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荣宝斋上海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精品欣赏(上)

时间:2017-7-24 20:07:41  来源:雅昌艺术网

金农(1687-1763) 诗书画三绝卷 尺寸:31.5×590cm 约16.7平尺 RMB:7,000,000 ~ 10,000,000

  [荣宝斋(上海)]中国书画专场

  荣宝斋(上海)秉承一以贯之的遴选策略,中国书画突出“同一概念”,汇集了逾二百件古今名家的佳作杰构,囊括多个精彩专题——周沛江收藏专题、王霞收藏专题、范志超收藏专题、杨宝璋收藏专题等等,以上专题中的珍品或直接得自作者、及其家属,或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来源有据,大部分为未曾曝光的“生货”。与此同时,此专场我们为大家呈现的成扇专题,也汇集了众多近现代名家巨擘之铭心佳作,品质精良,价格合理,引人瞩目。我们注重拍品的品质和服务,优中选优、精心甄选,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溥儒、吴昌硕等大家的精品力作齐聚,将更便利于藏家品鉴、竞买。

  金农(1687-1763),乾隆间文人写意画之巨擘,位居“扬州八怪”之首,声望极高。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浙江仁和(杭州)人。青年时嗜奇好学,醉心于经史诗文,酷爱金石、碑帖、书画,精于赏鉴,博览名迹,收藏极富。与同是杭州人的诗人厉鹗、篆刻家丁敬交好,时人合称 “浙西三士”。好游历,足迹遍至几半中国。如此经历集聚了丰厚的诗文和金石的学养,对后来他的绘画艺术表现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50岁以后开始从事绘画创作,兼善山水、人物、花鸟,“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习气。”(秦祖永《桐阴论画》卷下)为极受追捧的一代书画名家。他的书法兼有楷、隶体势,独创“漆书”。客居扬州近30年,依赖卖字画为生。

  鉴藏印:吴云平斋所藏书画印、吴云平斋审定真迹、抱罍子、延陵平斋鉴藏经籍金石书画之章、抱罍子

  款识:乾隆庚辰(1760年)仲春,客邗上寓秋玉斋中,主人出长卷属予随意点笔,以供案头展玩。予即摹古数种以应雅命,不足供鉴家一哂也,杭郡金农。

  钤印:寿门、冬心先生(“寿门”、“金吉金”参见《明清画家印鉴》第151页第7、8印,《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589页第18印,“冬心先生”、“金吉金”参见《广州美术馆藏明清绘画》第247页。)

  说明:上款人“秋玉斋主人”应为马氏玲珑山馆主人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作者以旧时寓居“玲珑山馆”摹习陈淳牡丹开卷,署款言明“秋玉斋主人”出长卷命画的缘起,说明该卷是为扬州著名收藏家小玲珑山馆主人所作。

  马曰璐(1695-约1769),字佩兮,号半槎。安徽祁门人,自祖父始客籍扬州。国子生。其兄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嶰谷。候选知州。乾隆元年兄弟俩同荐鸿博,不就。马氏兄弟以业盐致富,贾而尚儒,好古嗜学,同以诗名。嶰谷有《沙河逸老集》,半槎有《南斋集》。家有“小玲珑山馆”、“丛书楼”,藏书多达十万余卷。“山馆玲珑水石清,邗江此处最知名。横陈图史常千架,供养文人过一生。”(袁枚《扬州游马氏玲珑山馆感吊秋玉主人》)马氏兄弟“以古书、朋友、山水为癖”,引得四方名士纷纷来游,厉鹗、金农均长年住于马氏馆中。“扬州八怪”中高翔、汪士慎、郑燮、高凤翰等与马氏兄弟都有着很深交谊。他俩对于清中期“扬州画派”的形成具有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存世的金农诗词和书画作品中,很多是为“扬州二马”所作。如:与这幅长卷同年四月一日所作的《梅花图》轴,署款“客扬州寓马氏小玲珑山馆”(《古缘萃录》卷十三)。

