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页 共519

“湖上论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论坛纪要



时间:2023-9-26 7:08:46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湖上论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论坛

  瘦西湖上,细雨蒙蒙,沿岸风景,如诗如画。去年此时,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首开“湖上论艺”研讨会,在美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今天,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和部分理事又泛舟湖上,举行由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由瘦西湖艺术中心、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瘦西湖写生展览基地、源当代美术馆、十竹斋画院承办的“湖上论艺”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怎样理解艺术为人服务。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先生对这次活动十分重视,他指出:“湖上论艺”旨在创立以瘦西湖为依托的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学术品牌,为中国画守正创新,弘道养正,探究研创方向,提供理论依据。古有东晋“兰亭集会”、北宋“西园雅集”、元代“玉山雅集“,今有“湖上论艺”,虽时事不同,人物各异,但心性一致,皆为美境雅事。从“笔墨当随时代”到“笔墨当随人”,其创作主张的提出和演进,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创新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规律,为中国画的文脉赓续,生生不息做出贡献。

以下是部分学会艺术家和嘉宾的发言摘要:

高云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1、 艺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为人的需要而发展。

  艺术的原始功能就是为人们表达服务的。人类的文字,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苏美尔文、古印度文等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演变产生的,叫图画文字。也就是说,在文字之前,人们用以交流表达的是图画,即今天所称的艺术。

    艺术,对于自己是表达的需要,对于他人是传递、了解信息的需要。这两个需要至今没变——现在叫做表达与传播。就艺术本体而言,艺术是人文精神与人类技艺结合的产物。人文精神解决的是说什么,人类技艺解决的是怎么说,这与艺术的表达与传播功能是匹配并一致的。

    结论是:正是人的需要催生了艺术,滋养了艺术,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如果有一种艺术不能因应和满足人的需要,他的下场就是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2、 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笔墨当随人。

    基于上述认知,我们知道,艺术,也就是笔墨,是为人服务的。这里的“人”,是总体人的概念,既可谓个人,亦可谓人类、人民、人众等,所以,笔墨既要为艺术家本人的表达服务,也要为观众审美的需要服务,为人民抒情抒怀的需要服务。

    艺术为人服务,换个中国画论的说法,就是笔墨当随人。人是构成社会、时代的核心,也是最本质、最显性的代表。所以,随人就是随时代,而且随的是最本真、最本质,最鲜活的时代。

    随时代的作品,未必能表现出个体人的悲欢离合。但随人的作品,则不仅能为人民抒怀、抒情,也能为时代立传,最终成为打动人心的记忆。中世纪时,艺术只能为宗教服务,是教条刻板的。直到文艺复兴,人性觉醒,人才成为艺术描绘的主体,从而留给后世的才会是灿烂鲜活的时代。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画家自我的警醒,旨在告诫自己不要落后于时代,以防被时代抛弃。傅抱石所说: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这是对艺术家们的告诫,指出不变艺术就没有生路和出路。我们今天提出的笔墨当随人,应该说是艺术为人服务的初心和本色的回归,是以人为本、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觉醒。

    比较而言,石涛所提,具有个人的觉醒意义;傅抱石所提,具有对群体和界别的警示意义;我们所提,则是具有艺术本体价值回归和人文精神重塑的双重意义。因而更具本质性、普世性。

3、 以艺术服务人民是艺术家应尽的本分。

  艺术为人民服务,这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艺术家应该遵从内心,以艺术服务他人,如同一切工作和事业一样,用我们的劳动成果去服务人是每一位艺术家应尽的本分。所以,艺术家不能受困于个人画室和小团体,要以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美术史的延续。然而,要做到有效的、满意的服务,就必须实现笔墨随人,既要真诚的随自己的心,又要自觉的随受众的需要。如果做不到知已知彼的随人,就会被人抛弃。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只有得到同时代的专家和大众的肯定和叫好,艺术才会有生命力,才有能活在后人的视野中;也只有让后人叫了好,才能在美术史上立足,从而才能印证我们的笔墨不仅跟上了时代,还为时代立了传。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琏:艺术因人的需要而产生,所以,笔墨当随人,服务人,反过来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又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最终成为历史的印记。这是环环相扣的循环关系。

