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3 18:48:19 来源:雅昌艺术网
清 金漆木雕释迦摩尼及阿难迦叶三尊 尺寸不一 RMB: 2,200,000-2,500,000
[北京东正]古代宫廷艺术与古董珍玩专场
北京东正2017年秋拍将推出【古代宫廷艺术与古董珍玩专场】,拍品涵盖宫廷瓷器、玉器、佛像、铜器杂项等类别,共计九十余件拍品。本期我们将为您推荐其中佛教艺术专题。
金漆木雕简称『金木雕』,用樟木雕刻、再上漆贴金。特色是金碧辉煌、工艺精湛及其秀美。表现形式是浮雕、通花雕和立体通雕,极为擅长经路通畅、镂空多层次的雕刻。广东金木雕历史悠久,中外闻名。历史上分为潮州和广州两大类,各有不同风格。潮州金木雕主要用于挂屏、座屏等装饰陈设品,以花乌鱼虾为主要题材,内容丰富多采,表现手法擅长透雕,刻工细腻,形象生动传神,作品立体感强。广州地区金木雕主要用于处筑物的装饰,特点是刀法利落、流畅、雕塑感较强,适合于高、远的视距欣赏。本组作品属于潮州木雕,运用多种雕刻技巧,玲珑剔透,聚漆贴金以后,显得更加华贵。
此组释迦三尊组像,体量颇为硕大,分背光、主尊、台座三部分雕刻拼接而成。释迦牟尼佛像两边各有一老一少塑像,右边年长抱拳的一位是迦叶尊者,左边年轻合掌的一位是阿难尊者。
释迦呈全跏趺坐在盛莲式莲花座上,莲花瓣的雕刻十分精细,每瓣莲花都非常饱满,排列十分整齐。三尊雕像的莲花座下都有刻有龙纹的高座,可以从纹路上看出雕刻者技艺高超,雕刻的十分栩栩如生。三尊雕像的身后皆有透雕龙凤纹背光,远远观去,心中升起肃然之意。令人敬畏。迦叶和阿难是释迦牟尼最亲近的弟子,被佛教徒看作是佛身边的胁侍。
迦叶,全称『摩诃迦叶』,意为饮光。属婆罗门种姓,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首。 梵文:Kasyapa,称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阿难,全称『阿难陀』。 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叔父斛饭王之子,后跟随佛陀出家,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就是长于记忆,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此尊造像即为释尊及阿难迦叶二协侍像,漆金色泽浓郁,纹样繁简有秩,精细考究,历经岁月流转,仍品相完好,极为震撼。
十四至十伍世纪 铜鎏金嵌宝无量寿佛 尼泊尔风格 H:15.5 cm RMB:350,000-400,000
无量寿佛是密教事续重要的本尊,皇室与贵族尤其重视,经常与白度母、尊胜佛母搭配,称为「长寿三尊」。造像两手禅定印托长寿宝瓶,结跏趺坐于仰覆莲瓣上。其头戴宝冠梳高发髻,髻顶饰宝珠,左右发辫披于双肩;裸上身,饰项链臂钏和腕钏,下着贴体窄袍,亦以璎珞装饰,窄袍衣折整齐地收于盘腿间。长寿宝瓶款式别致而大气。本件作品做工精湛,用心细腻,材质为合金铜,铜质和鎏金成色温润,作品结构端庄,璎珞处镶嵌绿松石,呈现高贵气质。额头宽大,显现福气与智慧相,背后束发折于帽冠带、窄袍系带打结,细节交代清晰,整体装饰简单大方又庄重华丽,不失为该时期尼泊尔风格造像的佳作。
十六世纪 铜鎏金宗喀巴坐像 西藏风格 H:16.3 cm RMB: 800,000-1,200,000
来源:鸿禧美术馆
著录:《金铜佛造像图录》,鸿禧美术馆,1993年,第126页。
宗喀巴大师(1357-1419年)原名罗桑扎巴,出身于青海省湟中县宗喀地方,被后人尊称为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他年幼依当地僧人出家,学习了一些佛教显密教派法。16岁(1372年)前往西藏游学。从此,他在西藏遍访显密名师,学习各种教派,并创建了自己的独特理论,着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标志着他的思想完全成熟。同时,他改戴黄帽,形成风气,被人称为『黄帽派』,或者简称『黄教』。黄帽本来是持律者所戴,他以此表明心迹,他将以一已之力,促进西藏佛教改革。在他的倡导下,西藏佛教界风气为之一变,僧俗阶层均赞同他整顿佛教教规,遵重戒律,规范僧人行为的做法。他的学识和僧风无人可及,被后人称为『第二佛陀』。在他之后,传出达赖与班禅两个转世系统,一直影响到今天西藏的宗教格局。据传说,他小时候就曾见到过文殊菩萨,在他一生游学时,就曾多次得到过文殊菩萨的指引,加之,他智慧过人,学识渊博,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这尊造像中,宗喀巴大师身着袈裟,右肩莲花上有智慧剑,左肩莲花上有般若经,与文殊菩萨的持物完全一致,体现的正是二者之间教法上的父子关系。