  吴云(1811-1883),收藏家、画家。字少甫,号平斋、榆庭、愉庭、抱罍子,晚号退楼。先世徽州歙县人,迁归安(今浙江湖州)遂以为籍。道光间举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始任宝山、金匮通判,泰坝监掣同知。1850年在扬州与吴让之、何绍基相会,一见如旧识,博究书法金石之秘。1553年太平军攻占扬州,协助侍郎雷以诚治军扬州,叙功升知府,并加道衔。咸丰戊午(1858年),任镇江知府,后任苏州知府。晚年侨居苏州。性喜金石,尤爱收藏,所藏鼎彝、碑帖、名画、古印、宋元书籍甚富。凡吉金贞石,奇书古画,不惜重金辗转求购。兼善书画,书法以颜真卿为宗。笃好王羲之《兰亭序》,藏拓本达二百数,颜其斋曰“二百兰亭斋”。过云楼主人顾文彬评其:“书法之妙,轶伦超群,所摹十七帖,浑厚古雅,直逼右军”。亦能画,偶作山水、花鸟及枯木竹石,随意点染,脱尽恒蹊。工刻印,泽古功深,用刀、布局均得古趣。精鉴别与考据,与吴大澂、潘祖荫、顾文彬、陆心源、俞樾、杨岘等收藏考据大家交往甚密。光绪间吴昌硕初到苏州,寄居吴云家,多有提携。其收藏之富、学识之博、赏鉴之精,极受时人推崇。著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两罍轩彝器图释》、《两罍轩印考漫存》、《汉建安弩机考》、《温虞恭公碑考》、《华山碑考》、《焦山志》及诗文、尺牍、题跋集等。

  著录:《东洲草堂诗钞》卷十七,续修四库全书,1529册。

  《东洲草堂日记》,国家图书馆收藏。

  何绍基《东洲草堂日记》记载:

  咸丰二年 壬子 54岁 1852年

  廿五日 早起为平斋题天池巨册、石涛《溪南八景册》、万年少为沂公画四段卷、顾子怡《墨兰卷》、恽南田《旃林图卷》、吴承绍志阎湘书、金冬心花卉卷,共七件。

  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记载:

  同治四年 乙丑 67岁 1865年

  题冬心卷。题冬心花卉卷为吴平斋。扬州看画当夏五,冬心艳发堪敌暑。(庚戌五月盛暑曾题“冬心艳发”四大字于首)吴门看画苦春寒,妬汝笔尖万花吐。客来命酒连晨脯,惊蛰节到尚围炉。抛残邓尉寻梅约,祝想横塘泛月乎。

  注:根据何绍基《东洲草堂日记》记载,此处庚戌五月应为壬子(1852年)五月。

  何绍基题引首:冬心艳发。壬子(1852年)夏五热甚,于平斋兄处见此卷,题此四字以遣暑,何绍基。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474、475页第9、10印。)

  何绍基与苏州的大收藏家吴云(1811-1883)互动频繁,吴云非常仰慕何绍基的书法及修养,不仅请何绍基为其题斋名“抱罍室”,很多收藏都请何绍基经眼并题跋。如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宋代魏了翁《文向帖》卷,即有何绍基应吴云所作的题跋:“吴平斋得此卷,不远数千里寄至湘中,属为题记”。此手稿书法十分精彩,浑厚流畅,极受书坛推崇,格调直追晋唐秀逸之遗韵。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何绍基题跋:扬州看画当夏五,冬心艳发堪敌暑。吴门看画苦春寒,妒汝笔尖万花吐。客来命酒连晨晡,惊蛰节到尚围炉。抛残邓尉寻梅约,况想横塘泛月乎。同治乙丑(1865年)初春,重展此卷于吴门,呵冻题蝯叟何绍基。钤印:何绍基印、子贞(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474页第3、4印。)

  何绍基在扬州曾在吴云府邸过目此卷,题“冬心艳发”并跋。13年后重展长卷于苏州吴云家中,浮思追惜,有感撰七律《题冬心花卉卷为吴平斋》题跋于卷尾。这首诗被何绍基收入同治六年(1867年)刊印的《东洲草堂诗钞》中,表明他自己保存了诗稿,足显珍视。

  梁逢辰题跋:咸丰元年(1851年)花朝后一日,吴江翁叔均、长乐梁寄甫同观于致曲山馆(致曲山馆为梁章钜、梁逢辰父子常去吟诗处)。钤印:梁伯子

  翁叔均(1811-1890),收藏家。名大年,初名鸿,字叔钧,又字叔均,号陶斋。江苏吴江人。书画家、收藏家翁广平之子。精考证,所藏金石碑帖甚富。书工行、楷,取法翁方纲。治印取法秦汉,结体工致妥贴。著有《古官印志》、《古兵符考》、《封泥考》、《陶斋印谱》、《陶斋金石考》、《秦汉印型》等。