王强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长,源当代美术馆名誉馆长

  毛主席提出:“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艺术从群众来,要回到群众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艺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是丰富思想,提高自身境界,净化心灵,让人具有真善美追求的良好载体。艺术真正为人服务,要用老百姓看得懂的手法来创作。笔墨当随人,创作应具有大时代观,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提升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呼吁艺术家们为主题事件创作,为家庭文化创作,守正而创新。现在是科技的时代,随着零零后的崛起,如何让新时代的年轻人喜欢中国画,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人类文明延续,是值得艺术家思考的问题。

韩显红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图书馆原党委书记

  一是艺术来源于人民。艺术来源于人民大众,反过来艺术又服务人民大众,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是艺术离不开生活。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基层的人民大众,他们那里蕰含着肥沃的文化艺术土壤,他们那里有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广泛资源。深入挖掘他们的艺术语言和动人的故事,去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是每个艺术家的责任。

  三是艺术回馈于大众。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改变的正确方向。用文艺作品帮助人们去辨别什么是善和恶,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生活,用文艺作品滋养人们的情感,影响人们的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陈国欢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文联顾问

  艺术是人生的一部分,为人的精神及审美需求服务。艺术源于生 活、高于生活,而又融于生活之中,是一种“日常”。

  艺术的创造和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是审美的体验,会让人 愉悦、感动、激励。审美是有力量的,想像力、观察力、感知力、鉴 赏力等等都会因审美修为而成为人的重要软实力。

  美在体验、在感悟、在善真。艺术审美是人生完善品格、修养情 操、提升想像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式。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艺术 审美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命品质。让艺术审美为生命伴奏。

赵治平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中国画的创作,描写物象不在表象上,关键画出艺术的形,当表现出得神得意,有神有意的形,才是有意味的形。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包括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审美基础。都是造成它对形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中国画得认识跟表达对象得基本原则。所谓造化是强调对自然的本质认识,表达则需要通过内心的感应解读,相形取意,体现国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绘画艺术是精神世界的,是高于物质的,通过大自然画自己,通过物质画精神,不在于画什么,在于怎么画,才是自己的绘画。上帝创作天地、大自然养育人类,绘画写生通过大自然提升,在每个画家心中重新创造个性的艺术世界,从而取之发挥,不断提高自己,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选出最能触动自己的题材,手法表现,就能达到个性强的,并有一定的高度艺术作品。

张广才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原院长

  要理解并践行艺术为人服务的理念,我想就要努力做到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双臂拥抱时代。

  艺术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则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因此艺术家要常怀对于普罗大众的悲悯之心,才能创作出有情怀、有温度且令人信服的好作品。

  中国画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才情,20世纪以后的中国画家又有了新的创造,当代中国画家只有在纷繁的艺术世界里找到自己的生态定位,才能在为人服务的过程中坚定理论和能力自信。

  艺术要更好地为人服务,就必须满怀热情地拥抱时代。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们的审美取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呼唤着中国画的现代化,而当今人们的时尚生活也为画家的创作欲望提供了澎湃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

聂危谷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原副院长

  130多年前,梵高生前期待小众认可其作品也算是奢望。他离世不久直到21世纪的今天,梵高成为众口铄金的艺术代名词,大芬村画工都在不亦乐乎地仿制其画作应对国际市场需求,即可知梵高所画早就大众化了。这当然是艺术超越时代的极端案例。然而即使在艺术供求关系的黄金时代,艺术家有生之年的作品受众再广,大众化程度仍旧有限。比梵高幸运万倍的毕加索活着见证其艺术享誉世界。但8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使》在紧随纪念毕加索诞辰100周年特刊之后的一期,就刊载了法国人批评《信使》的文章,认为如此堕落的艺术家不值得纪念。可见虽然毕粉遍地,而谩骂者并非只有独持偏见的徐悲鸿。就艺术家个体而言,每位创造者受制于修养、学识、审美观和手法,所表现的题材、思想、语言及其创造力总有所限;而受众除受到学养及其欣赏品味所限,还受到知识结构~尤其是匮乏艺术史论和艺术批评等专业知识的制约,也包括缺失足够的鉴赏实践训练,欣赏维度可能更加有限。由此造成的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输出~输入错位,必然联锁产生艺术品的接受缺位。而真正优秀的作品,不必过虑如何安身此时赢得大众芳心,终究还要展望能否经受住历史大浪淘沙后赢得未来薪火相传的受众。 