造像为红铜鎏金,金水有部分磨损,可以感受到氧化后红铜的润泽。大师面庞饱满,表情宁静,双手施转法轮印各牵莲花,全跏趺坐于莲台上。莲瓣肥厚宽大,线条柔和。下承卷草纹三足椅,构思精巧,枝条繁密而不失典雅,带有明显汉风味道,令人联想到明代的家具造型。
这件作品从构思到造型以及铸造技术均无可挑剔,当是16世纪造像中的精品之作。从其风格来看,具有后藏造像柔和优雅的特点,可能是扎什伦布寺一带的作品吧。
(撰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罗文华)
十三至十四世纪 铜错银双色舍利塔 H:50 cm RMB:500,000-600,000
塔是佛教中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藏语中,塔称为『却丹』,在梵语中称为『苏堵波』,意译为方坟、圆冢、高显处、灵庙、功德聚等。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这个浮图就是指佛塔,而浮图其实就是佛陀之变音。佛塔原为埋藏佛和僧尼遗体、舍利之圆冢,后来也供奉安置经文、法物。另外,还有一种不供藏舍利的,称为『支提』,意即灵庙。
舍利塔为佛塔之一种,在西藏之经论记载中,广大的西藏地区有各种式样的众多佛塔,如有自然形成之佛塔,还有加持之佛塔,成就之佛塔、各教派之佛塔、各续部之佛塔,还有用于调节风水用之镇压塔等。在《律部》中,对于佛、独觉、阿罗汉、上士、随佛弟子、不还果、一来果、预流果等等,这些证果之人的佛塔度量均有专门论述。但是,除了舍利塔与极少数之异形塔外,藏区所有的佛塔都可归入八大类型中,此即为本如来八塔。如来八塔是纪念释迦佛一生事迹的,如纪念释迦佛诞生的塔名『莲聚塔』,就是纪念释迦佛降生时行走七步,每一步足踏一莲花故;纪念释迦佛修行成正觉,而建的『菩提塔』,表无上菩提;纪念释迦佛初转法轮,而建的『四谛塔』,因佛初转法即四谛法门;纪念佛用十神变降伏外道而有的『神变塔』;纪念佛由天宫下降人间而建的『天降塔』;纪念佛劝息诸比丘之争端,而建的『息诤塔』;纪念佛战胜一切恶魔,而建的『胜利塔』;为纪念佛入涅槃而建的『涅槃塔』。
舍利塔其造型与如来八塔均有别,它不仅在今日之西藏很少见到,就是在佛教之乡之印度也不多见。而物以稀为贵,极少见的噶当塔,也就成了收藏品,在布达拉宫内,最为壮观就是历代达赖喇嘛的肉身舍利灵塔。
此件舍利塔就此塔塔由台座、塔基座、塔身以及塔刹组成四部分组成,最下方是一个巨大的圆形覆钵式塔基,为合金铜锻造,这是纯粹的早期印度制式,所有的佛塔都是由覆钵式逐渐演变为楼阁式,而塔的形式,则从原来的圆形,演变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衅各种不同的形状。塔基底部有完好的装藏,红铜铸造的严实的包底和其上刻画的羯磨杵图案牢固而有效地护卫着内膛的装藏,使其继续保有神秘的宗教灵性与加持法力。塔向上逐层收分,形成叠涩式圆形台座,其上为四方形塔瓶,之上是多角平台,平台上四方竖立着摩尼宝型外延,合金铜质地,外包裹白银。塔刹为银子打造的十三级相轮,是成佛的十三金刚地,顶饰莲花花蕾。这样的制作方式是因为十三层阶,代表十三天,这是因为我们娑婆世界位在整个法界的第十三层,所以汉地佛塔也一般多是十三层。密宗讲证得法身果位有十三地,显宗只讲了十地,但那只是化身佛的果位,应该还有十一地后补佛位,十二地报身佛位,十三地法身佛金刚持果位。所以十三层之上才是顶轮,有的塔顶不仅饰日月等,还有烈焰三宝。日月代表明空之境,就象密法圆满次第观修之『那打』,渐渐归于空性。
此件舍利塔整体造型复古保存完整,造型简单但线条流畅古朴,工艺看起来略微粗犷,实则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省去了繁琐的装饰,突出为重点,强调了此塔的实用性,透出了化繁为简,少即是多的思想,极其符合现代人对美的追求。通过其工艺造型以及合金铜、红铜、白银多种材质的组合使用可见其级别极高,不同于常见的佛塔,按仪轨内封圣物以外还有大量的经书,换言之只要是开门的老塔只要是原封底内必有舍利、甘露、法衣等圣物,级别越高的佛塔封藏之物就越殊胜,在过去是被作为圣物供奉于高堂之上的,这件理所当然能算是最近难得出现的舍利塔精品了。数百年传承、无数加持积累了无量福报以一身,供奉它既是以恭敬之心礼敬舍利塔,能累积深厚的福缘。为难得一见的佛教圣物,具有极高的宗教和收藏价值。
