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页 共242条
|
|
老玉之说与新玉之说
- 时间:2013-6-1 22:33:28 文章来源:仲敬干
- 所谓隔行如隔山,我对于玉石的理解,仅停留在各种传说的层面上。比如:“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扬彻远,纯而不殽,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之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管子 );比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比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等等。由于玉石附带了这么的多功能,几千年来,它作为把玩石的一种而倍受推崇,品味也一直比较高。
人们玩玉、赏玉、崇尚玉,也就是它具有一种敦厚的味儿,和玉石的温润所散发出来那种儒雅的君子气息。由于玉石的这些特色,古人在造字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优点。玉,就是王字多一点。细想来,这一点可不是随便给的,只有“王”们才可佩玉的。事实上,古时人们的生活肯定是单一,普通人和各级大王大概也一样,不是守猎,就是守敌。但是,怎么样体现“王”、识别“王”的领导身份呢?所以,经过长时间观察、筛选、甄别认为:兽皮人人有,不时尚;树叶太普通,不起眼;虎骨猪牙,不在乎。这些物品,均不能体现“王”的玉树临风之势,盖未入选。最后有一部落推举的一块小白石头,成功中标。至此,玉作为王牌的象征也就定下来了。然后延伸下来到玉玺、玉镯、玉女、玉体以至于玉皇大帝。大致如此吧。
当然,玉石的家族还是比较庞大的,比如和田玉、红山玉、青海玉、水晶石、鸡血石、田黄石等等皆然。美玉应无瑕。也就是说不能有一点假充的成份,有瑕疵的就不能叫美玉,更称不上玉洁冰清。在下虽然不懂玉石的结构,但我也固执的认为:评鉴一块玉石的成色、质感,应重在玉石本身的纯度、纯净、纯真以及纯正。如果违反了这些定义,玉就不能喻为君子之质,反过来君子也不能以玉喻德。一个君子连纯净、纯真、纯正都不具备,还能说自己是君子?当然,这是鄙人之见。
但是,我经常看见一些鉴定家,他们法眼鉴玉的基础理论就是老玉、新玉;老玉老价钱,新玉新价钱。老玉何曾老,新玉何时新?这种思路值得商榷。试问什么是老玉?是基于玉石的形成年代?还是基于工匠的雕工?如果基于玉石的形成年代,那么地球上,哪一块石头没有亿万年的历史?事实上,如果是这样去换算玉石的年龄,那么它可能还没有一把泥土的年龄长哩;因为玉石的形成,大多是有地壳、造山运动、火山爆发等地质的变化、消融、裂变,再经漫长岁月等待而形成的一种物质,它有一把泥土老么?所以纯度应是鉴定玉石的唯一标准,而不是老与新这样子简单。至于工匠的技艺,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因为有名家与草根之匠心所在。
老与新之说,也一直在砚台的鉴赏过程中纠缠着,老坑的,新坑的。还是那句话:“老坑”是不是指古人开采的?是古人开采出的就是好石头么?而有现、当代人开凿出来的砚石,难道就是新长出的么?没有任何道理!我想还在于工匠的雕琢,至于年代之说,有点牵强,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子。
瑕不掩瑜,应是赏玩玉石之类的底线,我以为。老与新!缘何老?缘何新?不懂就是不懂,无需假装,还望各路诸侯指导!。
诗曰:
君子之真玉为德,
新老无关论玉石。
世人传问石头记,
天造地设出丽质。
2013年6月1日仲敬干匆匆于凌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