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5 8:46:57 来源:大河美术报
折纸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折纸等非遗元素不仅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多维度能力培养也具有显著价值,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当下,将折纸等传统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对传承文化、激发想象、培养情趣、塑造情感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通过折纸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首先,在制作折纸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到折纸技艺,了解与折纸相关的历史故事、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这有助于学生构建对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框架,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其次,折纸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件精美的折纸作品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随着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加深,学生将更加坚定地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动手能力
折纸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机结合绘画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在人物形象的折纸作品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眼睛、鼻子、嘴巴等器官进行绘画尝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创作独特的折纸人物形象。在手枪折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各种手枪的形状,选择自己想要制作的款式自主尝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提高审美能力,强化情感连接
将折纸融入小学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强化其与中国传统非遗文化之间的情感连接。一方面,折纸作为传统非遗,塑造的形象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能在学习折纸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创新的美好品质。另一方面,折纸是帮助学生提升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友谊贺卡”,鼓励学生进行绘画、色彩搭配、物品装饰、贺词书写等,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折纸的热情。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
将民间折纸融入小学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基于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相关的路径探索与研究。
课程体系开发,革新教学手段
课程体系开发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是基础课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础折纸课程,从简单的折纸技巧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模型。其次,是进阶课程。教师可以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知识延伸,探索折纸的高级技巧,如立体构造和动态模型等。最后,是选修课程。教师提供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兴趣深入学习特定类型的折纸,如动物、植物或建筑[1]。在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使用互动软件或在线平台,引导学生在电脑上模拟折纸过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如折纸比赛和展览,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
加强实践教育,注重文化体验
实践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实践活动,比如折纸比赛、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折纸的魅力,也可以邀请折纸艺人到学校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教育者还可以将折纸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比如结合数学课讲解几何原理,或者结合语文课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深入理解折纸的文化内涵[2]。
同时,注重文化体验也很重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折纸博物馆、参加折纸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折纸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多元评价
学校应积极整合相关资源,通过与当地文化机构、民间艺术团体建立联系,邀请折纸艺人进校授课,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的学习机会。当前,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我们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同伴评价等,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结语
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将折纸等传统非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能够在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折纸等传统非遗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相关举措,以期为非遗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晓华、饶冬婷.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中的传承策略——以云南师大附小版画教育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 (26):35-38.
[2]邹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非遗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2(34):163-166.
(作者系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小学教师)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