  梁逢辰(1800-18?),字吉甫,一字聿磐,福建长乐人。两江总督梁章钜长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历官兵部员外郎,江苏候补同知。善书法,神似颜、柳,隶书尤胜,名重一时。所到之处,搜求历代书画名迹。道光二十二年(1842)随父亲到扬州,曾两度寻访马氏小玲珑山馆。此时马家已经衰败,家中所藏图书典籍和书画碑帖散出。名园易主,为黄奭所得。(《浪迹丛谈》卷二)这年四月黄奭邀请阮元、梁章钜、梁逢辰等到园子看芍药并赋诗。“致曲山馆”为梁逢辰斋号,梁章钜所著《三国志旁证》等,道光三十年(1850)由梁逢辰致曲山馆刊印。(《贩书偶记》卷五)

  戴熙题跋:吉金书法沈古而妙有风韵,画法厚重而妙能萧散,其印章之精整,位置之得宜,尤能与书画相映发,可称金氏三绝。咸丰壬子(1852年)正月,醇士戴熙书。”钤印:醇士、戴熙(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548页第13、26印。)

  戴熙(1801-1860年),画家、书法家、收藏家。字醇士,号鹿床、榆庵、松屏、花溪、莼溪、井东居士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一年(183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八年入南书房,督广东学政。二十八年任兵部右侍郎。后引疾归里,主讲崇文书院。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投池而死,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事。山水师法王翚,兼涉宋元名家,形神兼备,笔致清腴。道光间宫廷书画多出于其手,被誉为“四王后劲”。又能画花鸟、人物,以及梅竹石,笔墨皆隽妙。能治印,亦具古趣。著有《习苦斋画絮》、《习苦斋诗文集》《赐砚斋题画偶录》。

  汤贻汾题跋:壬子(1852年)六月,毗陵汤雨生观于白门琴隐园。钤印:龙山琴隐(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1233页第12印。)

  汤贻汾(1778-1853),画家。字若仪,号雨生、琴隐道人,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以祖荫入仕,擢乐清副将。后寓居南京,筑琴隐园。多才多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工诗文书画,精于山水,亦能花卉松柏。其山水受董其昌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善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境界平实。与戴熙齐名,时有“汤戴”之称。著有《琴隐园集》。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南京,投池以殉。

  吴熙载题跋:咸丰乙卯(1855年)小暑,仁和陶瀛、仪征吴熙载同观于海陵旅舍。钤印:云舫、让之(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446页第4印。)

  陶瀛,书法家。字云舫,浙江仁和人。擅书法,精于小楷。

  吴熙载(1799-1870),篆刻家、书法家。原名廷颺,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人。善书画,尤精篆刻。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追摹秦汉印作。后承袭邓石如衣钵,取其神髓,终自成面目,在清代篆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花卉学明代陈淳,潇洒清逸。存世有《吴让之印谱》、《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印谱》等。早年寓居扬州,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扬州,移居泰州,长达十年。(《海陵诗话》卷五)泰州古称海陵,“海陵旅舍”即此期吴熙载泰州寓舍。

  秦孝仪题跋: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亦字吉金,号冬心,别号曲江外史。仁和人。晚岁流寓扬州。康熙二十六年生,乾隆二十九年下世。初荐举博学鸿辞不就,嗜古好奇,储金石文字千卷,楷隶本出《国山》及《天发神谶》碑,以方扁笔自创一格,号曰漆书。金石浸淫秦汉,偶亦参用两碑笔法。喜为诗歌文字,不同凡近。年五十始涉绘事,着墨即古,初写竹,自号稽留山人。继画梅,则号昔耶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山水、花果亦布置幽奇。中岁游迹半天下,卖画自给,世以之入扬州八怪。妻亡无子,遂不复归。入室弟子罗聘,搜集遗文,编为《冬心先生集》及《冬心先生杂著》。甲戌(1994年)春阴,养花天气书冬心先生传略纸尾。秦孝仪心波玉丁宁馆。第七行最后夺一画字。

  钤印:秦孝仪、心波(参见《玉丁宁馆賸墨》(广达电脑教育基金会刊印)、《罗家伦夫人张维桢女士捐赠书画目录》(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1995)题签用印。)

