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倪瓒美学思想在朝鲜末期的影响与传播

时间:2024-5-4 14:54:47  来源:大河美术报

   倪瓒,号云林。家族世代为官,少年时家庭富裕,阅读各类儒、道、佛经典,常以文会友。随着元代社会局势动荡以及至亲的相继离世,倪瓒家族逐渐衰落。直至1363年爱妻去世,倪瓒最终隐居在太湖一带,寄情于诗文书画。倪瓒一生经历了从早中年的优渥清雅到晚年的艰辛高逸,思想上深受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儒家的“入世”哲学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在东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了倪瓒的一生。道教思想观念迎合处于社会动荡中的元代民众需求,提供了超脱现实的精神避难所,主张“无为而治”“不知之知”“无用之用”的思想观念,影响了文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对倪瓒的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朝文化交流中,“院体画”对朝鲜初期绘画产生了深刻影响。朝鲜初期,北宗绘画风格在安坚的绘画作品《梦游桃源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从画面中的散点透视、三远法表现特征,云头皴、松叶针、蟹爪枝等笔墨技法、景物构成可以窥见形似郭熙之绘画特点。

   朝鲜中期继续流行以浙派为主的画风,“南宗画”与“文人画”在朝鲜被视为正统绘画。朝鲜将自己的主观艺术观念与朝鲜本土风景相结合,创作出特有的“真景山水”。代表人物金正喜深受文人画的影响,其仿作的《山水图》则是学习《顾氏画谱》中倪瓒的作品而作。金弘大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写道:“金正喜模仿的这幅作品是朝鲜画家模仿倪瓒的作品中最出色的一幅作品[1]。”此时的朝鲜水墨画风格中不但可见南宗画的特点,还体现出自由奔放的文人画笔意构图手法等。

   朝鲜末期,其政府与清政府关系密切,交流趋于正常,在政治、文化、艺术方面也出现了类似于“文艺复兴”的迅速发展。在思想体系方面,朝鲜王朝以“朱子性理学”为治国方针,将外来文化与朝鲜半岛本土文化进行了充分融合,结合儒学、道学并行的世界观,普及了“抑佛崇儒”的文化政策。

   在传播与教学方面,各种各样的画谱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顾氏画谱》《画山水诀》《芥子园画传》等作为教材被朝鲜画家积极接受并学习。山水画方面,朝鲜则推崇“元四家”古雅、简淡的画风,尤其是倪瓒经典的“一河两岸”式构图形式、空灵虚静的意境表达、借物喻人的哲学沉思。朝鲜末期的画家在摹写画谱的同时,以山川为描绘客体表达主观感觉,创作出真实性较强的“真景山水”和“风俗画”,形成具有朝鲜特色的艺术形式、审美趣味和绘画风格。

   沈师正,字离叔,号玄斋,生于声望显赫的士大夫家庭。李玄烈的《玄斋沈师正的绘画研究》[2]一文认为沈师正是文人出身的专业画家,其独特的气质和高尚的品格在南北宗绘画风格的基础上扎根,艺术风格浑然天成。沈师正自幼师从以南宗画风为基础的郑鄯,得各种画卷画谱真迹学习临摹。《松竹茅亭图》中的“一河两岸”式构图,以松、竹喻人,诗书画合一等元素都是倪瓒作品中的经典构成形式、远景的留白,米点点苔以及水面上精致的水草组合处处可见沈师正受文人画之影响。其晚年结合朝鲜实景,以南北宗绘画美学为底蕴,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描绘山川花鸟、四君子图等,对朝鲜末期的水墨画流行趋势产生了巨大影响。

   金弘道,字士能,号檀园,生于官宦世家,在母亲的影响下自幼习画,天赋极佳,拜得姜世晃门下。姜世晃曾评价其:“金弘道的面相开朗,精神清澈,其品位高尚并超越世俗而不同凡响……其技艺也毫不逊色于古人,而且因风采奕奕,在晋或宋代中的品学高尚的高人中才可以找到与其类似的人[3]。”其作品《东游帖·飞凤瀑》结合文人画风格,独创“荷叶皴”勾勒山体结构,赭石与花青设色,方圆、虚实相互融合,突出自然景观的广阔恢弘,强调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是文人山水画形式美的主要表现。

   金弘道的风俗画更是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百态的真实依据,庶民节气、农耕作为等日常生活题材成为金弘道的主要描绘对象,再现了朝鲜末期的风土人情。

   中朝同处一个文化圈,两国自古便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艺术交流更是贯穿其间。两国艺术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融合、借鉴、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美学。

   中国山水画主张“以意为主”,注重表现画家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意识,借助山水的自然景象表达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朝鲜山水画则更注重表现自然的生命力和气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中朝两国山水画哲学美学相互影响的背后,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认同。在未来的日子里,中朝山水画艺术家应当继续保持交流,加强合作,进一步挖掘和发展两国山水画的哲学美学,为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弘大.朝鲜时代仿作绘画研究[D].首尔:弘益大学.2002.

   [2]李玄烈.玄斋沈师正的南宗画风[J].涧松文化.1983:46-48.

   [3]金娟我.从金弘道和申润福看18世纪末鲜半岛的风俗画[J].装饰—艺术设计月刊区.2007(6):50.

   (作者系檀国大学艺术学院造型艺术东洋画专业博士)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