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木雕
东阳木雕多是以硬木和黄杨木为主要材料刻制而成的工艺美术作品。浙江东阳地区从事木雕的人众多,且东阳木雕比潮州木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因其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得名。这种始于唐代的东阳木雕,在宋代时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至明清两代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装饰手法。如明永乐年间建造的卢宅“肃雍堂”,木雕、砖雕、彩绘装饰皆极其精致,气势巍峨。东阳木雕也分大、中、小三种形式:大型的主要运用于庙宇、厅楼、舞台顶、门窗、梁柱和牛腿(建筑上的替木,当地人称之为“牛腿”)等;中型的主要是床、柜、橱、桌椅、箱凳、屏风等明面的刻制;小型的大多是文玩和陈设品,有盆、盒、挂屏、文房用具,也有圆雕的人物、花鸟、动物等。
东阳木雕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木雕艺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从建筑到家具都力求以稳重、朴实的风格为王。雕刻技法繁多,雕刻内容多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图案常用“满花”形式,即画面布满花纹。如家具的传统造型框式结构,框内百花交错,虽然构图丰满,但满而不壅,松而不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在雕刻制作工艺方面,东阳木雕较注重追求拙中取精、憨中现巧的方式。刻绘山水、花鸟,大多保留平面多层次的深、浅浮雕形式,以鸟瞰平面的构图,再结合镂雕、圆雕等技巧,将山水与人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线条舒展流畅,使所刻图案远近耐观,富有一定的立体感;透视效果也极佳,在丰满的花纹中,能使人看出所刻主题的中心内容。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采用的往往是线面结合的方式,注重人物动态和整体效果的结合;多根据木纹的纹路,将比较有特征的木纹巧妙地运用在人物的各个部位,使所刻出的作品精中现巧,巧中更巧,形成一种奇异的特征,在国内外影响范围极广。
东阳木雕的历史演变
相传早在1000多年前,东阳人就开始了其木雕的历史,而著名的东阳木雕约始于唐,自宋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在明代盛行雕刻木版印书后,东阳逐渐发展成为木雕工艺的著名产地。至清代乾隆年间,东阳木雕已闻名全国,当时约有400余名能工巧匠进京修缮宫殿,有的艺人则被选进宫,雕制宫灯及龙床、龙椅、案几等,后来又发展到在民间雕刻花床、箱柜等家具用品。辛亥革命以后,东阳木雕转向商品化,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香港、美国、南洋等地,形成东阳木雕产品的盛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东阳木雕曾一度凋零。新中国成立至今,东阳木雕已发展到7大类3600多个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东阳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仿古、营造现代建筑与装饰的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
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是流传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与东阳木雕并列为中国民间两大木雕体系。潮州木雕的产地并不仅限于潮州一处,位于广东东部的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汕头、惠来、海丰,陆丰、兴宁和梅县,这些都是潮州木雕的产地。甚至福建南部靠近粤东的一些地方,也都有木雕的生产。由于有共同的艺术特征和完整的木雕体系,使得人们习惯地称这些地方制作的木雕为“潮州木雕”。同时他们在雕刻中使用了透雕、圆雕、浮雕等一系列完整的技法,使潮州木雕工艺卓然于世。这种从唐代开始便产生的潮州木雕,应用范围很广,大到建筑、家具、围屏、神龛,小到信插、食盒,香炉罩等。无论在何种器物上,大多以云龙、草尾,勾藤花等图案作为佩饰,刀法简练,布局大方,有着概括含蓄、趣味性强的特色。另外,潮州木雕亦称“金漆木雕”,这是因为作品经过雕刻之后,外表还要涂上亮金漆,以显得金碧辉煌,并在其耀目的光彩中取得了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在粤东潮汕一带的潮州木雕,明代时雕刻技巧已非常成熟,程序上能用单层次镂通的雕刻技术来雕刻人物、动物和鱼类,并赋予其纤丽精巧、风格细致、造型生动、金碧辉煌的特征。清代时潮州木雕发展到顶峰,一些府第、家庙的门窗建筑、佛龛、灯台、挂屏、罩柜、条幅以及部分使用器具的装饰,均以金漆木雕为主体。这些庄重、华丽、瑰奇的图案和形象,使金漆木雕处处弥漫着极其辉煌的艺术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