  秦孝仪(1921-2007),字心波,湖南衡东人。政治家、书法家、收藏家。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毕业,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博士。1949年去台湾,历任“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宣组”副组长、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曾为蒋介石文字侍从。1976年起,任台湾“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学会理事长、博物馆学会理事长。1983年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常委兼院长,长达18年之久。从政的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闲余寄情书画声律,书工金文小篆,画擅水墨山水,亦为歌词名。著作有《玉丁宁馆诗存》他的楷书,圆活遒劲。好收藏赏鉴,砖瓦竹木、犀角象牙,收集颇富,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有《玉丁宁馆捐赠牙骨竹木雕器目录》。此卷题跋长达300余字,笔势纡余跌宕,结体宽容大方,为“秦楷”精意佳作。

  费念慈题签条:金寿门诗书画三绝卷。甲辰(1904年)四月重装,西蠡秘笈。钤印:费君道

  费念慈为清代末年著名收藏家之一,藏品极富且精。2009年以2.07亿元成交的曾巩《局事帖》以及与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的“天下三大行书”的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曾是其收藏之物。费念慈题名曰“金寿门诗书画三绝”,深得这件画卷的要旨。

  费念慈(1855-1905),书法家、收藏家。字屺怀,一署峐怀,号西蠡,晚号艺风老人、归牧散人,江苏武进人。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因论及朝廷之事被撤职遣归,寄居苏州。与常熟翁同龢、钱塘汪鸣銮等为师友,以诗文、书画、收藏为业。金石目录之学,冠绝一时。擅鉴赏,工书法,出入欧褚,兼通晋魏各碑。兼工山水,疏秀妍雅,饶有金石气。著有《归牧集》。

  杨宝璋收藏专题选粹

  杨宝璋先生50年代旅居美国,1972年接受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参加国庆宴会。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梅葆玖先生为至交,在北京的房子也与梅先生的四合院毗邻而居。在美国期间,与著名画家汪亚尘交往颇深,与国内诸多画家也多有交往。梅兰芳、梅葆玖、汪亚尘诸先生亦多次赠画于杨宝璋先生。此次我们春拍,幸得杨宝璋先生支持,为师友宾朋呈现其诸多精彩收藏。

  虚谷、李经畲 双鱼、篆书

  设色纸本 成扇

  款识:1、紫绶金章。癸巳(1893年)十月,虚谷。钤印:虚谷

  2、汉郊祀乐歌,子木表叔大人命书,姪经畬。钤印:新吾

  说明:此作品由杨宝璋先生友情提供。

  RMB:120,000 ~ 180,000

  齐白石(1864-1957)

  持鳌把酒 人生几何

  RMB:800,000 ~ 1,200,000

  齐白石画蟹,和他画虾一样有名。胡佩衡、胡橐在《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中,对他画蟹有具体的介绍:老人研究画蟹壳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五十多岁时只画一团墨,看不出笔痕来,后来把一团墨改成两笔,再后六十多岁时改画三笔,不分浓淡,仍没有甲壳的感觉,直到七十岁后,才画出甲壳的质感来。即用“竖三块”画壳,其笔墨有力,墨色变化丰富,黑白灰过渡明显,层次分明,质感强烈。

  在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中,“一器一皿,一虫一草”,皆可成为表达作者心境的载体,“夜深独酌图”正是表现了一种悟静,知足、甜蜜的独处氛围。作品中的壶、杯、碗及烛台都是以冼炼的笔墨勾勒,而造形拙朴,螃蟹也是色中求变,零落几支螃脚,煞是有趣且错落有致。整个画面构图上下呼应,左右开合,极具节奏感,静中有动, “持螯把酒”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饮酒之乐。

  这两句诗词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艺术家所体味到的独斟独饮,秉烛自得的悠然心态。

  张大千(1899-1983)

  黄山始信峰图

  RMB:2,000,000 ~ 3,000,000

  张大千从1927年起,就开始遨游国内名山大川,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寻找创作灵感,追求“集传统精英和生活灵秀于一炉”。中国画坛中的“四高僧”之一的石涛对其影响颇深,而石涛在黄山的启发下,使其山水构图新颖而千变万化,和黄山一样具备了“变幻神奇懵懂间”的真趣。于是张大千就步其后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黄山。张大千一共三次来到徽州的黄山。

  张大千曾与张善子分别于1927年、1931年两上黄山。但上黄山之于张大千,最大的收获却是画理之悟,这就是:“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中,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志,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的画。”