顾伟玺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人对现实的某种特定的联系,关注和反映现实生活和情感,作为有意义的、有启发的存在,在情感、娱乐、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人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艺术家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将其转化为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和情感世界,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给人提供情感上的满足和达成心灵上的慰藉、寄托。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电影等,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创造独特个性的情感体验,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人们参观画廊、欣赏音乐会或观看电影时,艺术作品可以带给他们愉悦的体验和享受。色彩、线条、声音等元素的创造性运用,使人们可以逃离现实的压力和忧虑,沉浸在美的世界中,获得放松和愉悦。

  艺术可以展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内容,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帮助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同时,艺术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启发思考,提升审美,甚至激发创造力。

  艺术可以促进社会对话和理解。通过作品传递信息、呈现问题和提出挑战,引发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可以将思想更广泛的传播。

  艺术为人服务体现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和媒介,用于表达、连接、理解、创造、教育和娱乐,在丰富和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艺术为人服务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尹苏桥

十竹斋画院院长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大致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理性认知依靠逻辑和实证,感性认知则需要较强的艺术感知力。艺术是人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迈克尔.莱杰说过:“人们常常用艺术作品来阐释或解决那些在社会和文化中显得紧迫或棘手的问题。”但这些艺术往往太过先锋和前卫,不能为常人所理解,亦不为大多数所谓的主流艺术家们所理解和容忍。西方美术史上种类繁多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潮流正是在对传统势力的挑战和颠覆中形成的。

  当然,人们用艺术的思维去认识世界,难免要出现偏差和误区,有时甚至走向反面,但这也是真理发现的必由之路。面对新的艺术思想和表现形式,我们需抱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允许多元艺术的存在。

翟优

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艺术为人服务才是王道,是艺术和艺术家价值的最大体现。艺术来源于人,艺术家始终要以人为本。艺术家要有情怀、责任和担当。艺术家要走近人民,表现人民喜爱的作品,用艺术回报人民,体现人生价值。

  艺术为人服务是中国画学术的核心价值。艺术服务人,就是把真善美和时代人文精神的艺术奉献给人们,提升大众审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董雷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客座教授,瘦西湖艺术中心主任

  首先,艺术是由人创造的。

  艺术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主流的观点是,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从远古的仰韶文化陶器纹案,到殷商的甲骨文,战国的编钟等等,都充满着劳动人民对艺术的创造。最近,我到巴彦淖尔戈壁大漠观摩了有着千里画廊美誉的阴山壁画。这些由牧民刻在岩壁上的艺术品,真实地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风貌,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艺术和人是天生不能分开的共同体,二者相辅相成,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扬光大。

  其次,用艺术描绘人的美好。

  任何艺术的创作,都离不开生活。文艺植根于人、服务于人。现实生活特别是最基层的大众,他们那里蕰含着肥沃的艺术土壤,有取之不竭,用之不枯的艺术素材。离开了人,艺术家就好像希腊神话故事里的安泰俄斯(Antaeus)注一样,作品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

  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响,艺术生产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审美形象的艺术作品。文艺家们应该深刻描写人生活的本质。在作品创作中,应该引导大众向美好的一面看齐,帮助大众逐渐适应社会的变化并体验其积极的一面。

  第三,让人享受艺术的美好,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反映生活,并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艺术不仅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更是引导公众在文化、道德、良知等方面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它可以传递社会进展的理念、上升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国民素养和国家精神,有时甚至能成为社会的声音,要善用艺术的力量为社会创造美好。

刘南平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国画院原院长

  艺术为人服务,就是为时代社会服务,为时代服务也是为人类服务。中国的艺术家要努力的践行习总书记讲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自己的画笔啊,用中国画讲好中国的故事,在世界上彰显中国的文化力量和文化自信。

