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嘉德秋拍:《毛主席在麦田》——蒋兆和心中的伟人画像

时间:2017-11-29 15:07:49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

蒋兆和与毛主席

  [中国嘉德]大观——四海崇誉庆典之夜·近现代

  为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蒋兆和创作了《毛主席在麦田》和《向农业合作化迈步》,后者作为政治宣传画典型而知名。而这幅《毛主席在麦田》是一幅纯粹的艺术创作,蒋兆和一直对其珍惜爱护。画面中毛主席站在麦田中,仿佛在静静聆听着农民的心声。他抬起头,微皱着眉头,信心百倍地在为几亿农民谋略。平和亲切的样子,表达了画家心中的伟人形象。

  蒋兆和 毛主席在麦田 镜心 设色纸本 57×70 cm

  钤印:兆和

  题识:兆和。

  展览: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势象空间,2017 年9 月2 日-22 日。

  出版:

  1.《蒋兆和百年诞辰纪念作品集》,2004 年版。

  2.《蒋兆和画集·上》,第177 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5 年版。

  3.《人道之光- 蒋兆和文献展》,第27 页,势象空间,2017 年版。

  几乎没有人看到过蒋兆和画的第一幅毛主席像。张鹤云,1942年间北平国立艺专的学生,在他编著的《张鹤云书画探索录》中,有一幅他的老师蒋兆和的作品照片,并注明作品的题目是《毛泽东与儿童高唱东方红》,创作日期约1950年。画面上毛主席带领着一群农民的孩子振臂高呼。所塑造的毛主席的形象与1949 年10 月1 日毛主席在天安门上的那张照片相近,这大概是蒋兆和画的第一幅毛主席像。

  自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画毛主席像迅速地普及到全国。据美院解放初期油画系毕业的学生回忆,毕业前,每人必须完成一幅领袖像。学生如此,教师画领袖像更不是新鲜的了。那时提倡画年画,国画要为年画服务。来自延安的版画家古元画了年画《毛主席与农民谈话》,工笔画家黄均画了《人民政协会议上新疆代表向毛主席献礼》。蒋兆和不画年画,他思考怎么用自己独特的水墨形式画出毛主席像。

《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 1966 年作

  1951年,蒋兆和创作了历史题材的水墨人物画《毛主席与孙中山的会见》。那一年徐悲鸿问蒋兆和还能不能画油画,想把画历史题材的任务分一个给蒋兆和,而要求是必须画油画,因为当时普遍认为国画不能表现现实的重大题材。为此蒋兆和与萧琼颇费脑筋的讨论了一番。萧琼坚定地说,要画就画国画,谁说国画不能表现现实,《流民图》不就是在表现现实吗?于是蒋兆和坚持不画油画。在1950年《人民美术》第3期有这样的报道:“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现已正式成立。最近研究部一部分人员接到文化部交下绘制中国革命历史的任务。计有徐悲鸿的《人民慰问红军》(油画),王式廓的《井冈山会师》(油画),李桦的《过草地》(套色木刻),冯法祀的《越过金甲山》(油画),董希文的《强渡大渡河》(油画),艾中信的《1920年毛主席组织马克思小组》(油画),夏同光的《南昌起义》(油画),蒋兆和的《渡乌江》(墨画),周令钊的《鸦片战争》(油画)等,全部作品限月底完成。”

  然而似乎没有人见到过蒋兆和的《渡乌江》,倒是在国家博物馆的库房里,保存着一幅表现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题材的作品《毛主席与孙中山的会见》。画面主体是孙中山和毛泽东交谈的形象,背景衬托正细读文件的宋庆龄,桌上《三民主义》等书籍,开放的水仙,以及顶灯,均细微地表达出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开会的内容。看得出来蒋兆和为此画下了不少功夫。这幅应是他画的第二幅毛主席像。

  1961 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群众美术画库《蒋兆和作品选》出版,编者朱章超写文说“在蒋先生近年的创作活动中,致力于描绘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形象,也是他的一个重要课题。”在1955年与1956年,蒋兆和集中画了不少毛主席像。

  1955年,新建北京儿童医院,诸福棠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应老友诸福棠邀请,蒋兆和创作了《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与少年儿童)。在北京儿童医院落成典礼上,《听毛主席的话》就挂在医院的大厅里。以后该作收藏于北京儿童医院。

《听毛主席的话》 1955 年作

  《听毛主席的话》刚一问世,便发表在《文艺报》1955 年第9 期封面。1956 年,这幅作品印在了那个年代流行的美术日记本里。后来还印成对开的彩色宣传画,在多种报刊上发表。直到1964 年,仍有刊物的封面选用这幅作品,可以说这是一幅深受群众欢迎又被美术界认可的作品。

