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6 20:33: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胡志强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晨光微曦,我从铁锤声中醒来;星斗满天,我又伴随着铁锤声入梦。从我记事起,年迈的祖父不分昼夜地干活,打制柴刀、锄头、铁锹等铁器,以打铁手艺闻名乡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康铸铁”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的胡志强,自幼就跟随祖父、父亲学习打铁和铸铁。如今,熔铁水、铸古今成为他一辈子的事业和追求。
秉承正脉“一本堂”拓古开今
浙江的永康铸铁历史悠久,特别是铁壶的制作,要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流程,有金属熔化、铸型制作、铁水浇铸、高温灼热、落砂清理、铁壶回炉、茶汁着色、手柄安装等几十道工序。
金华永康,山多田少水更少,素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相对贫瘠,因而永康人自古以来就有以手工技艺谋生的传统,号称“百工之乡”,永康“一本堂”便是杰出代表。
据《胡氏宗谱》记载,“一本堂”是胡志强先祖胡凤丹在鄂时,乞大学士李鸿章为之题额,取“千枝一本”之意。从高祖胡璠溪、胡凤丹于同治元年(1862年)创立“一本堂”,到胡志强这里已经传承五代。
“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为弘扬永康铸铁文化,让大众能从日用铁器中感悟生活美学,胡志强从全国各地搜集了3000多件从宋代到近代的铸铁作品,积极筹建永康铸铁档案库和博物馆,并向社会开放。
为推动永康铸铁文化走进各个学校,让年轻人可以了解铸铁文化的历史沿革,2012年,胡志强创办永康“一本堂”艺术品公司,着重研究铁锅、铁壶铸造技艺的改造和创新,将现代科技与古法经典进行有效结合,研发了先进的蜡模应用技艺,并抢救性恢复了泥模工艺,通过娴熟的手艺制成实用工艺品,在几代人追求极致的坚守中,赋予物品朴实而凝练的魅力。2016年,他在日本成立铁壶工匠创作室,并联合当地铁壶匠人一起传播铁壶文化,让“一本堂”品牌走向海外。
坚守正道 器物之美回归生活
水为茶之母,铁壶增喉蕴。铁壶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壶小乾坤大,铸铁壶已经成为一部分追求生活品质及生活收藏的雅士的新宠。在胡志强看来,器物能呈现生活之本,铁壶就是他的一种语言。他说:“只有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艺术才有价值。就像铁壶可以应用在很多场合。美,肯定不是器物独美。”
“紫砂壶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有文人参与其中。我希望,铁壶不仅是使用的器物,更是融合艺术的文化。”胡志强认为,器物之美源于生活之美,生活之美打造的是生命之美。重拾器用之美,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让器物美学回归生活,是文化复兴的必然。
“文化遗产只有回归生活,才是最好的传承。”在胡志强看来,铁壶虽小,但讲究颇多。仅一把铁壶的鉴赏,就要从造型、落款、文字、图案、壶嘴、壶口、壶把、壶盖、壶钮、钮座、环付、镶嵌、羽、脐(浇铸口)以及尾垂这15个方面去欣赏和把玩。胡志强不仅对传统铁壶进行改良,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生活需求,还研制出了笔搁、文镇、印泥盒等衍生品,并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在胡志强的努力下,一只只制作精美、质感厚重的铁壶、铁锅“闯”进了国内市场,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际市场。目前,“一本堂”已在全国各地开设30多家分部和加盟机构,并致力开发铸铁系列衍生品。
面向未来 艺术赋美美好生活
艺术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在器用之间得以体现。胡志强说:“艺术改造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此,从艺术到人文再到精神,从而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多年来,胡志强不仅专注做壶,还精心收藏各类铸铁制品,不断完善永康铸铁档案库,以记录保存永康铸铁历史和技艺,除了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铸铁情结,更是希望子孙后代不忘初心、不忘本,可以从这些传统记忆中重拾“工匠精神”,坚守精耕细作、一本正经的做事态度。
“做一把造型好看的壶是需要功力的。铁壶不仅要实用,外形的线条节奏也要非常流畅。所以,从一个作品能看出制作者对美学的认识和对工艺的要求。”胡志强说,做人也是这样,要在正确的价值观上去创造美的艺术。一件器物之所以为美,并不在于材料、形制、价值,抑或是出于名家之手,而是源于器物与主人之间的默契。当器物与生活融为一体,它才是最美的。
“如何紧扣产业脉搏、有效结合现代与传统手工艺,这些问题摆在眼前。”胡志强说,近年来,受现代工业冲击,传统的铸铁制品和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传统的铸铁手工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为此,胡志强将现代科技与古法经典有效结合,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熔模工艺,不仅开发了铁壶、炒锅、煎锅、炖锅等新产品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还改良研制出了艺术铁壶、铁杯、茶托、茶盘、香炉、烛台、花瓶等茶文化系列配套用品,走出了一条品牌文化发展之路,让永康铸铁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