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寻“道”者——读黄越作品有感

时间:2024-5-8 17:35:24  来源:云台山东方画院

《暮雨悄然润苍生》 136cm×68cm

   淡远、冲和、悠远多见于中国画的品评中,是因为道家思想使然。虚静无为是道家对事物的根本态度,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而中国山水画的价值取向乃是“澄怀悟道”,千百年来未曾有易移,可见道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至深至远。黄越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

   黄越出生于山水画世家,先父做人习艺的教诲令他耳闻目染,深悟真谛。受传统文化浸润使他养成为人谦逊有节,处事和平,敏而好思的儒雅品性,良好的家风。学风和做人的修炼再加之严格的学院教育,为他日后的艺术发展之路奠定了厚积薄发的坚实根基。

   在山水画道中,他孜孜矻矻,笔耕不辍凡二十余年,途中无论所遇太多有关中国画面对的现实困饶与挤压,他始终对自己要走的路向保有清醒认识,决不为时风所动去随世弄潮,求得一时之功利,而是脚踏实10地执着地追求超脱的审美境界。在不断求取新知中,丰富和完善山水画艺术的表现力。

   就着国学的滋养以及聪慧的灵性,特别是经年恒久的渐修,黄越在践行传统笔墨融入现代气息之路中硕果累累,在山水画领域里构筑出一幅幅气格高逸的灵境。如若面对其画,总会觉得有一缕清风迎面袭来。

   他的作品有两种基本的样式:一路彩墨,一路水墨。九十年代初,年青的他风华正茂,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山水画的在色彩还有相当的表现空间,特别是写意山水画的色彩更是有待突破,于是创作了包括《蓝色的空气》在内的一批引人注目的彩墨作品,其复杂的色墨关系一改许多人关于色彩在山水画中的视觉经验,不再是淡淡的青绿,轻盈的浅绛,而是浓重的错彩缕金。

   丰富的绘制手段使色彩既深厚又明丽,这既需要胆识还需要能力,使他在创新的路上初露锋芒。两千年开始,黄越忽然又回归最为传统的水墨,泼洒出一派淋漓酣畅的灵性空间,使人眼前一亮!这番转变来得突然。因为一个画家要将一个即待突破的表现语言放弃不用,转而顾及其它,要冒功亏一篑的风险。旁人可能不明白个中缘由,在我看来一点不奇怪。

   虽然当下水墨颇为流行,且被那些沽名钓誉者贴上种种时髦标签,但黄越并不是因为这些外来的影响而转舵,而是因了对水墨有新的感悟;是因了内心潜藏的中国文化基因;是因了传统文化的深层感召。水墨这一路以《云起幽壑》为代表,潇洒淋漓,亦虚亦实,黑白相间,幻化流转出浓浓的中国哲学色彩,传统的笔墨程式有之,现代绘画符号也运用得当。

   记得他著有《图形想象新思路》一书,对点、线、面诸多形式语言有过一番认真的研究,对技法的黑白之道颇有心得,自然在驾驭这些表现语言时就显得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画如其人,中国人将人格和画的品格拿在一块儿说事确有道理,因为中国人喜欢整体地认识世界,人和作品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画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是复杂情感的图解和载体。深明此理的黄越并不一味在技法上蒙求提高,还着力自身人格的历炼。

   从艺以来他在祖国的高山大川中穿行不停,钟造化之灵奇,于高山之巅纵目、于深谷之中吐纳,更深入尘世间体悟生活的道理,从纷乱复杂的社会生活事件中去感悟“道”的所在,借以增强自己的感悟能力、修为和提高画的品位,这样的蒙养之功成了他作品强大的助推剂,难怪他作品中总有种超迈的情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综览黄越先生的作品无论从彩墨一路对色彩的极度张扬,还是水墨一路对墨象的万千氤氲变约的掌控,在探索自己的笔墨语言与图式形态呈现方式上,不激不历地探索前行,均体现出画家将自然山水之景之美经由意象审美的匠心再造,向世人呈现一幅幅既合民族画学之文脉,又合于现代审美心理诉求和视觉感召力的现代山水画,这是他在画道之中一以贯之的追求,亦是他的作品广受好评的因原之所在。

   “道”在山水间,亦在人世间,黄越是乎已经略有所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