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页 共242条
|
|
六法之法与六要六长
- 时间:2013-2-27 14:53:02 文章来源:仲敬干
-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做啥事都有个说法。比如做诗要讲究个平仄关系和起承转合;戏曲要讲究个唱练坐打;相声要讲究个说学逗唱等等。如果偏离了这些章法,那就要划归另类艺术了。中国书画也一样,也有个讲究的,并不像现在一些画家肆无忌惮无法、无理的一路画来,还强硬表态说“笔法要当随时代”的。“笔法当随时代”没有错,但是,万事不离其宗,如果没有一个法度,那么这个“笔法”说的是什么“法”?这个“时代”又需要什么样的“笔法”去“当随”?好吧!这个不属于本文要研究的了;还是说说古人的另一个话题,回忆回忆古人给画画这一块制定的那些“法式”吧,这些“法式”无疑护卫中国字画传承世间,航行千年。
比如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说:“画有六法,罕能尽赅,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而明朝的谢肇淛则将“六法”之说理顺了一下:“六法,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赋彩又次之,传模应不在画内,而气韵则画成后得之。一举笔即谋气韵,从何着手?以气韵为第一,乃赏鉴家言,非作家法也。”这个小小的争持,如果从初学画来说,我是支持经谢肇淛先生“理顺”过后的“六法”。
五代荆浩《笔法记》又有“六要”之说:“一曰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二曰韵,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三曰思,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四曰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五曰笔,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六曰墨,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这是五代荆浩的“六要”之说。 然而到宋代刘道醇在《圣朝评》里又有调整了,在“六要”之外又有“六长”之说:“所谓‘六要’: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所谓‘六长’者: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理三也,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
宋朝的饶自然也有绘宗十二忌之说:“一是布置迫塞,二是远近不分,三是山无气韵,四是水无源流,五是境无险夷,六是路无出入,七是石止一面,八是树少四枝,九是人物伛偻,十是楼阁错杂,十一是翁(三点水‘翁’)淡失宜,十二是点染无法。” 如果我们照这十二忌去评画,恐怕目前中国画家得一半要够呛了,而那些动不动就是“金奖得主”,“中国第一”,以及自称“天才画家”的作品,则一定是垃圾了。现在有些画家只知道要官、要名、要钱,至于作品怎么样则不去研习,见风使舵,能吹就行。
宋朝人是这样要求的,清朝也不含糊。邹一桂曾说画忌“六气”即:“俗气(村女涂脂)、匠气(工而无韵)、火气(锋芒太露)、草气(粗率过甚,绝少文雅)、闺阁气(苗条软弱,全无骨力)、蹴黑气(无知妄作,恶不可耐)。”
看到古人对画学方面的要求,真是要惊出一身冷汗的。这些论画的箴言,犹如古之兵书一样,千百年指导着有心人去探索深层次的内涵,而不仅仅是皮毛上的变化。当然,东抄西就,变换角度就成自己的作品了,这也是“当随时代”么?
诗曰:
偷换概念自说话,
当随时代我最大。
有钱可使鬼推荐,
前途无量快买画。
2013年2月27日仲敬干匆匆于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