桑建国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原副所长

  艺术为人服务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恰恰是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它的核心所在。凡是对整个人类的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比如说其他地域,其他民族的,其他国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往往最后胜出的就是那些有着人文关怀的作品,不仅仅是美术,包括戏曲、舞蹈、文学、电影都有这么一个特点,奥斯卡奖作品的傾向尤为鲜明。我曾经一直认为油画(父亲)是非常了不起的作品,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候,感到很震惊。八年以前我到伦敦,正好赶上了一个超级现实主义流派回顾展,展出了近百幅作品。是七十年代前后英国流行的一种艺术流派。回顾展看了以后突然发现我原来认为非常非常感人的(父亲)这幅画黯然失色了,这幅画也是模仿了超级现实主义的风格,把人画的特别的逼真,特别的细腻。汗毛孔也把它画出来。为什么让我觉得父亲这幅画会黯然失色?它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于人文精神的表现。就是说,以罗中立这个父亲为代表的很多画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看到西方的画作是为人服务的。指向不是泛泛的人民,而是为人,展示出人对生命,对亲情,对个性,疾病,社会,重大或平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自由等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家个人的观点以及看法。是为人服务的。这个人,他既是观赏我们画的观众,也是创作这幅画的人。艺术为人服务,不再仅仅局限于我这个画家,画作是一个表现形式,很多的时候画家是借这个形式在抒发自己的情怀,他是为人服务的,画家本人也是人的一个部分,展示的是画家的素质。事业、技术以及画家的情怀。所以今天我们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能提出这个研讨会的研讨题,显示了我们学会的。对艺术思考的深度,也是我们学会的活力所在。我们纵观各种各类的美术作品的展览,不管是全国的美展,还是地方的展览,还是一些个展,还是不同画种的展览。我们如果从国家文化高度来看的话,我们在艺术为人服务,在艺术的力量,包括它的影响力,对时代的影响力,对观众的影响力,对社会的影响力,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力,或者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整个世界,对全人类的影响力,甚至于对整个人类发展历程的影响力啊,在这方面是需要进一步的去关注到并且去付出努力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一个大国的形象,从来都不可能离开文化。仅仅靠经济和军事的力量而缺少文化的民族,不可能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尊重。文化和艺术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非常重要的核心力量所在。是富贵这个词中的“贵”。我们虽然是一个省的中国画的学会,但是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题目。不仅仅值得我们去研讨,更值得我们深思,还需要我们去践行,去用我们的画笔一笔一画的去把它描绘出来。

王野翔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画研究所原副所长

  艺术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分别为不同的人群所接受与欣赏。各自服务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不乱贴“低俗”与“高雅”的标签似乎更符合“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

  艺术家从事创作应该源自内心真情实感的流露,所谓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全然出自真心实意才能动人。为人民服务并不是要削足适履地去迎合大众口味,而是要用自己的创造给大众带来惊喜。

  画者无论是九朽一罢地惨淡经营还是解衣磅礴地自由挥洒,创作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多想过为谁服务?恐怕更多考虑地还是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作品没有思想,画家的作品其实最真实的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生存状态、审美理想与价值取向。客观上对于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产生了影响,也就服务了特定的人群。

  “艺术为人民服务”在今天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我们应当思考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管理者应该有一个更加宏观的视野与胸襟气度去容纳不同的文化现象,无论歌颂的、批评的、赏心悦目的、暴露丑恶的都是为了抑恶扬善,抚慰人心,都应视为为人民服务。

王平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邮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原院长

  艺术是人创造的。

  在地球上,只有人能够创造艺术,或者说,可以称之为艺术。而蜜蜂所建的蜂巢,鸟类所建的窝,乃至蜘蛛所做的网,尽管在人类看来,很是精巧,甚至很具有美感,但那不能够被称之为艺术,而是动物的一种本能。

  记得有位先人说过:|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无论是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建筑等等,都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所欣赏、接受和使用,并进而产生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创造者的思想和情感。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任何艺术都必须具备形象性、情感性、主体性、审美性的特征,她所对应的只能是人,而不是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或生物。

  以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的中国“文人画”,标榜“士气”,抒发个人“性灵”, 他们的创作宗旨是回避社会现实,借山水、花鸟等自然物象寄兴托志、抒情达意。似乎是超凡脱俗,远离尘世。但究其根本,“文人画”也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除去抒发自身的情感情绪的功能外,明代唐寅在《言志》诗中说:“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可见,文人画也是要考虑买家的兴趣和需求的,即为人民服务的。

  艺术是不是为人民服务不应成为一个问题,而是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也是所有艺术工作者的题中应有之义。

