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9页 共242条
|
|
要不要脸与有没有脸
- 时间:2012-6-24 11:20:03 文章来源:仲敬干
这篇文章要套用一下“史上最无耻”的网络句式来行文了。大概是在今年5月份吧,上海《东方早报》的艺术版,有一篇评论书画名家张大千的长文。文章长约一万多字,扬扬洒洒占了两个整版。用两个整版引经据典谈张大千,其主要目的是告诉世人:张大千不行。画不行,人品也不行,还是损伤敦煌壁画的主要坏分子,造假高手等等。最后结论是:其书画没有价值,不值得收藏。
看了这样的奇文,我第一感觉是:此人脑子可能受到了某种刺激,说胡话了嘛。后来第二感觉战胜了第一感觉:张大千乃书画名家,名人么,就要担当得起各抒己见的不同声音,说好,说坏,无关恩怨的。
但是,就在近两天,我又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看到了有此人写的,介绍、品评张大千山水画的赏析文章。文中,此作者对张大千的人文情怀可谓一唱三叹,一往情深。说什么被徐悲鸿称作500年一大千啦,他是最早来上海的海漂画家啦,学过任伯年、改琦、风格,又在曾熙、李瑞清指导下学石涛啦;是一手伸向古人,一手向生活索取营养与灵感的创新型大画家啦,等等。总之是无人能及的大画家。
真是不要脸了!离“东早”的评论,在时间跨度上,也就是短短的两个月路程。此君的变化竟如此之快,恐怕连川剧的“变脸”都要甘拜下风了。像这样的评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说服力?
这样的变调,当然是有原因的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他手里没有张大千的书画作品,说说无妨,还能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样收益率高;二是他手里又有了张大千的作品,想出手,于是又反过来说好的一面;三是他手里没有张大千书画,是拿了别人的钱,人情稿。
其实:无论是什么情形,这样去消费已逝去的人,没意思。大千已古,“罪”与“过”,在世人的心中自有定位。并不是因你骂了几句大千,大千的作品就应声而贬了;事实是,大千的作品一直呈上升趋势的。
我最佩服的评论,就是评论现在活着的名人,有本事为什么不去“指教”、“指教”刘大为、龙瑞、何家英等名家的笔墨!所以我对郭庆详是十分的敬礼,啊!
2012年6月24日仲敬干草就于上海黄梅天“不求甚解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