  此作构图开阔幽深,画中采用石涛技法,山峰用斧劈法描绘其纵横奇肆,笔墨沉酣苍劲,黄山的深幽、奇峻、变幻之美立刻展现在观者的眼前。图中从峰腰到峰顶,到处都是郁郁森森的松树,而始信峰正以遍植盘根错节的苍松而闻名。两峰之间架一石板,傍崖有棵劲松,伸出一枝供人手扶而过。这也是始信峰的独特景观,那树便是著名的“接引松”。缓缓而行。画中有一策杖高士者行走在石板上,在他已经走过与将要前往的山中,各露小径一段,周围旷寂无声。

  此作品为杨宝璋先生收藏。作品流传有序,来源可靠,值得大家关注。范志超收藏专题选粹

  范志超出身于松江佘山范家滩一个小业主家庭,父亲是位中医;她在就读松江景贤女中时,松江景贤女中当时集聚着一批中国现代史上的名人教员,如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沈雁冰、邵力子、柳亚子、陈望道、朱季恂、叶圣陶、杨杏佛等。范志超与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有甚密的来往。范志超与柳亚子关系很好,柳亚子戏称她为“三传女弟子”。柳是朱季恂的老师,朱是侯绍裘的老师,而侯又是范志超的老师,故柳亲切的称呼范为“三传女弟子”,而范尊称柳为“太老师”。他们的交往从柳亚子的淄川、年谱、日记以及磨剑室诗词中可见一斑。此专题带给大家的是齐白石《多寿》、李苦禅《荷花》,师徒两人作品均为志超上款,画家直接赠予范志超女士,由其家属友情提供,甚为难得。

  齐白石(1864-1957) 多寿

  RMB:2,000,000 ~ 3,000,000

  寿桃在齐白石晚年的绘画作品中极为常见,以桃祝寿,寿桃入画作为送礼之品自然大受欢迎,亦是对受画者得美好祝愿。

  画面中色、墨的使用可谓信手拈来,既热烈又沉着,既浓艳又和谐。三颗大桃施以鲜艳而饱和的洋红,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柠檬黄,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细长的桃叶则用花青和赭墨写出,并用浓墨勾勒叶筋;笔墨上淋漓洒脱,奔放自如,生动活泼。白石老人画桃偏爱暖色,洋红的桃子在他的笔下有笔意,有笔痕,有重轻,有浓淡。他虽喜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但又主张“古艳绝伦”、“艳不娇妖”,诣在追求艳中求雅,雅俗共赏的效果。在构图上,硕大的寿桃相映成趣,沉甸甸的竟压得枝头垂将下来,恰好构成一条斜对角线。篆书“多寿”二字,挺拔又加入了圆转的意态,似千年虬枝,与画面相得益彰。纵观全画,布局简单而巧妙,造型夸张而极富表现力,整体气势饱满而浑厚,展现出其表现对象内在的生命力以及超越形似的神韵,同构成一派喜乐祥和的气象。

  此画为白石老人91岁时所作,变法后的齐白石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笔墨风格,单纯却不简单、真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痴狂、鲜明而不华艳。题材上他以丰富的生活经验,“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歌颂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实为雅俗共赏。

  李苦禅(1899-1983) 荷花

  水墨纸本 镜心 钤印:苦禅

  RMB:800,000 ~ 1,200,000

  李苦禅作为齐白石的弟子,以其天生独有的聪慧,加以在自然生活中的提炼,学习到了齐白石独特的治学精神,并创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

  荷花用淡墨勾勒花型,又用墨点点染花蕊,几笔下去,绰约荷花便现风姿。杆茎运笔注重虚实变化,用墨点点出杆茎质感,其点如有生命的绒球,层层叠叠、疏密错落、虚实安排,如布兵排阵。荷叶则用所谓的“摊煎饼法”画出,浓墨淡墨的交叉,颇具墨趣,叶筋的勾勒厚重有力,完全符合荷叶的蜡质与厚度。

  画面纯以水墨出之,墨色润中含苍,大气淋漓,在看似随意中蕴含着朴拙之气,在自然含蓄中蕴含着阳刚之气,他的运笔线条如行云流水,苍劲朴拙,笔法凝练简约,却意趣盎然。笔墨纵逸豪放、雄健磅礴。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这是李苦禅的一句名言。该作中每一笔都蕴涵着书法的意趣,每一笔都沉着稳重、痛快淋漓,具有浓烈的金石韵味。

  由款识中可以看出,此幅作品应为李苦禅、李慧文伉俪在与范志超女士临别时赠画,以表达其依依不舍之情,可见他们关系之深厚,由此更显得此作品珍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