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7-28 17:30:53 来源:荣宝斋
清 木雕动物梁柁1对 长47cm 宽24cm 安徽博物院藏
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仍,世族南迁,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的徽州成为人们乱世避祸的“世外桃源”。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崇文重教的儒家文化氛围。明清徽商富甲天下,以雄厚的资金在故里造宅第、修祠堂、建牌坊,遗留下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徽派民居群落,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广东省博物馆展出百余件(套)与徽州传统民居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物,这些文物大部分甄选自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少量来自于广东省博物馆的珍藏。展览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天地有道 心归自然”,主要展示了徽州民居与村落所处的大环境、选址规划与营造理念;第二单元“神工意匠 徽州三雕”,展示木、砖、石“三雕”艺术,展品重现了徽州传统民居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文化艺术,体现了良好的生态文明,综合展示了徽州古建筑的魅力。
神工意匠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艺术特色鲜明,各逞俊逸。木雕撑栱、雀替、梁柁等建筑构件,功能虽同,形态有异,图案造型丰富多彩。石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基座、柱础、漏窗等外部装饰。砖雕多用以装饰门楼门罩,题材广泛,山水、人物、园景、花鸟小品,异彩纷呈。
徽州古建筑及其“三雕”技艺是传统文化背景下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代表了中国明清民间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平。
一、徽州木雕
徽州古建筑为木结构,梁柁、撑栱、雀替、窗扇、栏杆等,皆以木雕装饰。撑栱、雀替采用圆雕技法,立体造型,内容丰富。梁柁是梁与枋结合之构件,画面有限,木雕艺人在“方寸之间”刻画了一幕幕生动的戏剧场景。窗栏板、隔扇以平面几何构图,纹样千变万化,浮雕与镂空结合,山水花鸟、草木虫鱼,生意盎然。居室之内,朝夕相对,犹如置身艺术殿堂。
1.梁柁
俗称为“元宝”,其由唐宋时期建筑的间柱演变而来。是置于梁与枋结合处、使二者共同承重的建筑构件。梁柁面积有限,造型敦实。就建筑构件而言,其实为“方寸之间”。但雕刻艺人却往往能在此狭小的空间上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或一幕幕戏剧场景,因此小小的梁柁,往往会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清 木雕动物梁柁1对 长47cm 宽24cm 安徽博物院藏
左图:纹饰被怪石分为两个部分,左侧为喜鹊登梅,寓意“喜上眉梢”,右侧为猴子捅马蜂窝,寓意“马上封侯”,都是寓意吉祥的象征。
右图:纹饰主体为鹿衔灵芝,寓意“健康长寿”。它正回首与右侧的喜鹊相呼应,生动有致。
2.撑拱
撑拱常用于建筑物外檐的梁、枋柱节点下,为梁、枋悬挑部位的支点,属“出挑”构件。一般梁柱结合用独木圆雕,以狮兽造型为多,而在枋柱结合部位则用琵琶撑、卷草撑等浮雕或浅浮雕撑拱。其样式为斜杆件或三角形实木件两类,故亦称为“牛腿”。
木雕九世同居撑栱左侧 木雕九世同居撑栱右侧
采用镂雕、高浮雕的手法雕刻“九世同居”和“百忍图”。人物造型优美,富有生活情趣。寓意为家庭和睦,子孙昌盛。
“九世同居”“百忍堂”典故出自《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至唐代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高宗为之流涕,赐以缣帛”。张公艺被世人称为“张百忍”,自此“百忍图”故事广为流传,张姓人也自此以“百忍堂”为堂号。
后人据此史实,绘成九只鹌鹑嬉于几丛菊花间的图画,以“鹌”谐“安”,以“菊”谐“居”,九数寓九世之意,图名就称《九世同居》,用作合家团聚、同堂和睦的祝愿。
清 彩绘镂雕狮子撑栱1对 长86cm 宽26.5cm 高16cm 安徽博物院藏
狮子是撑拱中常见的形象,因“狮”与“事”谐音,表达了人们事事平安的意愿。
左图:圆雕一狮子,前爪滚弄绣球,倒挂在廊檐下,狮子威风凛凛,威猛霸气,镇魔驱煞,祈佑生财,象征着一种富贵吉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右图:圆雕一狮子,前爪滚弄绣球,倒挂在廊檐下,绣球上立一小狮子,与母狮相对,画面动感极强,寄托了“驱魔避邪、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3、雀替