十四世纪 铜鎏金阿閦佛坐像 西藏风格 H:29 cm RMB:2,200,000-2,800,000
来源:纽约佳士得,1999年9月17,Lot.89
著录:Spink, body,Speech and Mind, Buddhist Art from Tibet,Nepal, Mongolia and China,1998,cat.no.13
阿閦佛意译为不动佛,有无嗔恚的意思,为密教金刚界五佛之一,五方佛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佛经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化五方佛以代表五智:中为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由于『阿閦』是『不动』、『无动』、『无忿怒』的意识,所以又称不动如来,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因他的愿力所感,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整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内心安静祥和,极其殊胜。
此尊造像五官端庄,肢体比例匀称,螺发排列紧密规整,螺髻颗粒粗大饱满,肉髻高耸,宝珠严顶,额头平正,鼻梁细直,双眉细长,面部表情平静,恬静的面庞上浮现着慈悲于智慧的力量,使人望之心安。颈部刻有三道折痕,耳长垂至肩。身穿袒右式袈裟,衣纹装饰简单,仅衣缘錾刻花纹。薄衣贴体,衣纹垂落感自然,体现柔和之美。呈全跏趺坐,坐于束腰仰覆式莲花座上。左手结禅定印,上托金刚杵,此为阿閦佛的象征,证明佛的坚固锋利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因此其代表佛智、空性、真如、智慧。右手结触地印,手指刻划柔软丰润,颇为写实。
莲座宽大,莲瓣圆润饱满,呈错落式排列,并在莲瓣顶端雕琢如意纹,上下缘饰有两圈连珠纹,底缘处錾刻铭文。整尊造像铜质精良,胎体厚重沉实,通体鎏金,鎏金饱满莹润,金水亮丽。雕刻细腻写实,工艺线条生动流畅,造像比例和谐,尤以佛像的肌体感刻画细腻到位,尤其是手的姿势,身体的坐姿,下俯的双眼,把一尊体恤人间疾苦而又慈悲威严的东方妙喜世界的阿閦如来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
明 铜鎏金吐宝神鼬一对 L:41 cm,H:17 cm RMB:3,800,000-4,800,000
吐宝神鼬为五路红、白、黄、绿、黑等财神及财宝天王最为重要眷属配尊,尤以黄财神佛像手中皆会握有吐宝鼬。藏传佛教中,黄财神是财宝天王即毗沙门天王眷属,因毗沙门天王是掌管财宝富贵,保持佛法的著名善神。因此吐宝鼬也为财神的化身,口中含吐摩尼加意宝珠及一切珍宝,威武神猛,掌理财富运渡。本尊成对而存,仰首呈卧姿,四足收于身下,尾巴长曳,体型硕大,口中含摩尼宝珠,象征着可以脱离一切众生贫苦的宝物。通体鎏金,金水浓郁明亮,除五官具体刻划外,通体光素,仅以细密的阴刻线表现皮毛纹样。虽装饰纹样简单,但更为注重肌体之质感,造型颇为生动写实,匠心独运。
吐宝鼬作为毗沙门天王之重要身份象征持物,《宋高僧传》卷二《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言:畏复至乌苌国,有白鼠驯绕,日献金钱。而作为佛教发源地之印度,鼬亦做为财富之象征,如象鼻财神迦尼什就常踏于鼬上的姿态。公元八世纪左右,由于中亚地区的人们以鼠鼬皮制作钱包或珠宝袋,即在使用鼠鼬皮所制成的钱袋时,从鼠鼬的口中可以倒出硬币、宝石或者子安贝壳,最后逐步演变为俱毗罗手持吐宝鼬的形象,而至明清时期,此信仰以深入人心,吐宝鼬亦作为财富之象征独尊于世,此像即为其中之珍品,且成对而成,尤为殊胜。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