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13 21:15:50 来源:大河美术报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其中,美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政教育则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坚定的政治信仰、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主,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因此,新时代下高校应该将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增强高校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美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价值分析
思政教育与美育的含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具有多重价值意义。
丰富教学资源
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丰富二者的教学内容。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与美育属于并行状态,二者的教学资源也是相互独立的。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推动二者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与互补,还能够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更多教学资源,使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内涵层次更加丰富,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思想品质与文化素养的提高。
优化教学方法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其通过美的形象来感染、引导和教育人,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滋养和浸润。思政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其通过思想引导、社会实践、教育管理等方式来帮助人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美育的方法属于“隐性教育法”,思政教育则属于“显性教育法”。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优化二者的教学方法,突破原有的教学手段,对于高校进一步探索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提升教育实效
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二者的教育实效。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美育,可以使思政教育的内容更加生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促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在美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体验美、感受美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品质,对于提升高校育人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美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发展路径探索
融入美育内容,丰富思政教育载体
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将美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以丰富思政教育的载体。如在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从中汲取鲜活的美育素材,在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中感悟其蕴含的精神美、艺术美、形式美,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新时代美育精神的丰富内涵。教师也可以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这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进一步培育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拓展美育方式,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推动二者结合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学习,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从学生自身出发,将美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料,也为教师创新教育方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情感力量。美育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方面感受美的存在,这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娱乐生活、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的思想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重要作用。
营造美育环境,拓宽思政教育场域
良好的美育环境不仅具有良好的熏陶作用,还能够有效拓宽高校思政教学的场域,提高高校育人效果。高校应该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增强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实效。例如,高校可加强对校园自然环境的建设,建造人工湖、小花园、绿茵长廊等,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感受自然的风光魅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精神环境建设也很重要,高校可以积极利用校园文化长廊、图书馆、校史馆、美术馆等场所举办丰富多元化的思想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将教育内容转化为实践行动,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一大趋势。高校必须积极顺应这一重要趋势,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推动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身、努力成为有正确价值观念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浩、张立家.美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4,(03):127-129.
[2]李长春. 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3.
[3]曹宇.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4]毛莉.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D].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23.
(作者系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美育教学教研室主任)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4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代职教本科美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4SZX007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