《在毛主席的身边》 1960 年作

  1956年3月的人民画报发表了毛主席在工作的照片。蒋兆和根据这张照片画了一幅《毛主席在工作》,作品完成后立即被印成了明信片,广为销售。

《毛主席在飞机上》

  根据新华网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描述:

  1955年10 月30 日全国美协发布“关于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的工作布置情况”。中央美院的教员在学习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文件后,纷纷订出创作计划,准备下乡体验生活进行创作的教员有吴作人、叶浅予、司徒乔、李宗津、蒋兆和、戴泽、韦启美、黄均、罗铭、李琦、陈晓南、萧淑芳等20 余人。

  从1954 年到1956 年,蒋兆和的每一幅作品几乎都是配合祖国建设的宣传品。《拖拉机手》《搓玉米》《休息的时候》《添车买马置新犁》等一幅接着一幅。

  1955 年的冬日,蒋兆和同周围的画家们一道投入了一场新的全国范围的农村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蒋兆和又开始忙碌了。蒋兆和逐渐领悟了新中国美术的特点,那就是作品的题材配合党的政策的宣传,这就跟上了形势,让艺术为政治服务了。这是蒋兆和从创作苦闷中找到的出路吗?这是否是唯一的出路?时间与实践在回答这个问题。

  配合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蒋兆和画了两幅作品,一幅《毛主席在麦田》,一幅《走合作化道路》。

  《毛主席在麦田》画的是毛主席走出了中南海,到农村去了。毛主席站在麦田里,向远方望着,思索着。

《毛主席在麦田》

  《向农业合作化迈步》(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画的是毛主席手握《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册子,以伟大领袖姿态出现,为全国人民指引方向。农民们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昂首阔步地向前走。

《走合作化道路》 1956 年作

  这两幅作品的命运有些像老舍的《龙须沟》与《方珍珠》,《方珍珠》被冷落,《龙须沟》出了名。

  那个年代的舆论导向是这样的,响亮的大标题“听毛主席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在中国作家协会编辑的期刊《文艺学习》1956年第1 期封3 上刊登一组题为“听毛主席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的图片,报道说:农业合作化的高潮来到了北京市郊南苑区龙爪树乡和牌坊乡,百分之九十八的农民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宣传队把墙报、喜报、大字报、宣传画、标语,彩色缤纷地贴在各个地方,锣鼓喧天,红旗招展,秧歌队、歌咏队、腰鼓队活跃在各个村庄,老大娘门前摆着桌子放着茶水、纸烟和切好的大块萝卜招待着宣传队的同志们,人人都兴高采烈地听毛主席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大家都说:“这几天咱们村里比过年还热闹。”

  《向农业合作化迈步》明显与舆论导向相吻合。这幅作品发表在《文艺学习》1956 年第1 期插页。插页有一段当时的评论家的介绍:“政治宣传画在造型艺术领域,可以说是最富战斗性和群众性的形式之一。也是党在宣传鼓动中的犀利武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还是近些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如果要衡量政治宣传画的优劣,当然首先要看作品的政治思想是否鲜明和尖锐,但也要看它的艺术形式和人物形象处理的如何。这里刊登的一幅题为‘向农业合作化迈步’的政治宣传画,我觉得基本上具备了上述条件。”

  紧接着,《时事手册》1956 年2 月出版的第3 期封面刊用了这幅作品,题目是《听毛主席的话,走合作化的路》。很快作品被印成大幅的宣传画。由于宣传画下面印有一行红色大标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后又将这句口号定名为画的题目。

  1957 年朝花出版社出版了一个《中国农业宣传画》的小册子,收录了21 幅优秀的广泛发行的农业宣传画。其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一幅放在头位,并有这样一段评语:毛主席关于农民合作化问题的报告给了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信心,画家以象征的方法表现出农民们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满怀信心地前进。照耀着明朗的阳光的画面使人们看了心情十分爽快。这幅画笔法流利,构图富有概括力,很有宣传画的魄力。

  1958 年12 月,这幅作品参加了在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会。

《毛主席在麦田》(局部)

  相对而言,《毛主席在麦田》未能出名。因为它首先不是一个宣传画。虽然未能像《向农业合作化迈步》获得更多的出版、展览机会,但是蒋兆和一直珍惜爱护,因为它是一幅纯粹的艺术创作。画面上,对毛主席脸部的刻画极为细腻。当毛主席一个人站在麦田里,周围是那么的安静,给人感觉不是农民在听毛主席的话,而是毛主席在听农民讲话,静静地在听,听农民的心声。今日再看这幅作品,我想这是画家想要表达的。周围没有保卫撑伞,没有“无限崇拜”,就像《毛主席与少年儿童》那幅画里,毛主席如同和蔼的父亲搂抱着少年儿童,在这幅画里,毛主席普普通通的,抬起头,微皱着眉头,信心百倍地在为几亿农民谋略。我想这也是画家想要表达的。

  欣平,2017-8-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