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跨越传统边界 融合创新思维——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探索美育新模式

时间:2024-5-13 21:08: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5月9日,“流动边界——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文化创意学院2024优秀毕业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以“流动边界”为核心概念,表达出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包容和体验,在不断变化中寻找与多元时代的情感共鸣。

   展览展出了来自该院岛田文雄陶艺研究室、李迪综合绘画工作室、海藤博玻璃工作室、村本真吾&周剑石漆艺工作室4个国际大师工作室和11个文化创意工作室的近200件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以器物、装置、插画、摄影、视频等多种艺术方法呈现了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体悟、时代环境的观察和对现实问题的关切。他们用创新式思维、互动式体验、沉浸式艺术,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用美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解,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建设中,增强城市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

   如王绮的作品《左右》尝试将冷抽象与硬边绘画的风格融为一体,将选择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结、情感的起伏与变化,呈现在作品中。叶彦宏的作品《破茧》采用黑泥不上釉烧制,呈现泥土最本质、最朴实的痕迹。作品保留了揉泥过程中的褶皱肌理,以体现创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与重构性。这就好像年轻人成长的过程中的每一次“破茧”。虞嘉艺的作品《我想你永远记得》呼吁人们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作品采用玻璃粉烧与热熔工艺,将不同粗细的玻璃颗粒和人物剪影结合,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角度,呈现记忆力衰退后回忆模糊闪回的状态,表达“爱和回忆是结晶”这一主题。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杭间对展出的作品给予肯定:“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年轻而有活力,其工作室制模式打通了艺术、材料、观念,以及师与师、师与生之间的隔阂,让师生在其中互融生长,并激发师生的创造力。本次展出的作品体现了同学们艺术观念和作品的成熟,充分展示和证明了学院艺术教育的水平。”

   谈到学院独特的教育模式,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梅法钗介绍:“岛田文雄、海藤博、李迪等都是国际上有名的艺术家。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从大二开始自由选择去工作室学习,通过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学生们了解了学术前沿、拓展了国际视野。”学院坚持在校内外专业展馆、网络平台上向社会展示毕业生作品,既是让社会各界检验学院的教学、研究与创作成果,也是学院践行以美育人、以创促人的具体行动。“我们一直鼓励毕业生跨越传统边界,勇敢面对未知,与外界保持沟通与交流,不断吸收新鲜事物,融合创新思维,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影视创作与制作工作室教师吴必优介绍。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朱达表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不仅仅在象牙塔,还走进社会、深入田间,用创作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科学技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是育人模式的有益探索。“大学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文化艺术是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学子经过4年的学习,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创新能力,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朱达说。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自2006年创立以来,秉持“回归专业本质”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融合“教育国际化”和“项目驱动教学”特色,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学生在工作室中接受专业教育,培养与检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也将在未来以更富有弹性的节奏,去创造和迎接生活和事业的无限精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