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项 竹木牙角匏器  古代家具  鼻烟壶  文房四宝和玺印  铜器  金银器、珐琅器、玻璃器  漆器  
  画像砖、石造像、擦擦  唐卡、缂丝、刺绣  紫砂陶

 
食器
 
 
 
 
 
酒器和水器
 斝和卣
 爵、角和觚
 方彝
 
 
 壶和钫
 罍和瓿
 
 
 鉴和匜
兵器
 戈、矛和戟
 剑、钺、镞和匕首
乐器
 铙和鼓
 
铜镜
 齐家文化至南北朝铜镜
 隋唐铜镜
 五代至元代铜镜
古钱币
 夏商至晋代钱币
 南北朝至辽金钱币
 元明清钱币
金铜佛像
 汉传佛教造像——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隋至宋辽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元明清时期
 藏传佛教造像——西藏地区
 藏传佛教造像——藏东、内蒙及喀尔喀蒙古
 藏传佛教造像——元明清宫廷
法器
铜炉

 铜器 — 铜 — 汉传佛教造像——隋至宋辽时期
汉传佛教造像——隋至宋辽时期  

  隋代造像保留了北齐、北周的遗韵。佛造像广额丰颐,躯体敦实,姿势显得凝重呆板。菩萨像多是头戴花冠和发髻冠,前腹挺起,站立的重心向前倾,身体比例略显失调。璎珞颗粒粗硕,深垂过膝。缯带和帔帛在体侧低垂,缺乏动感。流行的铜鎏金菩萨像,身材修长,莲瓣状背光呈前拱状,上端尖锐,火焰纹浅显细腻,佛床为双重式四足方型,有的錾刻铭文。
  唐代金铜佛在形体上以丰腴为美,佛头饰螺发,面庞及像身圆润浑厚,胸部可见肌肉凸起,天王力士像的肌肉感尤为突出。菩萨像以女性成熟丰盈的体态作为表现形式,多束高髻,上躯袒露,或斜披络腋,下着羊肠大裙。从胸部至腰际形成突出的弧线,并配以像身的外轮廓和帔帛的曲线,构成造型上的三折枝式,这是唐代菩萨像最流行的样式。唐代佛造像的衣纹起伏流走自然,特别是一些坐姿佛像,垂落千座前的衣绉布排有序,繁而不乱,富于时代感。
  宋代造像以写实著称,基本是依据世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来塑造佛像,当时最流行的题材是观音及罗汉等。此时的菩萨像如同现实中的贵妇,头戴花冠或发髻冠,中嵌宝珠,并饰有繁复的蔓草纹;身披网状璎珞珠饰,衣褶宽大流畅,呈现出一派富贵气象。佛像的衣着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内着V领僧衣、外斜披袈裟的新样式,这实际是将宋代僧人的衣着借鉴到佛像上。
  辽代佛像在沿袭中原文化艺术传统的前提下,又融合本民族的特色而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佛像面庞丰圆,肉髻呈缓丘状,身着袒胸衲衣,下着长裙;菩萨像多头戴花蔓冠,冠箍的形制较特别,束发披肩,装饰较宋地简洁。坐像上身挺拔,双膝紧收,而立像则两腿显得板直。台座均为束腰式,多见上部仰莲宽肥舒展,下承圆形或六角、八角形的底座,表现出一种权衡之美,有别于宋像。




观世音菩萨像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菩萨像


弥勒菩萨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