雀替在《营造法式》中叫绰幕枋,因“绰”“雀”谐音,故名。明清雀替在梁柱节点处使用,借以增大榫卯搭接长度和缩小梁间净跨距离,不仅是古代建筑力学的进步,而且与其他构件共同构成了传统建筑的整体视觉效果。徽州古建中雀替多采用浮雕与透雕技法,表现出精湛的装饰效果。
清 木雕凤登高枝雀替1对 长27cm 宽9cm 高13cm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藏
采用镂雕彩绘的手法雕刻出“凤登牡丹”和“一路连升”的内容。镂雕构思精巧,寓意美好吉祥。
4.窗栏板
窗栏板是徽州民居特有的装饰物,又称遮羞板,罩在厅堂两侧内室对着天井的窗外。它既不影响采光,又可以遮挡视线和从天井方向飘落的斜风细雨。因其正好与人视线平齐,故徽商对此处的装饰特别重视,可谓精雕细刻,往往是整幢屋宇中木雕工艺最精彩之处。
清 郭子仪贺寿窗栏板2件 长94cm 高68cm 厚8cm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藏
采用镂雕、高浮雕、彩绘等手法展现出郭子仪八十大寿的宏大场面。“七子八婿”情态各异,旁边以各种彩绘吉祥图案装饰,但整体繁而不乱。寓意为多福、多禄、多寿。
5.门窗
徽州民居中的门窗在建筑中不仅起着隔断、装饰空间的功能,而且装饰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门窗是徽州民居中的“脸面”,因而它们往往是木雕装饰比较精彩之处。徽州民居门窗的装饰风格和装饰纹样也是徽州文化观念和经济情况的反映。
清 清代隔扇门 长293cm 宽50cm(此为单件尺寸) 共8件 安徽博物院藏
原八件,今存六件,采用镂雕、高浮雕的手法雕刻唐代诗人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上方一组雕刻的为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雕工精湛,人物栩栩如生,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豁达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清 饮中八仙隔扇窗6件 长34.5cm 高104.5cm 厚5cm(此为单件尺寸)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二、徽州砖雕
徽州砖雕多用以装饰民居门楼、门罩。其题材广泛,山水、人物、园景、花鸟小品,异彩纷呈。门楼、门罩是建筑的入口,精美装饰具有立体审美效果。很多砖雕是系列组雕,题材有民间传说、戏剧人物、地方风俗、山水楼台等。砖雕中的小品也精美绝伦,内容不仅有传说故事、山水园景,还有反映世俗生活的场景。
清 云鹤砖雕 长40cm 宽30cm 厚8cm 安徽博物院藏
白鹤翻飞,姿态各异,构图繁密,象征富贵和仙气。
清 百子图砖雕 长38cm 宽27.3cm 厚7.7cm 安徽博物院藏
作品以多层次深浮雕技法表现了“百子”嬉戏于亭台楼阁间,儿童姿态各异,技巧精细。百子图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多子多福观念的形象展示。传说周文王生百子,《诗经》歌颂周文王子孙众多,有“则百斯男”之句。喜爱孩子是人类永恒的情感,百子图的文化愿景生生不息。
这组九世忠臣图砖雕原为徽州屯溪“鸿楼书屋”门罩上的主体部分。一组共7块,正中场景雕刻大堂一间,大堂梁上悬“九世忠臣”四字匾额。堂前数人,有老者,有中年官宦,有幼童,反映了这个家族人丁兴旺;最左侧两块雕武将骑马挂刀的场景,追忆家族先祖在疆场上建功立业;最右侧两块刻家族先祖入朝为官,以文传家的良好家风。
清 九世忠臣砖雕7件 总长205cm 宽22cm( 单件长约29cm 宽约22cm) 安徽博物院藏
三、徽州石雕
徽州石雕题材受材质所限,不及木雕和砖雕丰富,主要为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由于石质材料耐久,适合用于建筑的外部装饰,多用在牌坊和建筑物的基座、柱础、横梁、栏板、漏窗等构件上,实用与美观兼得。徽州石雕以浮雕和圆雕技法最为常见,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
1.门楼构件
门楼是一家一户的总甬道,门楼顶部有挑檐式建筑,上有各种雕饰图案。门楼的高低大小、砖瓦材质、彩绘文字、和左邻右舍关系都有规定,须与身份相符。
明 石雕如意水浪纹门楼构件1对 长27cm 宽16cm 厚6cm 安徽博物院藏
此对雕饰的图案系类似水涡旋转的渐进形纹样,外周一个较大的圆环,自圆环向内旋出多组派状旋线,线端又有多种勾连变化,圆环的中心有一些形状似旋涡的小图案。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看似水激浪高,推起几朵水花,惊涛拍岸,奔涌向前。
明 石雕松鹿纹门楼梆础 长40cm 宽34cm 厚15cm 安徽博物院藏
此件雕饰枝藤缠草围成一框,内有石壁生辉:土坡冈峦之上有前屈而粗壮的黄山苍松独立,树下一只山鹿,昂首呦鸣。下座突出,画面为水浪推涌纹饰。
中国民间尊鹿为瑞兽。“鹿”与“禄”谐音,取高官厚禄之意。松树也是长寿象征,松鹿相伴则寓意松鹿长春。
2.梆础
梆础是用在墙根以及柱根与地面相接的部分,因容易受潮腐烂,所以徽州建筑的墙根与柱根都以石头建造,上面往往有精细的吉祥图案雕刻。
……
文 / 曹芳芳
(本文作者为广东省博物馆馆员)
(节选自《艺术品》2017-03 总第63期)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