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只做“锦上添花” 而不喜欢“雪中送炭”
时间:2017-8-6 12:39:50 来源:新快报(广州)
社会上一直有人对拍卖场抱着崇拜感和神秘感,认为什么物品只要一上拍卖必然就能拍出高价;许多画家认为拍卖会能使自己的作品“快速市场化”,只要将自己的作品往拍卖会上一放,就立马价格得以攀升。
实际上,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拍卖,拍卖品只属于商品市场上一个很小的领域。比如,所有商店里可买到的定价销售商品基本上都不适合于拍卖,原理上定价销售与竞价销售会相互冲突,同时,定价销售的商品往往数量很大,稀缺度不够。为什么一些拍卖会上的珠宝玉石和艺术设计作品总是成交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些拍品太普通,在珠宝店或家具店里随便都可以买到……什么样的东西才适合拍卖?这要记住一句格言:拍卖只愿意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喜欢“雪中送炭”。
——季涛
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剧里,山水集团的董事长高小琴将她与高育良的合影照片一直挂在她的山水庄园内,以至于使人误以为她是高育良的侄女,或者其它亲密关系,而对她另眼相看。事实证明,高小琴不过是利用照片在给外人制造一种假象,打着高育良的旗号做一些营私舞弊、违法乱纪的事情罢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书画界也经常能看到有人晒合影的现象,甚至有的书画家都一把年纪了还那么热衷于晒合影,在宣传的报刊上晒,在出版的画册里晒,在日常的微信中也晒,简直到了“无所不晒其极”的程度……真正的艺术家,尤其是德艺双馨的年长艺术家,也从不会做这类事,更不会拿着合影经常显摆,唯恐天下不知。
——艺术时评人王进玉
“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陈丹青
在作品人民性方面,无出其右者。中国绘画史上,最应该被称作“人民艺术家”的应该是赵望云。我们知道,齐白石一直被称作“人民艺术家”。但我认为赵望云更应具备这一称号。1936年,盛成先生在赵望云画集序文中一句话,很有洞见。他说:“白石翁画中有物,不爱摹古,望云画中有事,更进一步,而且这个事就是这个时代的事又是这个世界的事。”
——陕西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张渝
由于行为艺术完全是从西方引进的艺术形式,其基本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异。西方行为艺术源于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基于艺术家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感受自然而然地产生,有着广阔的政治、社会、文化背景。而中国的行为艺术最初则完全是移植而来,缺乏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土壤……如今有很多的行为艺术以个人至上,急于求成,弃公共道德于不顾,严重污染到旁人的眼睛。有些人打着艺术的幌子,却做着欺世盗名的勾当。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