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赏传统服饰与漆器景泰蓝,非遗馆多个展览陪你过端午

时间:2024-6-9 14:46:54  来源:北京日报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现场。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欣赏原汁原味的传统戏曲演出,走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中华服饰文化,近距离感悟景泰蓝艺术之美……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端午节假期到来之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接连推出多场新展,呈现绚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观众带来鲜活有趣的非遗体验。

600多件展品呈现非遗“气象万千”

  “看,这就是古代人织布的机器!”在“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展厅,一台长5.6米、宽1.5米、高4米的大花楼木织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两位工匠相互配合,正在进行手工织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介绍,云锦居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素为皇家御用贡品。“我们现在正在织的是一条龙的图案,在两人的配合下,一天只能织几厘米,因而南京云锦亦有‘寸锦寸金’之誉。”

  据悉,6月7日开幕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多媒体互动,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展览着重强调非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深度挖掘展示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其中,传统表演艺术单元原貌呈现徽州地区的古戏楼,选取京剧、黄梅戏、昆曲等16个项目,通过戏曲名家现场展演和纱幕投影的形式,在戏台上轮番演绎戏曲经典片段。

四大单元献上中华服饰文化盛宴

  走近一层新开的“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一件件华服令人目不暇接。此次展览共展出服装服饰228件(套),其中139件(套)为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品,其他为北京服装学院师生作品。通过民族服饰、服饰保护、服饰复原、服饰创新四个单元,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环境里的中华服饰形态。展品款式纷繁、材质多变、色彩绚丽、雍容典雅、工艺精湛,堪称一场中华服饰文化的盛宴。

  在展览中,“多元一体”民族服饰单元的展品中包含数十项非遗技艺与传统工艺,例如缂丝织造技艺、火草织布技艺、枫香染制作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衣冠流传”服饰保护单元展示了通过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保护性修复的古代服饰,包括汉代云气吉语纹锦、北魏素绢裤、唐代团窠对鸟纹锦、元代织金锦、罟罟冠罩、辫线袍等,其中元代花鸟纹织金锦罟罟冠罩为首次展出。“锦绣华彰”服饰复原单元则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与科学的复原方法,向观众展示从秦汉到明代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服饰的经典形态与精美细节。

景泰蓝及漆器作品展现非遗活力

  此外,同期开展的“逐梦蓝彩——钟连盛景泰蓝艺术展”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及其学生的108件(套)作品,以景泰蓝工艺展现时代风华,绘就中华盛世的瑰丽画卷,也见证了景泰蓝工艺走向世界舞台的辉煌历程。“中华非遗·漆彩三晋”展览通过众多品类的漆器艺术作品,展现了漆艺这种传统的技艺在传承中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除了缤纷的展览,端午节假期,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还将在中央大厅举办京津冀非遗市集,邀请来自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多位传承人现场展示多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让观众可以把非遗“带回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