王立庆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年我全程参加了刘文西先生黄土画院组织的第二十五次陕北过大年采风写生活动,关于对艺术的人民性讨论,来自新疆美协主席龚建新是这样描述刘文西的,印象深刻,他说:德国有位伟大的女版画家科勒慧支,中国也有一位叫刘文西,他们在艺术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生都致力于表现同一主题那就是人民,这是一种何等的力量让画家尽其毕生的精力去普通大众,不仅仅是从他早年己确定的学术研究方向之外,更是在后来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为此他跑遍陕北一百多个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刘文西先生因而成为深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人民艺术家。

  这次扬卅《湖上论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术家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担当,刚刚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受启发,我要一直努力追求艺术为民创作理念,画身边的人,画身边的事,画心路历程,札跟人民,向民间学习,並把这优良传统传授给当代的大学生,这也是我的使命与当担。

徐邠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扬州大学教授、美术馆馆长

  艺术为人服务,为什么人服务,人是一个广泛的慨念,弄清对象是很重要的。如何服务?一是迎合,另一个是引导,这也值得深思和讨论。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表达,人们生活的一个必然追求。人类许多民族有的尽管物质生产水平低下,甚至连文字都十分简约,但对艺术却是十分地热爱,人类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进步。实践证明,真正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都是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作品。人们欣赏它们的时候,温润了心灵、启迪了心智,丰富了精神生活,产生了审美愉悦。与之相反,那些一味强调艺术独立性、一头扎进一己悲欢的作品,必然因远离大众审美、需求而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

姚新峰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苏州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十年前因我的创作思路和一些服务基层的行动恰好与地处长江岸边的家乡政府探索实践"文化惠民"、"文化强镇"的举措不谋而合,镇政府为使文化艺术品直接送到百姓家门口,丰富基层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当地培养书画人才,在场地和资金上大力支持,于是我与镇政府合作共同搭建了文化交流平台——新峰美术馆(2013年5月正式开馆,面积2000平方米、300米展线)。美术馆创办十年来,为乡镇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举办了众多书画摄影和民间艺术展览,常年开设少儿书画公益培训,获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许多荣誉。我本人也随着美术馆的开办,整个生活和创作都放在了农村,真正做到爱家乡、画家乡、服务家乡。我长期生活在江南,尤其喜爱乡村生活,喜欢从身边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并运用朴素的绘画语言进行中国画创作,努力用不同于他人的视角表现我所感受的生活样貌,强调自己的想法和追求,采用写实中略带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朴实自然、纯净平和的画风反映乡村百姓生活,近些年围绕《河口系列》和《家园动物系列》两个专题创作了一批江南题材的人物画和花鸟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着重表现身边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点,表现江南风物特有的味道和气息。用自己的作品表达我对江南水乡的理解、体会和思考。

朱群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副秘书长

  其一,艺术为人民服务不是口号,也不是画面本身的外相形态,而是扎扎实实的用作者自己的优雅心相、浑厚艺术涵养去感染人,美化人,引导人,达到摄人心魂,启迪心智,感悟真善,和谐生活、和谐社会,和谐大千世界的巨大能量。首先艺术不能是伪艺术,不能愚弄诱导人民。艺术家的日常创作,应当自我抵制社会各类不良思潮和倾向的影响和诱惑、拒绝庸俗、低俗和媚俗的侵袭,努力耕耘,力求识高、手高、品高,倡导正大、至正、至刚、至中的精神品质。

  其二,所谓服务,就是牺牲,就是奉献,是利他之心,不求回报,很少有我,多一些开阔超脱的胸襟和情怀,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以书画自足,以书画自得,由心出发,以书画供养,自助助人,自养养他,自爱爱他,以文化人,人人见文,则世界和谐,美美与共。

  其三,“打铁还需自身硬,不用扬鞭自奋蹄”。近代王国维先生,他曾讲过人生的三重境界,就是讲“在立”,“在守”,“在得”。那么中国书画你仔细品味,她也是这样的,成大事者,必须先要立志,立意、立德,只有这个立得高,大事虽然没有圆成,但是他的品格,已经得到颂扬。然后再讲“守”,立得很高,又能够守。要守什么内容呢,我们中国书画最讲究的就是要守稳,要守心,要守正。要有操守,要坚守本土文化和向内而生的中国古代本土哲学,持之有道,要坚守民族意志,坚持以中华文化,去打动人,激励人,引领世界艺术潮流和舞台。立意高,而后能守,既能守,而后才有“得”。得是水落石出,功到自然成,无意于佳乃佳。

