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页 共242条
|
|
头版头条与头面人物
- 时间:2011-12-6 20:55:44 文章来源:仲敬干
关山月《雪梅图》
在今日之书画艺术“十分繁荣”的时尚中和书画家的作品“十分相似”的时代里以及书画家的成长“十分迅速”的进程中。要想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书画艺术家,我理解,还真是十分的不容易,哈!
怎么办?大概离不开“传统”和“现代”两种手法去宣传自己了。所谓“传统”,就是在报章上要有体现自己是大画家的文字表述,最好是有高过画家身份的人来写,以达到提携、提速成名的目的;所谓“现代”就是在各种网页上贴出自己的标准照以及尊姓大名和生辰八字,以混淆视听一些立场不稳的收藏人士来关注。当然相关这方面的多种“技法”,我也在拙文《美术杂志与杂志美术》上痛诉过了。但是总觉得意犹未尽,还想把这个话茬儿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当然,无论怎么“深入”,还是要让事实说话才是。那就先从“传统”说吧。
现在一个画家要是办个展览,那声势可不得了了。如果要是名气稍大一点的(最好是有留美、留欧的背景),那么在画展的现场中,你能看到当地政府、政协领导出席画展的身影。有领导出席活动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当天晚上的电视报道,一定播出这段新闻的,于是画家的名字便能“不胫而走”,这对画家来说,不就是赚了个外快么!这是其一。电视新闻是播出、播映了,第二天的日报上也定会跟发这条“光荣任务”的;这还不算完,约一个礼拜的光景吧,如上海我知道的《文汇报》有“文汇画刊”版面,《解放日报》有“解放画刊”版面,《新民晚报》有“国家艺术杂志”版面,会不遗余力地整版介绍、宣传,又是艺术,又是人生,又是低调,又是海派的,好像是出了什么大喜事一样,全城人民都要同日而语,共享盛世!可不,一时间确已成了头面人物。就这样的声势,我认为,他仍然不是真正意上的“大”画家。因为在他身上实在是没有艺术身份可言的,即没人知道他画过什么?什么题材他画过?所以“瞎折腾”是整不出个名画家来的!这是其二。
接下来再说说“现代”化的宣传手法。“现代”化宣传,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比如我就曾在外地的一个煤气账单上看到有某画家在某地举办画展的事,也曾在电影票上看到某画家的生平介绍词,电话账单(卡)、存折上(银联、信用卡)等等。就这样子普天同庆一般的宣传,仍然没有把自己整个大画家,但我十分敬佩这些创意。
为什么这样子宣传,还是没有名扬中外哩!道理很简单,就是四个字:过犹不及。因为现代是一个“多元化”社会,谁还会像三十年前一样去排队看场电影、看场展览呢?除非你的艺术作品,真的有叫人想入非非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事实上,我在各种账单上看到的,大都是相似性的作品多,这怎么可能让人去自花路费,瞎跑一次呢?。
我认为各种媒体都应从实际出发,要把最好的版面让出来,多刊一些正面的好人好事,助人为乐的新闻以及“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当然不久前上海的《解放日报》在“解放周末”版,刊出了有记者尹欣采写的报道,题《一口温暖的粥》(后来‘读者’文摘在2011年的23期上也转载了),催人泪下,心如刀割。试问报纸为啥不多开这样的专栏专版去大力弘扬这些人间真性情的东西?而一些无聊的明星生孩子了、画家办展了,却要整版去报道宣传呢?现在人们说的“道德”不规范、道德伦丧等行为,不客气的说媒体是有责任的。当然明星生孩子、画家办展了,应有专业对口的报纸报道去,不应乱哄哄的失去大媒体的章法。我以为。
诗曰:
头版头条头面人,
是否如实货很真。
梅花有香清在骨,
流芳忌靠瞎折腾。
2011年12月6日仲敬干草就于海上“不求甚解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