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丝
缂丝属于纹织物,是一种手工艺术品。它的织法既不同于一般的织花织物,也不同于织锦和刺绣,而
是一种织法极其特殊的织花织物。缂丝是通经断纬、俨若“雕镂之像”的单层平纹织物,亦用单层平纹组
织织花。
缂丝织物发展于周、汉、唐,而成熟于宋。宋代缂丝盛行,多用作装裱书画和生活用品,亦有摹缂书画者,如《缂丝紫鸾鹊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北宋的缂丝技法基本上继承了唐代的缂丝织造方法,并有所创新,出现了“长短戏”的调色方法,使深浅相互穿插产生色彩“空间调和”的晕色效果;这是缂丝技术上的一大进步。南宋是我国缂丝的黄金时代。缂丝产品有些已从装饰性日用品发展成为纯欣赏性的独立艺术品种,出现了以名人书画为粉本,按图稿直接挖织的观赏性作品。如朱直柔、沈子藩、吴煦等缂丝名家,把以往纺织工艺所能表现的绘画作品,用手工细致巧妙地缂织出来,凡过去著名书画无不有缂丝副本。元代现存的传世缂丝作品不多,其代表有北京故宫所藏的《缂丝东方朔偷桃图》,基本是继承宋代技术而做,未有新的举措出现。
明清两代,缂丝工艺非常盛行。不仅民间缂织发展迅速,而且在苏州还建立了织染局,专门为皇宫缂织服饰用品,其数量大,品种多,为历代之冠,仅北京故宫藏明清缂丝织物,就有一万佘件。清代缂丝,多做于乾隆时期,缂织技术极为精巧、牢固,用丝细匀、紧密、齐整,为前代所不及。为了追求原作的笔意,不仅使用灵活多变的各种染色方法,而且还在作品的毛体花纹上用彩笔局部加绘,有时还加绣,以绣补缂,是明清两代的创意,其代表作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缂丝花卉册》和《缂丝加绣九阳消寒图轴》。
缂丝织造的方法与特点
缂丝是一种装饰性、欣赏性极高的工艺品,它采用其特有的各种不同的戗色方法缂织花纹,使花纹高雅,富有笔意,并具有很强的质感。其缂织的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搭缂,多用于花纹边缘的垂直处,使不相连属的断痕互相连属,从而缩小断痕的距离,是弥补断痕裂缝的一种方法。其二为构缂,多用于花纹边缘,用另一种色线构缂出花纹的构边线,从而使花纹更加清晰。其三为戗色法,多用于织花纹的细部,用两种以上的彩线互相穿插配织,使花纹色彩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自然变化,而达到晕色效果。为了艺术效果更加逼真,富有立体感,在织造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戗色方法,如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渗和戗等,使得花纹色彩变化自如,运梭如运笔,色彩斑斓如“填彩”,能和刺绣相比美。我国的缂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北宋时,缂丝工艺比较简单,有平缂、构缂、搭缂、掼缂等;缂丝无论粗细,皆缂织而成,无一有着笔之处。南宋时,在继承北宋缂织技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创造了“缂鳞”法、子母经和调合色阶的合花线,以及用彩笔染色的补色法。到了明清两代,不仅各种缂织方法皆具备,还发明了以绣代缂的补绣法。至此,我国的缂丝技术已发展到不仅能与书画相比美,而且在细腻的质感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境界。因缂丝的织造技术极高,极费工费力,故工艺精湛的缂丝极为珍贵,享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声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