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页 共242条
|
|
写给美术评论家的美术语丝
- 时间:2011-2-22 10:45:53 文章来源:仲敬干(美术评论家)
- 其一:
美术评论应是“手术刀”,主要作用就是割除病灶,帮助肌体清理不必要的另类细胞,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而时下的“美术评论”,却成了“美容刀”,专干掩人耳目,掩盖事实真相的勾当,这不好。 谢海曾说:评论门槛的低成本,造就了一大批伪评论家。 “评论家”成了说“好话家”。评论者脸不红,被评者不知脸红。
其二: 试举一例美评大作:“王林森学八大完全没有学习其笔墨的痕迹,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以独辟蹊径的努力走自己的道路,正是八大艺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他画‘礼赞胡杨’的组画:《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不仅构图新颖、造型生动、用笔苍劲,将胡杨‘三不’的天性刻画得形神兼备,而且能让人感受到胡杨树那种耐风、耐旱、耐寂寞和百折不挠的‘精、气、神’,由此联想到八大的那些别出心机作品,思想上的暗合可见一斑。由此也能看到王林森在绘画上对于精神性的追求,表现在题材的选择和语言的表现上,用笔墨去连接主观世界与自然世界,用心灵去感悟大自然的魂魄情感,成为他的艺术特质之一。”
这样的评论完全是误导,给人的感觉是超过了八大。既然在思想上都暗合了八大,那么我劝王林森先生以五十万元人民币一平方尺,把这三幅“三不”卖给这位评论家,以了却他的爱不释手之情。
其三: 评论,就是要评头论足;头是头,足是足。头上有五官,就不能突然整出个六官来;足下有五趾,就不能弄成一趾没有。该怎样就怎样,编造故事虚构情节的,那是小说家的本事,不是评论家的作为。
其四: 怪不得,谢海有一次向我倒苦水说,评论这碗饭不好吃: 我愿意说的,别人不愿意听。 别人愿意听的,我不愿意说。 是啊!想不到社会进步了,人却变得的脆弱了。
其五: 事实上,评论家也是弱势群体。不信各地的美协主席、画院院长、美院院长的作品,谁能敢说其“一般”,或者说“有待突破”这些字眼。当评论家的语言用到他们的画评上时,那是“美味”的不得了,极尽“美轮美奂”“天花乱坠”之能事。 问题是,他们的作品,就真的没一点瑕疵了?我看这本身就是问题,不真实的,但是无人敢去真实的评说啊!呜呼……
其六: 王霭的作品被宋朝评论家刘道醇列为神品。他是这样评述王霭作品:王霭的画,可说达到了极点。意趣宛约,笔法超越,皆不下王瓘(也是当时的神品名家),只是气势和力量稍差而已。
范宽山水名家了,他的评价也仍然是实实在在的。他说:范宽山水知名,为天下所看重。真石老树,挺拔生长在笔下,求其气韵,出于画外……,而树根浮浅,平远多陡峭,这是范宽的毛病。但也可列为神品。
如果我照其法,也来评论当下的所谓名家作品(没名的画家更不敢评了),并在文中说某人“笔力稍差”,“毛病”还不少的话,一定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可。 但是对王霭、范宽而言,一点都不影响他们当时“神品”排行榜实力派的位置和流芳百世的传奇经历。
其七: 现在美术评论文章的基本格式是: 假大空×(睁眼说瞎话+东拉西扯)÷好好好=一派胡言。
其八: 评论,就是评议、评述、评头品足。评评头、品品足。不是只评不品的一口咬定。我们应提倡对事不对人,做到目中无作品,心中存友情。评论文章要做到对作者负责,对收藏家负责,对社会负责。不能见风使舵,更不能见钱眼开,信口雌黄说胡话。
其九: 评论的基本法是:一针见血,招招命中。 评论最忌讳的是:我和某某不熟,对其作品也不大了解。端架子,瞎摆谱。说着满是万能的,对谁都管用的抽象性语言。 不熟,不了解。就是没有研究了,没有研究,还敢下注,明明是乱扣帽子么!这样的评论,勇气是可嘉的,但是还有多少可信度?必竟靠歪打正着的,不是评论的属性耳。
其十: 好的美术作品是“批”出来的;同样,好的文学作品也是“改”出来的。愿我们的美术评论家能路见不平,一声吼!那么美术界,一定是美美的,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也一定是多多益善的。 而不是目前的状况,多半的美术作品都成过眼烟云了。如是。2011年2月22日初春于上海三象画廊仲敬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