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4 23:00:09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南京收藏家客厅陈列的郑忠综合绘画《文脉系列》
我的综合绘画《文脉系列》自微信视频号发布后,在业内、朋友中仿佛一溪静潭里,一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朋友们发来不同的看法与意见,引人深思,发人遐想,更引发了我对当下这一步审慎的思考与解读。
不象三十多年前做《惊蛰系列》时的“匹夫之勇”。
辑录几段好友的回信公诸同好:
(一)
哎!郑兄你好!我也是长期关注你的人之一啊!你其实已经在艺术上啊,在你的实践上有了很多的发展和成就,画的很好,这个我觉得就是你那个观点也是对的,六七十岁的时候,其实人的这个阅历啊,经验啊。这个包括对一些问题的认知和一种拿捏的能力,是一个非常珍贵的阶段,你也践行了自己的这样一个轨迹,一个人生的奋斗。我觉得你一直是在努力的自我奋斗,哎,这个都非常好。
(二)
郑兄的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有了这种经历才造就了今天郑兄的艺术风格和成就,这样的风格保持下去,作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要多多创作这样的作品。
(三)
您通过19天对版画的疏理,对郑忠的认识和解读感到奇怪。这正是您的生命与艺术的神性所在。一个人既能对自我熟悉,又保持着对自我神性的敬畏,这个姿态才是生命力的姿态,才有创新的可能。
创新,不是刻意为之,是自然而然,就如您的作品一样,皆是浑然天成之作。太阳的升起,每一天都一样还是崭新的?这取决于个体生命的内在智慧,是神性的。
您的作品就是您的认知和观念,勿需注解。“至于消费状态”,这是一个世俗的话题和概念,和神性的艺术没有关系。
不可言说的斑驳之美,岁月之神秘,文明之辉煌。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名言:诗(艺术)比历史更真实。
这色彩太神性了,如浑然天成,大美且令人敬畏!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NO.11
尺寸:118x48cm
技法:综合绘画
创作年代:2024年
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仅遴选三位的这一节,承蒙朋友家们的厚爱与关注,给征程中的旅人带来力量与激情。感慨系之,秀才不出门,能和世界通,感谢微信时代。
首先感谢你们的鼓励,感谢你们的关注,其实你们提的是一个很大的艺术人生的命题,肯定是没有标准答案。作为艺术家的生命个体,只是从自己的个人人生经历来解读人生,用艺术来诠释、表达,然后呢,顺着自己在冥冥之中有种力量的引导去推理、演绎、敷衍成章……这个问题太大,我觉得本质上艺术家要有思想,有观念,有才情,要有自已表达的方式、方法,作为艺术家我们更多的是个手艺人,“技不惊人死不休”,不把自已的活做“绝”了,做到一个“极致”则与一杯温吞水无异。不精不诚 不能动人!
我也去了一些国家,到了欧美看博物馆、美术馆,我首先要观察有没有和前人撞车,有没有和同行的人们撞车?
幼学如锲,从小生活在明代建筑群“亚元府”中,与一位隐士为邻,耳濡目染,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猖行的年代我已经近水楼台先得月。
后来当兵做潜水员的经历,又给了我独特的审美教育与身心灵的洗礼,到工厂做丝绸图案设计师,丝绸行业的专项需求与资料供给给了我领先于当时社会普遍性的“现代绘画意识”,后来情不自禁的注入到绘画创作中,然后做工程师(新产品开发办负责人)的经历,更是为创作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天窗”这样自然而然由内而外无师自通做出了版画来,所以呢!纯粹是一种巧合,是一种偶然的现象,给我这么一个喜欢绘画又精力过剩的人提供了一个氛围,一个机缘,一种极佳的工作环境。让我找到了一条路,而这个路呢,在当地起步阶段的时候。听到的全是诽议、嘲笑……结果被中央美院广军、吴长江,谭权书三位大咖发现了,得到了肯定与认可,推荐到中国美术馆做了个展。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这是我艺术人生一个重要的节点时刻,一个苏北小镇的美术青年,一下子身心被开光了,行者的“我”,艺术的“我”真正的被一种力量给苏醒了!
从这个驿站开始,做了20多年的版画,在观澜版画村的“百年孤独”中,又忽然心血来潮,做起了当代水墨画,好象迷踪拳一样,自然揉捏进平生所学的各种知识。
这是做的什么画呢?从未学过中国传统笔墨画的我也难以界别,2012年被著名策展人杨唯民教授发现,参加“美术报2012艺术节 ~中国水墨画现场大展”,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一下子又火了起来。有道是“峰回路转,有亭翼然”。
我总是认准一个目标,参悟,面壁,内视内听,还有呢我是当兵后再考进美院,是有了一段人生经历再读大学,这与普通的中学生考进大学有很大的区别,然后是实践一段时间后就再去进修,进修回来再画画儿,遇上问题就又再去进修,不停的去吸收,再释放。后来又在西安美院教了四年的课,现在还在南通大学任教,谓之教学相长。
这样让我对学院的体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我感觉到艺术家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偶然现象,和学院有关系又没有关系,重的是这个人的生命经历的领悟、解读和他的表现。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杜尚认为,一个人的呼吸和日常的生活才是人生命中最需要的,最宝贵的,别的都是附加的,都是为这个服务的……”
第一次北漂1998至2000,解决了一个青年版画家“陈奂生进城”后认知的转变,原来我别出心裁,自成一格,在丝网版画上的研究上我早已经遥遥领先了,我看到了新的彼岸,我需要把新的感觉画出来,于是辞别各种机会,又回到苏北小镇我的工作室,螺丝壳里作道场,面壁沉澈,仿佛当年潜水员生涯在海底的感觉,曾经经历过经理、厂长生涯的学子,已经看淡了世俗的浮华,莫名其妙的使命感、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让我甘于这“青灯黄卷”的孤独境界,并为之窃喜,“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从小受恩师景黄先生的传授,每天的功课伴之以习书、阅读、晨跑、撸铁、写作,而使自已觉得“我行进在历史的册页里”,我生命的意义在于这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灵命”的蜕变中。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这方面你们是艺术家,理论家,策展人,对艺术史、对绘画现状有独到的见解,我很高兴今天你们对我的关心、鼓励,说了那么多让我很受启发的话。非常感谢你们。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刚写到此处,收到老朋友上海奥赛画廊老总蔡老师发来的文字:
注入甲古文、钟鼓文导的文明先导,重大的突破口!
请关注保尔.克利、保罗和赵无极。
回到中国古文明的延续和当代性表达。
祝贺重大转变!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文脉之光NO.11》作品局部
面壁一灿!
作品名称:文脉之光NO.12
尺寸:79x110cm
技法:综合绘画
创作年代:2024年
2024年8月8日于逍遥轩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