏之章(五次)、王文心藏(四次)、荆门王氏珍藏(五次)、蒙泉书屋收藏金石书画之章(三次)、蒙泉书屋书画审定印(三次)、荆门王氏文心珍藏(三次)、文心经眼

  签条:何子贞太史手札。仙舟珍藏。钤印:先周书画

  布套签条:何子贞手札。大小共七十三页。甲子嘉平月,蕺山刘侗题。鉴藏印:荆门王氏文心珍藏

  出版:

  1.《书法》杂志2014 年第6 期,封2-26 页、封底,上海书画出版社。

  2《. 书法》杂志2014年第7期,封2-17页、97-102页、封底,上海书画出版社。

  3.《何绍基尺牍》,第2-43 页,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

  说明:

  1. 上款人李星沅(1797-1851),字子湘,号石梧。湖南湘阴(今为汨罗)人。道光进士。曾任兵部尚书、陕西巡抚、陕甘总督、江苏巡抚、云贵总督、云南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参与禁烟与鸦片战争抗英,并有文才,时号位湖南“以经济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有《芋香山馆诗文集》、《李文恭公奏议》、《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记》等存世。

  2. 王文心旧藏。王文心(1888-1974),字保授,斋室名蒙泉书屋。祖籍浙江杭州,生於湖北荆门,后定居上海。早岁留学法国,曾任上海屈臣氐汽水公司董事长。与康有为、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等名士多有来往,藏品以明清书画居多。

致李星沅信札册 (局部)

  1573

  何绍基 楷书临《道因法师碑》

  咸丰戊午(1858年)作

  水墨纸本 册页(四册,一〇一开)

  30×41.5 cm

  钤印:何绍基印、子贞

  题识:咸丰戊午仲秋月朔三日至十六日临竟。蝯叟。

  鉴藏印:重子所赏

  楷书临《道因法师碑》(局部)

  2017年春拍,中国嘉德于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中推出何绍基专题,受到藏家青睐,大获成功。这次吉金乐石专场,共有何绍基书法10件,有信札册、临帖册、四屏、对联等。其中何绍基、牛鉴《致李星沅信札册》尤其值得关注。此册为著名收藏家王文心旧藏,收录何绍基致李星沅信札77页,24通,该批信札作书时间从道光二十年三月至二十四年一月,对应着何绍基丧父之痛以及服阕后任职国史馆的大致轨迹,其中既有何、李两家人生活起居的家常琐屑,也有官宦生活的种种况味,间亦及于湘籍友人的近况,还有关于鸦片战争等国是的论议。

  1575

  赵之谦 手札

  水墨纸本 册页(七开十页)

  大:25 × 25 cm

  小:23.5 × 12.5 cm

  说明:

  1. 此册含有赵之谦手札三通七开,另附抄文四开、某公致“司徒三兄”手札一通。

  2. 上款人“练溪五哥”或为胡练溪,名元吉,曾任宁波府知府,为赵之谦友人。关于他的事迹书载不多,但现存赵之谦手札中有多通提及或者是直接写给练溪的。第三通的上款人“蒲孙”或为程秉钊。程秉钊(约1838-1893),字公勋,号蒲孙,安徽绩溪人。光绪庚寅(1890 年)进士。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幼受绩邑“三胡礼学”的影响,潜心于音韵、训诂兼及历史、金石、书法。1864 年,求学杭州,与赵之谦、沈方颐、戴望等切磋经义。曾协助赵之谦纂《江西通志》,并为其撰写墓志铭。

  赵之谦手札册含有赵之谦手札三通七开,另附抄文四开、某公致“司徒三兄”手札一通。第一通是寄他二哥的家书,谈家中诸多琐事,极长。涉及诸多家中琐事,此札书时赵之谦四十岁,正艺事成熟,创作欲最强,作品问世最多的时候,字写得流利清劲,已可见其摆脱何绍基,力参魏楷,求变求新的努力与艺术成就。后二札皆致友人,内容多述及官场,可见都作于江西任县令时,已是其晚年所书了。至蒲孙一札云:“严刑峻法惩一切作奸索诈之徒,高谭雄辩以夺四乡讼棍土包之气。”可见其除邪惩恶造福乡民的正气与豪气。三札虽率意而劲硬质重,一改早作姿媚之风,是其以北碑入楷行而自成一格的典型之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