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2页 共41

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二)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壶和斗



时间:2016-12-14 10:07:16 文章来源:程彦林 

鸭型陶器——壶?虎子?(二里头文化出土,新石器晚期)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壶类

  壶,以小口长颈、圆腹或扁腹、平底、实足或圈足为器型的主要特征。汉晋时瓷质壶开始流行,历代有大量烧制。早期壶形由罐演变而来,如西晋的扁壶、鸡头壶、唾壶,由罐演变而来,初期的壶嘴是实心的,流注口并没有捅通,只是装饰,并不通液体,流也短,位置靠上,到了东晋,实心壶嘴被捅通,流渐渐变成空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流,既有装饰性,也有实用性,流变长,位置向外移,距壶颈渐远。六朝后盛放汁液的壶,在腹部置流和曲柄。

  唐代鸡首壶消失,壶流为短直流,即流口大大低于壶口。流的形状多圆管形,或六方形、八方形,流中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壶。唐代把壶叫做注子,或执壶,多见于文学作品中。

  五代、北宋时,流渐渐变细长,成管状曲流或直流。南宋时,变化较大,普遍加盖,流更长,把柄也变长,纹饰变得繁杂。

  元代瓷壶较宋代有所简化,一类以玉壶春瓶为壶身,对称处加流和柄,有的加纽或盖;另一类是葫芦执壶,一般无盖无纽,长弧形圆把,圆管状弯流,壶身圆鼓。元代壶一般长曲流,流口与壶口平齐,流的曲线十分优美。

  明清时期壶流、壶身也多种多样,变化多端。少数民族地区还流行多穆壶、藏草壶等。

  历代柄式有管形曲柄、龙柄、凤柄、龙柄、凤柄、曲带式柄等等多种演变。

  壶的作用开始是盛水器、盛酒器,到元明时期,由于喝茶的习惯变化,才开始有了茶壶。明末清初时由于鼻烟出现,慢慢出现了鼻烟壶,清代流行。

  现代仿品很多。

仿青铜器陶壶(战国时期)

战国原始瓷——龙梁壶


青瓷龙柄鸡首壶,西晋,浙江黄岩秀岭出土,《考古学报》1958年1期?

青釉刻花莲瓣鸡首壶(南朝?西晋?)

青釉鸡首壶(西晋)

  盘口壶:壶的一种式样。盘口,有颈,四系或六系,鼓腹平底。东汉至唐盛行的一种青瓷制品。盘口壶的演变趋势是盘口加大,颈由短增长,腹部由圆发展到椭圆,系由环形演变为桥形,后又变成条状。


青釉褐斑四系壶,东晋,高17.9cm,口径8.4cm,底径8.7cm


青釉褐斑鸡首壶(东晋)

青釉褐斑羊头壶,东晋,高23.8cm,口径10.8cm,底径10.8cm

  固驿窑壶:胎呈褐色为主,胎质粗糙,胎体厚重,釉以青中泛白者为多,另有青褐、青灰等。

固驿窑壶(南朝)

洪州窑器——壶 隋至中唐时期

  著名茶叶末注子,市场很火,假货横行:

耀州窑茶叶末釉注子,唐,高17.6cm,口径10.8cm,底径9.1cm


邢窑白釉壶,唐,口径7.5cm,足径7cm,高17.5cm

晚唐定窑器——注子

白釉仿革壶,也叫马蹬壶(唐)

白釉双鱼穿带壶(唐)

唐代花釉执壶、长沙窑釉下褐绿彩荷花纹执壶

各代执壶器型比较


越窑青釉执壶,五代,高19.7cm,口径9.7cm,足径7.6cm

白釉凤首壶(五代)

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瓜棱注壶(北宋)

越窑青釉瓷瓜棱执壶(北宋)


上海市博物馆 北宋 定窑白釉执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执壶(宋)


上海市博物馆 宋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上海市博物馆 辽 彩色釉刻花缨络纹盘口穿带壶

青釉注子(辽)

绿彩皮囊壶,也叫鸡冠壶(辽)

绿釉陶鸡冠壶、酱釉猴纽鸡冠壶(辽)

上海市博物馆 南宋 吉州窑玳瑁执壶

上海市博物馆 辽 彩色釉陶贴花凤首壶

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元)


青白釉多穆壶(元)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 永乐年间 枝花果纹执壶


甜白釉暗花云龙纹梨式壶(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  德化窑白釉莲瓣纹方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雍正 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粉彩雨中烹茶园景题诗茶壶

故宫博物院  宜兴窑紫砂泥绘人物纹诗句茶壶,清乾隆,高12.5cm,口径5cm,足径9.5cm  图片:来自何晓昱的文化艺术博客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纹扁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道光 青花花卉纹卤壶

  提梁壶:壶的一种式样。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清后十分流行。

清代斗彩提梁壶

景德镇青花八吉祥纹盉壶(清)

  瓷质鼻烟壶(略)。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唾壶

  唾壶:一种日常卫生具,用于装痰和吐唾液等,也是壶的一种。洗口,短颈,鼓腹平底。器型三国时吴、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宋代龙泉窑、定窑亦烧造,造型有所变化,上部洗口增大,浅圈足。


德清窑黑釉唾壶,东晋,高9.9cm,口径8.9cm,底径9.4cm

青釉刻花莲瓣纹唾壶(南朝)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隋,通高14.2cm,口径8.4cm,足径10.6cm

越窑青釉唾壶(唐)

白釉唾壶(唐)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斗类

  渣斗:也叫奓斗,一种用来专门盛放兽骨鱼剌等渣滓的日常用具,故名。晋代开始制作,品种有青釉和白釉等。

白釉奓斗,唐,高9.9cm,口径12cm,足径6.9cm


大英博物馆 正德 黄地绿彩龙纹漱斗

  漏斗:一种生活用具。

中国国家博物馆 明永乐 青花莲瓣纹漏斗

  常见古代瓷器器型辨识——虎子

  虎子:男性接尿器,也叫夜壶,也是壶的一种,初为仿汉代之前的青铜器,早期为老虎造型,故名,后器型演变得呈圆筒形,装饰减少,简单、实用。三国时器身为较短的蚕茧形,提梁做奔虎状。西晋时器身变得较长,整个器型做卧虎状。东晋之后,简化成圆筒形。早期胎灰白色,较薄,火候不很高,较松,釉以青黄、米黄为主,开裂多,易剥落。

罗湖(洪州)窑——虎子(晋朝)(示意图)

青釉虎子(西晋)

清代虎子

青花夜壶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用于商业目的请联系作者本人。

程彦林2016年12月13日于北京

  关注作者其他文章,请扫以下二维码,关注作者私人公众号,点击查看历史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