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多样中凸显当代
- 时间:2011-10-9 21:11:23 文章来源:美术报
- 美术报艺术节“楚乐遗音——湖北中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策展人 沈伟
展览规模:湖北当代最为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的集体亮相,画种涉及国画、油画、水彩等,预计展览作品60幅左右。
展览思路:湖北是中国当代新艺术的策源地,也是中国新时期美术思潮生发地,当一些名家大腕不断出走武汉之后,武汉新艺术今日何为?
在外界看来,当代湖北的视觉艺术以“新”著称,以“当代”得名,这一印象,主要来自于“八五”时期的那场“新潮美术”运动中的湖北艺术家、理论家的表现,同时也显示出湖北艺术家们善于把握机运、顺应潮流而动的天性。
但从内部看来,湖北的视觉艺术的状况实际上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习性,换言之,“九省通衢”的地脉形成为一种豁达宽容的文脉,因此,视觉艺术也不例外地在相对自由的生态中形成了没有主调的综合的形态。
于是,原本缺乏恒定观念与样式约束的文脉,却使得艺术家们个性化的自由选择充满着无数的可能性,并在当代文化中显示为一种可贵的价值理想,进而物化为种种的结果。正如整个中国艺术界所看到的那样,在上世纪末的10多年里,艺术家们不论是“出走”还是“留守”,他们都首先在从事艺术的态度上体现出探索的勇气与才华。或许就“新潮”本身而言,与其说湖北的艺术家们倾向于“当代”的社会学主题,倒毋宁说是中国前卫性的当代艺术在湖北找到了恰如其分的生长契机。
然而,艺术与社会所形成的关系并不总是经由观念的阐释才有内涵与价值,“新潮美术”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在跨越了特定历史阶段之后,今天的中国艺术已经渐趋平静,或者说,在平静中回归艺术的本身,由此也反映出事物突变与守恒的两极运动的规律。
今日湖北的视觉艺术的面貌,或许恰恰反映出一种当代之后的多样性,形成“中部”的地区文化状态。
“楚乐遗音——湖北中青年艺术家作品邀请展”只是一个应约而成的展览策划,并不代表某个特定观念的伸张,即使对于艺术家们及其创作而言,也只能说是一个多种艺术形式的集合,而不是某个概念的阐释。正如楚国编钟所隐喻的那样,是一种仪式而已:“乐”,是来自某种稳定的礼仪类型的积淀;而“音”,则蕴含着具体化的演绎和发挥。实际上,湖北艺术的异军突起,不能不说是楚地水土的孕育,而楚文化的基因中,包含了从行为到思绪的浪漫,以及诗人般的想象力的丰富,并延续至今。
求“新”,是来自改革艺术的欲望,而“当代”的追求,虽则发自社会的担当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只有某种特定单一的价值、样式,乃至姿态。总之,一场所谓“转型”的观念洗礼之后,我们摆脱了思维的狭隘,因为通过冲突与碰撞的过程,我们越发理解了艺术的自在自为的本色和意义,以及它在当代文化多元格局中真实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