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9页 共242条
|
|
香道之道与香道知道
- 时间:2013-10-14 9:49:38 文章来源:仲敬干
在今日香道的“暗香”流动之时,我们往往会想到是先从港台“香”起来的吧!其实不然。二十年我对香道就所耳闻,只是那会没有这份闲情逸致的心情罢了。犹记得是一位出家的行脚僧与聊天时说的,他自带一炷香,当香燃起时说:“香,受之于天然,发之于地气,成之于缘份。香,是我们与天与地与佛与万物对话的连线,缕缕青烟可以带着我们的愿望、思想与无形与有形的物质进行无缝对接,而后实现心与心与物的自然交流”。行脚僧说的香之缘,就是我最初对香道的直接了解。
在香道文化已渐成气候的时下,关于香的形成、历史、种类、燃点、归属等渊源,以及古往今来名人的唱和、礼对,相信与香相遇并“香”情“香”依的人,都能说出详细的心情感悟的时间节点来;如是,我就不在此多赘述香之家族、家谱的荣华了。事实上,在香材当中,首推沉香为最;沉香是可以遇而不可以求的,是众香国里的香皇帝。它是混合了的有树胶、树脂、挥发油等多种成分的固体凝聚物,体积不等,形状有别;故极显其珍贵,是香材中的上上之品。具体说来沉香是有樟树科、橄榄科、大戟科、瑞香科等这几类植物的树种为基础,在天时、地理、机缘等特定的条件下孕育出的一种结晶,即为沉香。所以它是可以遇的,缘份到了就自然天成,这是沉香的本意。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这是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的开幕式。我二十年前的旧作《酒壶之思》的篇章中,最后一句曾是这样说:“酒有酒品,茶有茶道”;清代的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也说:“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那么香呢?我以为香具备了梅的高、兰的幽、菊的野、莲的淡;同时香,还应有香之德。当我们净手燃香,依香而坐时,香已知道我们心向往的方向;所以就是不说一句,依依惜别的那正是香艺的情缘之道。
于是悟香:悟香悟的是情,悟的是愿;前世今缘,“香”知“香”遇;僧悟佛性,俗悟佛心。悟香之道,尽在心照而不宣。
于是闻香:闻香是闻者足戒,闻过则喜;戒的是嗔,喜的是“空”;烟波盈盈,如闻其声。香在心在,几度烟云。
于是遇香:遇香是缘,供香是智;当星火燃香,燃烧的还有我的希冀,供养的还有我不尽的思量。
于是访香:访香即如访友,友隐于世,犹在深巷;心香一炷,如愿以偿;依香而坐,相对妄言。
于是问香:问香亦如问情,问情亦如问道。情有独钟时,道确不可道、无从道;道长或道短,从善如流,亦如风在耳。
于是听香:听香听的是“过”,听的是天长日久,听的是大智若愚,听的是“觉”之境界和守“缺”之圆满。
于是感香:感香即是感谢香的耐心和香的不弃,烟雾弥漫,绕尔三匝,轻轻拂拭,温故知新。
于是品香:品香不是让你简单的深呼吸,嗅着沉厚的香味儿,应是意识中的七窍生烟;人即是香,香即是人,身形合一到融会的境界。更是学养和觉悟的有机统一,于空寂、优雅的状态中独善其身。因为品香,实际上就是让你的身形、身心在香艺的氛围中沐浴、洗尘而已。无论宗教,也不论香艺场、香道馆,用心品香,敬香如宾,尽在不言,定会“香”得益彰。
我以为相濡以沫,就是香濡以沫。当香消于青烟允许、接纳我们身心的时候,大概还有几件事是不能谈、不能做的。比如黄赌毒;比如商贩之言;比如情人的眼泪等。最上等的是什么都不说以心会心;中等的是以香会友,得的是真趣;次等的是女士们喷洒满身的香水(香水是化学香味)步入真香道场,那是对沉香的最大不敬了。而非要喷洒满身香水才能出入的,则大多是俗气的地方,这一点要记住。香之道,即香知道。如果有天赖之音,则一定有天赖之香。天人合一,香人合一,是为燃香、品香的最高境界了。
世上的事,有时真是很难说得清。所谓英难莫问出处,名贵的东西往往也出生于卑微,其实香材亦然:像沉香、龙涎、麝香等莫不如是。想必了,唯有保持谦恭、谦卑、谦让的心情,才是香道的真谛呢!
2013年10月14日仲敬干草成于早会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