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镶嵌工艺
木镶嵌工艺,即是以各种质地的材料嵌入木中,组成各种图案,这种工艺,起源较早,唐代时技术已很进步,宋代对这种技术更为广泛推用。最初镶嵌图案所用材料多以螺钿、金银、瓷、大理石为主,制成的物件有屏风、桌椅、筐匣等。明代末期,扬州工匠周柱将此种技术进一步改进推广,以金银丝、宝石、珍珠、珊瑚、碧玺、翡翠、水晶、玛瑙、玳瑁、砗磲、青金石、松石、象牙、蜜蜡、沉香等材料,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等,嵌制在紫檀、花梨、红木上,制成各种器物。清代时,统治阶级一味追求雍容、繁缛,极为讲究工艺效果,并以“奇”为贵重,所以往往在许多工艺品上都要求镶嵌,特别是皇宫中,更是以各种红、蓝宝石为料,嵌入图案中,组成精美绮丽的作品,这种镶嵌作品又称为“百宝嵌”。
在清代乾隆时期,用如意来粉饰太平景象的习尚达到了巅峰。几乎每一庆典,皇亲贵戚、文武百官都争买如意敬献,以至或镶或嵌,镂金错玉,争精斗巧,以奇为胜。很多木镶嵌工艺作品的嵌饰物虽然主要材料是玉、玛瑙和象牙,纹饰是桃、石榴、佛手和瓜果等,但所嵌玉石料精质美,价值非凡,既表达了进献者“多福多寿”、“福寿连绵”等祝福之意,又显示了清代中期高超的创作能力和精湛的镶嵌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