  其四,广大的书画工作者,要精确理解“工匠精神”的真实内涵,工匠是敬业爱岗、是做事的行为准则,而精神是辛劳的丰硕成果展示,是笔墨化境,是中得心源,是象外之象,是书画的艺术语境和思想升华的结晶,我们绝不能因为成就一件作品,而在作品上又看不到灵魂深度,缺少精神修为的去变成一个真的匠人。

  再者,要充分认识自我,自知者明,按自己的体量办事,比如,我没有综合能力承担国家性重大历史题材的画事,那我只要用心去画,去写,玲珑花鸟,雅致小景,只要言之有物,动之以情,一样也能够打动人心。其次,应当充分发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多读书,多多感悟生命自然,提高作品气息和人文价值。回归心的本源,直至明心见性。无论工笔还是写意画,都离不开书法用笔的书写性和写意精神的最终显达。

  我想,以此建立的艺术高度和心相作品,才能做到作者和观者心心相印,心心相惜,心心相连,真正做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谈文化构建和文化服务,这才是艺术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愿景,也必将能够为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各自微薄的贡献。

张学枚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首先,艺术是人创造的,服务对象也同样是人,而这里的人已经不再单单是人民了。比如表现注意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通过夸张变形扭曲的形体,病态的美感表现自己内心长期累积的压抑,绝望,对死亡的恐怖,无奈和痛恨,深入骨髓的恐慌和压抑,这无疑是画家为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而创作的,又如何为人民服务?其实不然,蒙克的作品《呐喊》不仅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同时也体现了当代社会失业的危机,战争,疾病的威胁,当代人沉重到不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同时也代表了当代社会的缩影,所以这样的作品应该是为人服务的。

  其次,西方美术史上,佛罗伦萨画派至新古典主义油画的宫廷画家,绘画创作为皇宫贵族服务,装饰教堂,宫廷壁画,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米勒创作油画,是为底层老百姓服务 ,真实展现底层老百姓的贫困生活,中国美术史上,院体画家创作,为皇宫贵族,宫廷服务,近代画家蒋兆和如同西方现实主义库尔贝,把中国古代国画不食人间烟火的山水意境,落到现实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如作品《流民图》。画家徐悲鸿其绘画创作也是为了老百姓服务,作品《田横五百士》,表现中国人民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艺术源于生活,是一代又一代天之骄子的血液凝固和生活中的日积月累。

  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其目的还是要反哺于人,从远古的仰韶文化陶器纹案,到殷商的甲骨文,战国的编钟等等无不充满着人对艺术的热爱。

  艺术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艺术和人是天生不能分开的共同体,二者相辅相成,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扬光大。

徐亚慧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美术馆专业画家

  艺术为人服务是一种信仰。画家与医生、教师、音乐家、文学家一样,虽然社会分工不同,但都拥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价值。艺术为人服务,就是艺术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关注人民生活,把人民需要和愿望融入作品中,为人民提供美育、思想启迪和精神慰藉。艺术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一份社会责任,一份创作动力,更是一种信仰。作为一名江苏省美术馆专职画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画笔去感悟民族复兴;用作品去体现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和德艺双馨。只有始终保持对人民真挚、持久、纯粹的热爱,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有温度、有情感、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文艺作品。

研讨会结束时,高云会长作了言简意赅的小结:

  一、今天的论坛,是学会践行习总书记关于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要求,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研讨如何以人为本的实现以艺术服务人、服务社会、服务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切实之举。

  二、继清代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之后,今天我们提出“笔墨当随人”,这是坚守“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之举,是新时代的新主张。其中“人”的指向, 既涵盖社会大众,也包括艺术家自己;不仅要随他人的审美需要,还要随自己的心,要以真心、真情、真意去创作,只要真,就能让人心动,就有知音,就能反映一个层面观众的心声。因此,我们不仅仅要在乎受众的数量,更要在乎艺术对人影响的深刻性,引领性,先进性。

  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历史命题,“笔墨当随人”就是今天中国画艺术家面临的课题。我们需要破解的问题有二:一是要如何让传统的中国画成为当今青少年发自内心的真爱;二是如何让最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画成为世界审美的中心选项。这也是我会组织研讨的意义所在,是将艺术为人民服务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